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时间已定!7月31日前下架定价利率大于3.0%保险产品 业内:保险产品依旧具有吸引力,欢迎阅读。
财联社 7 月 19 日讯(记者 王宏)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监管近日正陆续电话通知,对险企进行視窗指导,内容是要求在 7 月 31 日 24 点前下架定价利率大于 3.0% 的保险产品,包括重疾险等,以及保底 2% 以上的万能险产品。此外,部分险企也有内部下架的时间表,比如 7 月 25 日前或 7 月 30 日前等。
据分析师预计,随着预定利率下调,保险产品价格将普遍上涨 10% 到 20% 不等。业内人士认为,在 7 月 31 日下架前或将还引发新一轮的 " 炒停售 "。但相对于市场上其他产品,保险产品依旧具有吸引力。此外,市场也正在陆续推出新产品替代此前的高利率保险产品,分红险占比提升有望缓解人身险公司刚性负债成本压力。
7 月 31 日前下架高利率产品 或将迎来新一轮 " 炒停售 "
今年 4 月 20 日据财联社记者独家报道,监管部门正陆续召集相关保险公司开会,主要内容是进行視窗指导,要求寿险公司调整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控制利差损,要求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 3.5% 降到 3.0%。主要思想是市场有效,监管有为,主体调节在先,控制节奏,实现软着陆。
为引导人身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原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 2023 年 3 月末组织保险行业协会以及 23 家人身险公司召开座谈会,调研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行业影响。
据监管上次进行視窗指导已有 3 个月时间,市场也正在陆续推出新产品替代此前的高利率保险产品。
" 朋友们,终身重疾险没上车的抓紧时间上车啦,最晚这月底全行业重疾险切换,涨价 15%-20%,因为预定利率从 3.5% 降到了 3.0%,部分公司已经通知了。" 朋友圈中已经有保险从业者做起了宣传。
据东吴证券非银团队预计,预定利率越低,毛保费上涨幅度越大。当预定利率从 3.5% 下调到 3.0% 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和健康险对应毛保费涨幅分别为 18.4%、19.5%、3.5%、7.5% 和 16.4%。短期险和以保障功能更强的长期险产品对于利率敏感度相对不高。
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预计市面在售保险产品或将迎来新一轮 " 炒停售 "。根据此前分析师的预计,最迟 8 月起的产品价格,预计将普遍上涨 10-20% 不等。
兰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禹彦也认为,在 7 月 31 日期前,新一轮的炒停售难以避免。但相对于市场上其他产品,保险产品还是具有吸引力。他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两次的視窗指导后,三个月的視窗期下市场铺垫已经较成熟。但在三个月視窗期推出的新产品还需要在安全性、合规性上经过市场的检验和调整。
分红险占比提升有望缓解险企负债成本压力
寿险预定利率下调成为寿险业内和资本市场共同热议的话题,也催化了上市险企上半年的保费数据。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总保费收入达 1.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7.5%,比今年前 5 月 5.6% 的增速提升 1.9 个百分点。
利率下调后什么产品来接力市场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东吴证券非银团队表示,新型产品贡献占比有望提升,相对复杂的产品形态和利益演示信息,对渠道、客户和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吴证券非银团队还表示,中期看预定利率跟随评估利率下行,寿险公司利差损隐忧逐步缓解,业务结构上,新型产品占比提升,传统险业务占比下降。虽然储蓄型业务吸引力略有下降,但分红险占比提升有望缓解人身险公司刚性负债成本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资管新规和市场利率中枢下行的共振影响下,寿险产品本身保本属性有望进一步强化。
" 即便预定利率下降(从 3.5% 到 3.0%)对追求保本长期稳定收益的客户影响不大 ",东吴证券非银团队表示,产品储备方面,公司会推出分红险等利益共享新产品,同时考验队伍的销售能力,优质头部公司有望受益。当前储蓄型业务外部销售环境是持续且明显改善的,或者说即使没有炒停,储蓄型业务表现本来就不差,今年一季度在没有炒停背景下,上市险企新单保持 12% 的稳健增长,行业银保新单同比激增幅度达大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