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時間已定!7月31日前下架定價利率大于3.0%保險產品 業内:保險產品依舊具有吸引力,歡迎閲讀。
财聯社 7 月 19 日訊(記者 王宏)财聯社記者從業内獲悉,監管近日正陸續電話通知,對險企進行視窗指導,内容是要求在 7 月 31 日 24 點前下架定價利率大于 3.0% 的保險產品,包括重疾險等,以及保底 2% 以上的萬能險產品。此外,部分險企也有内部下架的時間表,比如 7 月 25 日前或 7 月 30 日前等。
據分析師預計,随着預定利率下調,保險產品價格将普遍上漲 10% 到 20% 不等。業内人士認為,在 7 月 31 日下架前或将還引發新一輪的 " 炒停售 "。但相對于市場上其他產品,保險產品依舊具有吸引力。此外,市場也正在陸續推出新產品替代此前的高利率保險產品,分紅險占比提升有望緩解人身險公司剛性負債成本壓力。
7 月 31 日前下架高利率產品 或将迎來新一輪 " 炒停售 "
今年 4 月 20 日據财聯社記者獨家報道,監管部門正陸續召集相關保險公司開會,主要内容是進行視窗指導,要求壽險公司調整新開發產品的定價利率,控制利差損,要求新開發產品的定價利率從 3.5% 降到 3.0%。主要思想是市場有效,監管有為,主體調節在先,控制節奏,實現軟着陸。
為引導人身險業降低負債成本,加強行業負債質量管理,原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 2023 年 3 月末組織保險行業協會以及 23 家人身險公司召開座談會,調研降低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對行業影響。
據監管上次進行視窗指導已有 3 個月時間,市場也正在陸續推出新產品替代此前的高利率保險產品。
" 朋友們,終身重疾險沒上車的抓緊時間上車啦,最晚這月底全行業重疾險切換,漲價 15%-20%,因為預定利率從 3.5% 降到了 3.0%,部分公司已經通知了。" 朋友圈中已經有保險從業者做起了宣傳。
據東吳證券非銀團隊預計,預定利率越低,毛保費上漲幅度越大。當預定利率從 3.5% 下調到 3.0% 後,年金險、終身壽險、定期壽險、兩全險和健康險對應毛保費漲幅分别為 18.4%、19.5%、3.5%、7.5% 和 16.4%。短期險和以保障功能更強的長期險產品對于利率敏感度相對不高。
有業内人士對财聯社記者表示,預計市面在售保險產品或将迎來新一輪 " 炒停售 "。根據此前分析師的預計,最遲 8 月起的產品價格,預計将普遍上漲 10-20% 不等。
蘭迪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禹彥也認為,在 7 月 31 日期前,新一輪的炒停售難以避免。但相對于市場上其他產品,保險產品還是具有吸引力。他還對财聯社記者表示,兩次的視窗指導後,三個月的視窗期下市場鋪墊已經較成熟。但在三個月視窗期推出的新產品還需要在安全性、合規性上經過市場的檢驗和調整。
分紅險占比提升有望緩解險企負債成本壓力
壽險預定利率下調成為壽險業内和資本市場共同熱議的話題,也催化了上市險企上半年的保費數據。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五大上市險企合計總保費收入達 1.71 萬億元,同比增長 7.5%,比今年前 5 月 5.6% 的增速提升 1.9 個百分點。
利率下調後什麼產品來接力市場成為業内關注的熱點。東吳證券非銀團隊表示,新型產品貢獻占比有望提升,相對復雜的產品形态和利益演示信息,對渠道、客户和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東吳證券非銀團隊還表示,中期看預定利率跟随評估利率下行,壽險公司利差損隐憂逐步緩解,業務結構上,新型產品占比提升,傳統險業務占比下降。雖然儲蓄型業務吸引力略有下降,但分紅險占比提升有望緩解人身險公司剛性負債成本壓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資管新規和市場利率中樞下行的共振影響下,壽險產品本身保本屬性有望進一步強化。
" 即便預定利率下降(從 3.5% 到 3.0%)對追求保本長期穩定收益的客户影響不大 ",東吳證券非銀團隊表示,產品儲備方面,公司會推出分紅險等利益共享新產品,同時考驗隊伍的銷售能力,優質頭部公司有望受益。當前儲蓄型業務外部銷售環境是持續且明顯改善的,或者説即使沒有炒停,儲蓄型業務表現本來就不差,今年一季度在沒有炒停背景下,上市險企新單保持 12% 的穩健增長,行業銀保新單同比激增幅度達大兩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