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也许,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可承受波动,欢迎阅读。
一个初夏的雨夜,郑致芬降落深圳机场,风尘仆仆。
作为招商银行财富平台部的首席财富顾问,她刚刚结束在贵阳的行程——为当地的金葵花客户作 "2023 年第三季度金葵花策略报告会 "。这一以季度为频次的报告会,自加入招行以来,她已经讲了百余场。
进入财富管理行业伊始,郑致芬就是一位「财富顾问」,从业 18 年来从未改变。
时间回溯至 2005 年。
硕士毕业后,她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一道,成为了台湾中国信托第一批自主培养的财富顾问。在一整年的封闭式離職培训中,他们通过在基金、保险、债券和资产配置等方面的轮岗和系统化培训,来深刻理解一个未来将伴随他们一生的财富管理理念——资产配置。
对于她来说,财富顾问的职业生涯,从第一天开始就在面对「波动」这个永恒的命题。「一旦你要追求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大概率要承受一定的波动与风险。」
然而投资永远是一件逆人性的事。大多数时候,人们倾向于押注某一种资产或是某个明星项目,大量短期造富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却往往在众声喧哗时,把许多普通人的财富倒向一地鸡毛。
因此当「资产配置」以一种看似复杂,但长期有效的方式出现在自己的认知体系里时,她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越发认同了这种理念的可靠。
2013 年,当来自深圳的招商银行向她抛出橄榄枝的时候,时任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的 Sheryl Sandberg 出了一本风靡全球的自传《向前一步》。郑致芬被书中的一句话所打动——「如果有人给你一个火箭上的座位,别问位置在哪,上火箭就对了」,也因此下定决心来到大陆。
尽管彼时「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是大陆财富管理市场的绝对主力,尽管「资产配置」还远没有迎来自己的发展机遇,但她仍然确信,这个起步中的财富市场有着光明的前景,而招行就是这个广阔天地里的「火箭」。
从信用卡时代到财富管理时代,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在此后的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招行,尽管表面上看不尽相同,但招行与自己曾经的老东家又有深层次的相似——两个平台都以零售为长板,重视财富管理,且以资产配置为理念内核,这就让她此前职业生涯的积累有了用武之地。
十年后的今天,在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迎来全面净值化的时刻,她希望能够通过招行的平台,把「资产配置」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成为了极其重要的对象。因为尽管这一代人的理财意识觉醒得更早,但在彻底打破刚兑后,其理财难度却远高于前辈,这在去年的两次债市波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那么说到底,年轻人财富焦虑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年轻人的财富观应该如何塑造?如何才能在波动面前保持耐心、不焦虑?财富的积累如何才能从第一桶金到每一桶金?
在我们的对话中,郑致芬始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们希望能帮助年轻人强化投资的目标感,达成或更接近自己的财富需求、人生理想,希望招行的「TREE 资产配置服务」能成为年轻人的最优解。」
01
风险收益比面前,人人平等
远川投资评论:年轻的时候所谓财富管理往往是一个起步阶段,因为本身财富的积累也刚刚开始,更多的还是面临匮乏或者焦虑,财富观很多时候是围绕收益率建立起来的,您自己经历过这样一种时刻吗?后面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郑致芬:我个人财富观的形成过程与大多数人类似,都是要经历一些试错,经历过一些误区后,才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发现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相对好的。
我在留学之前在台湾的券商工作过一年,那个时候很年轻也没有很强的风险认知,也曾经听风买股。因为在券商工作有机会拜访上市公司的财务长,他们对自己公司的股票很乐观,我就动员母亲跟着买,后来这个公司退市了,我们只能把股票放在家里做纪念。
其实在最开始涉足投资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重视单一资产或是单一品种的挑选,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大多时候就是看收益,而忽略了风险,当时总觉得自己年轻,好像可以承受很高的风险,所以也总是会去冒险。
后来渐渐地我发现,在风险收益比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你要追求更高的收益,大概率就要冒更大的风险,但如果总是去冒非常高的风险,那第一桶金就永远存不下来,更别提随着时间的推移,让资产能够保值增值。
对年轻人来说,最宝贵的资产是时间,前面摸爬滚打如果浪费太多时间,其实是很可惜的。
要想清楚的是理财投资其实只是一个手段,要找到一个能够真正长期帮助自己实现人生目标的方式,如果总是走弯路,最终不只保值增值做不到,人生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远川投资评论:刚刚说的这些,其实是整个财富管理里偏常识的东西。虽然道理都懂,但在财富焦虑面前,保持耐心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郑致芬:但现实就是如此,越早接受就越受益。人生很多事,都是靠积累来的,比如工作的经验、个人的资产,着急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实投资拆解来看,就是三个变量,本金、收益率和时间。
在本金上,我们会发现很多理财比较成功的人,是通过自己的实业经营或者工作回报来积累本金。再来就是时间,比如市场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招行的中高资产客户选择「等一等」的概率相对更大。收益率上,他们更多追求的也是对抗通胀,而不是一味地瞄准更高收益。
相反在本金不够多的情况下,比如资产量在 20 万以下的年轻客户,更希望用相对较短的时间获取较多的收益。我们从经验上就会知道这种情况下,你的胜率会很低,而且越折腾就越不幸,因为论信息、经验和智慧,年轻人和他们的前辈相比,并没有更多的积累。
远川投资评论:对于年轻人积累自己的第一笔财富,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郑致芬:我觉得第一点就是先做好收支规划。现在的薪水虽然不多,但也正因为不多才更要做好规划。很多人通常都是赚多少扣掉花多少才是存多少。但其实可以反过来,获得收入后先确定你要存多少,再来决定食衣住行要花多少。
第二点就是不要在所有事情上都一味减少开支,因为对年轻人来讲有个投资很重要,就是投资自己。一定要舍得花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这些东西看似不会产生即时的效果、带来即时的收入,但是它总会在某个时间点发挥功效。
第三,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假设一个人从开始工作到退休都持续地做投资,总共 30 年,在前 15 年 -20 年的时间里,总资产积累主要还是来自于工作所得,一直到后半段因为本金足够多,复利才会开始展现更好的效果。
这就是我刚刚讲的本金、收益率、时间当中那个本金,你的前半段都先不要去在乎投资所得,想着要靠投资所得去养活自己,我觉得是个比较天真的想法,更多的还是要提高你的工作所得,积累第一桶金。那怎么去实现?当然是努力工作,这比投资更重要。
说了这么多,总结就是四个关键词:努力工作、积累资金、做好规划、保持耐心。
人们都觉得保持耐心很难,可这就是一个你必须要做的事情,没有第二条路。我也会经常举巴菲特的例子,大家都会举巴菲特的例子,可是举来举去为什么只有一个巴菲特?如果说有更好的捷径或者是更好的方式方法,他为什么不做?
远川投资评论:不过每一代人的成长环境接触到的投资路径还是会有不同,比如 90 后这一代很多都围观过一夜暴富的叙事,耐心是一个正确且理性的方案,但与此同时也没有那么诱人。
郑致芬:对啊,道理都懂,做却很难。
短期限、高收益的资产大概率会与高风险相伴而行。这类资产不是说完全不能买,但要控制好比例。
假设你的总资产有 100 万,那花 5 万块去买这类资产,就算它亏没了,也在你可承受的范围内,不影响你的人生,但万一翻好几倍,也挣到了不错的收益,所以如果想尝试,也是可以的。
怕的是许多人不理解背后的风险,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把过多的资金都压在这类波动大的资产上,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将导致自己的整体资产承受大比例的亏损。
所以你看,我们终究是要做好配置,即使是冒险,也要把风险控制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只要你心里对资产配置有合理的认知,把较高风险的资产在比例上做好限定,长期下来,对于资产整体的保值与增值将更有保障。
我觉得年轻人想尝试新东西是没有问题的,花了钱有可能买到机会,也有可能买到教训,因此把比例控制好是首要前提,这本身就是资产配置的意义之一。
02
扭转收益率导向,强化人生的目标感
远川投资评论:招行现在接触到的这些年轻的财富客群,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郑致芬:现在许多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前就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财常识,互联网讯息这么发达,他们很早就会通过 B 站、小红书去关注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从招商银行的数据也可以发现,年轻人有很强烈的理财需求。2023 年我们新增的 AUM(零售管理客户总资产)中,有超过 1/3 是由 35 岁以下的年轻客户贡献的。从投资行为上来看,年轻人更敢于左侧布局,更敢于冒一定的风险。
不过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他们初入社会的时候,生活中就有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这一非常独特的存在,从 2004 年国内第一只理财产品推出开始,直到去年才算真正结束,很长一段时间里,无风险收益率都是被扭曲的。
2013 年之前,我还在台湾,就有一些在大陆做生意的客户告诉我,他们在大陆的银行买理财保本,期限短,收益率还有 6% 左右,信托甚至可以给到 10%,当时我还跟他说:" 不可能,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东西。"
结果来了大陆之后发现还真的有,那时候余额宝也曾到过 7% 以上。但这并不是真的保本,而是金融机构对风险进行了兜底,等到近两年,一些产品陆续出现问题之后,才发现已经兜不了底。
直到去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大家才真正感受到理财的波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风险偏好的显著下移,大量的资产集中涌入现金和存款,其实这都是过犹不及的问题,这也是每一代初入投资领網域的年轻人都会经历的阶段——对配置的了解和接受度不高。
实际上,想获得高于存款的收益率,一般都会有波动的风险。但只要你做好配置,并拉长投资年限,其实完全有可能将投资组合的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你也会发现自己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不可承受波动。相反,长期来看,波动还可以帮你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对抗通胀。
远川投资评论:所以,究竟怎么把资产配置的理念真正在实践中推广和落地?
郑致芬:让客户了解和接受资产配置,的确有比较高的门槛,就像我们刚刚讨论的,最初那几年,客户只要买单一的银行理财,收益率就有 5%,而一个投资组合要通过分散风险,达到 5% 的组合收益率,其实也是不容易的。
但难度大并不等于完全没有解法。
就招行来看,我们很早就把资产抽成了几大类,客户经理的考核里,很早就有 " 资产配置实施率 " 这个指标。润物细无声,尽管在客户端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投教,但至少可以让客户经理先认同资产配置的理念,并慢慢向客户端渗透。
招行在 2012 年就组建了 " 投资决策委员会 ",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展望下一季度的市场,并据此为客户提供合适的股债配置比例建议。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回头看,当时这件事情也只有招行坚持在做。回溯 2012 年至今,以中等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为例,如果每一个季度都按照招行的建议去配置,其平均年化收益率大概是 10%。
资产配置就是这样,起初半年一年甚至两年都不一定能够看出效果,得要坚持 5 年、10 年才能够发现,它既较好地控制了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又能让平均年化收益率足够好。
我也知道资产配置很难,大多数的客户都做不到,所以我们才会有「TREE 资产配置服务体系」,才会有「TREE 资产配置指数」,我们用这个指数向客户呈现过去十年招行建议的投资组合的收益情况,牵引更多的客户尽早开始配置。
每个季度,我都会对客户作 " 金葵花投资策略报告会 ",每当我对客户展示「TREE 资产配置指数」时,很多客户都会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当客户说:「那你就照着这个方式给我配一个组合吧」,我就知道他们已经认同了「TREE」,认同了招行。
远川投资评论:在招商银行「TREE」的体系里,资产配置是怎么去表达的?
郑致芬:在「TREE 资产配置服务体系」项下,我们按照资金的性质和目的将资产分为四大类——活钱、保障、稳健、进取。以「招财树」的意象来看,保障类是树根,意外、重疾、子女教育、养老等类型的保险是家庭稳定的基石;活钱管理是树叶,客户需要至少保留 3-6 个月的现金流,以应对日常的流动性需求。
稳健和进取是投资性的需求,可以发现相对多的资产还是以稳健类的配置为主。
以招行的情况来看,在这四大类的资产中,大部分人的保障类配置相对是最低的。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保险都归于保障。因为保险分为两种,一种是投资型保险,很多人买这类保险为的是收益率,这类保险,我们会把它归类为稳健投资而不是保障类资产。
远川投资评论:在普及资产配置的过程里,除了给人们提供一个 5 年、10 年的组合收益率结果,可能更难的问题还是在于怎么让大家上车来做这件事情。
郑致芬:的确如此。对此我有四个建议:
1)不要害怕波动。投资的本质是,你要获得超过存款利息的收益率,大概率要承担相应的波动和风险,你之所以不敢承受波动,可能是不知道波动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我经常给客户举一个例子,如果是年化收益率 2% 的投资,需要 36 年才能让总资产翻一倍,人生有几个 36 年,顶多就两个吧,三个的概率非常低。可如果是年化收益率 6% 呢,12 年就能翻倍。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配置的原因在于觉得自己没有必要为了 2% 和 6% 之间这 4 个点的差异去冒险。可是 36 年后,年化 2% 和 6% 的收益差距高达 4 倍,知道了这一点,你觉得这个风险值得去冒吗?而且投资组合年化收益率 6%,其实也没有冒很大的风险,波动率并不太高。
况且波动本身并不是亏损,所以不要一味地去规避波动,而是要知道自己能承受的上限在哪里,把整个资产组合的波动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2)强化人生的目标感。配置只是手段,美好生活才是目的。我们通过配置来明确生活目标,比如 5 年后或者 10 年后买房、买车、结婚、子女教育、退休养老。每个人都应该有目标感,而我们则是去强化客户的目标感,让他们知道为何要做配置。
资产配置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告诉客户股票配多少、债券配多少,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希望招行的「TREE 资产配置服务体系」能够帮助客户摆脱以「收益率」选投资产品的心智模式,通过对不同品类产品期限和风险的拆解,给不同风险属性、不同生命阶段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资产配置建议,去匹配每个人的投资目标,并提前管理好客户的预期。
3)尽早配置。我也常常给客户举另外一个例子。假设 55 岁退休,想为退休生活准备 550 万,以投资组合年化收益率 4% 为例,如果 50 岁才开始存,本金就需要 505 万,也就是说每年要存 101 万;但是如果在 30 岁就开始做准备,每年只需要存 13 万左右,本金大约可以少 180 万。
4)着眼长期。过去两年,市场的确不太理想,大家也都比较悲观,但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和生活秩序逐步重回正轨,长期来看,只要大家拼搏的精神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工作,何愁经济不成长?企业不盈利?
远川投资评论:所以,最终还是要靠时间?
郑致芬:对,所以大家就不要浪费时间,尽量少走弯路。尤其年轻人,可以更多尝试,但弯路不要走太久,还是要尽快找到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
强化人生的目标是一件比收益率更重要的事情。投资是为人生目标服务,而不是为收益率本身服务。我们投资理财,是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比如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与相爱的人结婚或者养育一个小孩。
目标感一定要明确,否则这件事情就没完没了,因为当你获得 8% 的收益率你就想要 9%、10% 甚至更高。这时候不妨停下脚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为什么投资,我们究竟追求怎样的生活。
作者:金言
编辑:张婕妤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张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