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5%的经济增长目标务实、可靠、可行,欢迎阅读。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4 年 GDP 增长预期目标为 5% 左右。
那么,为什么 2023 年的实际增长目标达到了 5.2%,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反而下调了呢?是不是有点保守了呢?显然不是,而是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确定的。稳是大局和基础。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需要用更加积极稳妥的态度对待今年的经济工作,制定经济增长目标。5%,就是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确定的,既给发展留下了空间,也给工作争取了主动,可以较好地满足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需要。
进是方向和动力。在坚持稳是大局和基础的前提下,也不能只稳不进,而是稳中求进,既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困难,更要看到经济发展的机遇,看到有利条件仍然强于不利因素,看到我们的制度优势、需求优势、供给优势和人才优势。5% 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是积极进取和奋力向上的,在主要经济体中是领先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是最大的。
同时要看到,5% 的经济增长目标,放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条件下,要求也是不同的,增长的含金量是有差别的。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之中,同样的增长目标,比起以往,难度、高度、效率、质量都要高出不少,那么,今年 5% 的增长目标,应当不是一个要求很低的目标,相反,实现的难度比以往更大、要求更高。如果能够实现并超额完成这一目标,质量和效率也会要比以往更高。
要知道,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过度依赖数量和速度的阶段,逐步步入质量和效率轨道,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新质生产力,都是依据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提出的,也是中国经济摆脱数量路径、速度依赖的重要体现。尤其面对国际竞争加剧、打压和遏制中国发展的阻力加大,中国必须走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之路,必须用更高的质量标准和效率目标来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经济实力强不强,不只看数量和速度,更看质量和效率。
首先,5% 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建立在创新能力的提升上。报告提出,要强化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一切,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基础,让中国经济的韧性更强、竞争力更强、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更强。如果经济增长目标是建立在创新能力的提升上,那么,这样的增长无疑是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增长,含金量十足。
其二,5% 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建立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更新上。当今世界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供应链体系的人为破坏,让中国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和完善的要求更高。如何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对中国经济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现实的要求,更是强大的动力。把 5% 的经济增长目标建立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更新上,实现的难度也就提高了很多。如果能够顺利实现,那中国经济增长就不是 5% 的速度问题,而是效率问题,是经济整体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
第三,5% 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建立在产业新动能的释放上。虽然现有产业仍然动能很强,能够让中国经济稳定向前。但是,要想保持强劲动能,就必须持续培育和释放产业新动能。毫无疑问,我国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在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突破,有的已经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打造出许多经济增长新引擎,释放出许多经济新动能。自然,建立在产能新动能基础上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就更具科技和产业特点。
因此,要跳出 5% 的数据看内涵,不要将其当作一个简单的数字目标,而是一个包含很多内容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的更高水平增长、更好质量增长、更多动能增长,是中国经济全面恢复和复苏的表现。5% 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务实、可靠、可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