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中央出台政策稳油车增混动,合资品牌能否迎来新生?,欢迎阅读。
01
燃油车要稳增长,发展 HEV 是关键
" 鼓励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探索混合动力、低碳燃料等技术路线,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发展。"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 — 2024 年)》,混合动力再次被郑重提及。
鼓励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探索混合动力、低碳燃料等技术路线,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发展。
这里的 " 混合动力 ",毫无争议地指向了油电混动(HEV)——因为国家鼓励探索的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是为了 " 促进燃油车市场平稳发展 ",自然与被划归到新能源领網域的插电混动(PHEV)无关。
在 HEV 再度出现在国家政策檔案上的同时,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再一次被重申。
方案中有一组数据必须划重点—— 2023 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约 2700 万台,其中新能源车约占 900 万台。这就意味着,尽管新能源车市场仍在持续增长,但国家要稳增长,寄于燃油车身上的希望依然是新能源车的两倍之多。而 HEV 将成为实现今年这 1800 万台燃油车销量目标的突破口。
根据方案的计划目标,2023 年燃油车的销量占比仍高达 66%,稳住燃油车市场才是稳住车市的根本。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HEV 就已经被委以替代燃油车的 " 重任 "。2020 年 10 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中就曾预测,至 2035 年传统能源乘用车的份额将全部转化为 HEV。
如今,中央印发这一纸工作方案,是旨在再次提醒整个汽车行业:燃油车依然是中国车市的基本盘,鼓励 HEV 技术的发展是燃油车市场稳增长的关键点。
02
HEV 仍是普通家庭购车的最优解
HEV 理所当然应该被重视。
我们不止一次强调过,私家车最核心的商品价值就是出行自由度。而 HEV 是现阶段最具备出行自由度的电动化车型,没有之一。
这个结论在多次对比测试中被反复论证。DearAuto 编辑部在去年曾从广州出发自驾前往福建平潭,单程 865 公里,车队包括紧凑级的 HEV、PHEV 和纯电车各一台,以及一台 CLTC 工况续航达 720 公里的纯电车(工作车,不参与对比测试)。
最终结果是,同级别的三款对比车型在去程中,HEV 和 PHEV 比纯电车早了两个半小时达到终点,HEV 加油共花费 327 元,纯电车充电共花费 252 元——纯电车只比 HEV 省了区区 75 元,却耽误了足足 2.5 个小时!
充电桩因故障停用在高速上随处可见,在这样的基础建设条件下,开纯电动车跑长途毫无保障,体验非常糟糕。
回程时,本想着纯电车的工作车官方续航号称有 720 公里,理论上补一次电也够回广州了。结果路上七进服务区,两次充电失败,三次因太多车排队而放弃充电。即使是平日,即使在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的闽粤沿海高速,充电依然有太多不确定性。这要是换作黄金周一家老小出游,那得有多费时又虐心?
纯电车过分依赖充电桩,出行前要提前做好路线规划,只能往有充足充电桩的地方走,做不到真正说走就走,自然也就失去了所谓的出行自由度。
有人可能会说,那 PHEV 既能用电又能烧油,出行自由度也不输 HEV 啊?从出行自由度的角度来看,PHEV 确实做到了与 HEV 不相上下,但所谓自由度其实也包括使用便捷性。
众所周知,电量充足才是 PHEV 最理想的工作状态,一旦要充电那就要改变用户的用车方式,而 HEV 却恰恰可以在不需要用户改变用车习惯的情况下实现节能,而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由度的体现?像笔者居住在广州老城区,没有固定车位就意味着无法安装私桩,所以对我来说,选一台 HEV 会比选一台 PHEV 更方便省心。
固定车位、配私家慢充装,这当然是新能源车最理想的用车环境,很可惜绝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像我这样的用车条件在中国非常普遍。因此,对于大多数家里只能拥有一台车,且不具备安装私家充电桩条件的普通家庭来说,HEV 仍是这类人群的购车首选。
03
持续迭代让 HEV 永葆市场竞争力
当然,政策鼓励一项技术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市场上要有足够多优秀的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否则一旦政策退出也是难以为继的。
目前 HEV 市场已进入普及阶段,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几乎不享受补贴的情况下,HEV 整体销量依然在持续攀升,技术仍在不断迭代进化,HEV 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从研发到销售的可持续的良性生态闭环。
以油电混动领網域历久智远的 " 鼻祖 " 丰田为例,如今丰田已经拥有多款智能电混双擎产品,全球累计销量超过 2300 万台,同行只能望其项背。而为了取得这份傲人成绩,丰田智能电混双擎技术也经历了整整 26 年的探索。适逢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正当大家都以为 HEV 技术的发展前景已经差不多见顶时,丰田推出第五代混动系统 " 智能电混双擎 ",再次让人们看到了 HEV 市场的无限潜力。
丰田智能电混双擎
" 双擎 " 更名为 " 智能电混双擎 ",顾名思义,这一代双擎的优势在于 " 电混 " 和 " 智能 "。
相比上一代智能电混双擎,新一代智能电混双擎的提升是显著的——电机输出功率提升 32%,动力控制单元电流输出提升超过 8%,让系统得到了更强的电驱特性。同时,电池还实现了 34% 的小型化和 44% 的轻量化,将强动力、低能耗的优势做得更加极致。
在做到动力和能效双双提升之余,丰田也为这一代智能电混双擎贴上了智能化的新标签,为用户在用车过程中带来更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比如,智能电混双擎车型都将配备 Toyota Space 智能座舱和 Toyota Connect 智能互联。前者采用的全液晶仪表盘,可投影导航地图,更便于驾驶员接收导航信息;在中控工触控屏里,集成了车载微信、语音 AI 互動、智能家居等多项功能,以更多样化、人性化的方式实现了更丰富的人机互動。
智能电混双擎车型上搭载的微信车载版可通过方向盘按键操作唤醒,主要以语音方式进行互動,确保驾驶者在开车过程中视线始终集中在路面上。
而 Toyota Connect 智能互联,则是通过车载通信模块将车辆与后台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相连,为用户提供全天候 24 小时的全方位车联网服务。在这项功能的加持下,用手机代替车钥匙精准控制车辆、把电子车钥匙共享给亲友、用手机 app 远程开关空调、寻车、锁车、实时监控车辆状况等等都可以一一实现。
主动安全当然也是体现智能化的方式之一,这一点在丰田最新的 T-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更新的系统包含预碰撞安全系统 PCS、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 DRCC、车道偏离警示系统 LDA、紧急驾驶停止系统 EDSS、智能车道循迹系统 LTA、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系统 PDA、道路标识识别辅助系统 RSA、远光灯自动控制系统 AHB、泊车辅助制动系统 PKSB 等。
比如,预防碰撞系统可识别汽车、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大型动物、道路构造物和施工场地;
又比如,系统能有效预防来自后方、前方、转向、对向和路边侧面等方向的碰撞,紧急刹停的时速有效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搭载的 PDA 主动驾驶辅助系统和 EDSS 紧急驾驶停止系统均为世界首创,PDA 系统可精准预判前方行人与车辆状态,提前减速或轻微转向避让障碍物,以安全距离通过。而 EDSS 系统则可在驾驶员犯困或失去操作能力时进行提醒,如无效则能够自动进行减速并在车道内缓慢停车,并打开双闪等待救,充当护你周全的 " 副驾教练 "。
不让危险发生就是最大的安全,T-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存在从来不是为了取代人去驾驶,而是在人力所不能及的时候辅助驾驶员安全驾驶,最终达到 1+1>2 的效果。
丰田再一次用实力告诉世界:智能化不是纯电动车的专属品,HEV 的优势远不止省油。
历经五代的迭代演进,全球 2300 万、中国 240 万用户的口碑作证,至今无一例电池起火 / 爆炸事故……今天人们选择一台 HEV 基本已不会再为技术和安全问题而担忧,这份信心和认可源于丰田 26 年来的坚守和耕耘。
当年丰田凭一己之力开辟的 HEV 市场,也持续吸引着越来越多同行加入,让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更多优质的 HEV 车型。这一次,中国市场再次向 HEV 伸出了橄榄枝,作为混动技术的先行者,以丰田为代表、手握成熟混动技术的一众车企,也将在车市寒冬中迎来春天。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DearAuto 立场。 )
———— END ————
法
律
顾
问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