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5%的經濟增長目标務實、可靠、可行,歡迎閲讀。
3 月 5 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2024 年 GDP 增長預期目标為 5% 左右。
那麼,為什麼 2023 年的實際增長目标達到了 5.2%,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标反而下調了呢?是不是有點保守了呢?顯然不是,而是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确定的。穩是大局和基礎。從國際環境來看,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區熱點問題頻發,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從國内環境來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隐患仍然較多。需要用更加積極穩妥的态度對待今年的經濟工作,制定經濟增長目标。5%,就是按照穩中求進的要求确定的,既給發展留下了空間,也給工作争取了主動,可以較好地滿足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需要。
進是方向和動力。在堅持穩是大局和基礎的前提下,也不能只穩不進,而是穩中求進,既要看到經濟發展的困難,更要看到經濟發展的機遇,看到有利條件仍然強于不利因素,看到我們的制度優勢、需求優勢、供給優勢和人才優勢。5% 的經濟增長目标,也是積極進取和奮力向上的,在主要經濟體中是領先的,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是最大的。
同時要看到,5% 的經濟增長目标,放在不同的經濟環境和發展條件下,要求也是不同的,增長的含金量是有差别的。目前,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和實現高質量發展之中,同樣的增長目标,比起以往,難度、高度、效率、質量都要高出不少,那麼,今年 5% 的增長目标,應當不是一個要求很低的目标,相反,實現的難度比以往更大、要求更高。如果能夠實現并超額完成這一目标,質量和效率也會要比以往更高。
要知道,中國經濟已經走過了過度依賴數量和速度的階段,逐步步入質量和效率軌道,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高新質生產力,都是依據經濟發展轉型的需要提出的,也是中國經濟擺脱數量路徑、速度依賴的重要體現。尤其面對國際競争加劇、打壓和遏制中國發展的阻力加大,中國必須走高質量發展和創新之路,必須用更高的質量标準和效率目标來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競争力、核心競争力。經濟實力強不強,不只看數量和速度,更看質量和效率。
首先,5% 的經濟增長目标是建立在創新能力的提升上。報告提出,要強化基礎研究,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強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這一切,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讓創新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強有力的基礎,讓中國經濟的韌性更強、競争力更強、應對復雜環境的能力更強。如果經濟增長目标是建立在創新能力的提升上,那麼,這樣的增長無疑是質量更好、效率更高的增長,含金量十足。
其二,5% 的經濟增長目标是建立在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化更新上。當今世界經濟,對產業鏈、供應鏈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别是發達國家對供應鏈體系的人為破壞,讓中國經濟對產業鏈、供應鏈健全和完善的要求更高。如何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争力,對中國經濟既是嚴峻的考驗,也是現實的要求,更是強大的動力。把 5% 的經濟增長目标建立在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化更新上,實現的難度也就提高了很多。如果能夠順利實現,那中國經濟增長就不是 5% 的速度問題,而是效率問題,是經濟整體的質量和效率有效提升。
第三,5% 的經濟增長目标是建立在產業新動能的釋放上。雖然現有產業仍然動能很強,能夠讓中國經濟穩定向前。但是,要想保持強勁動能,就必須持續培育和釋放產業新動能。毫無疑問,我國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在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突破,有的已經領先世界先進水平,從而打造出許多經濟增長新引擎,釋放出許多經濟新動能。自然,建立在產能新動能基礎上的經濟增長目标,也就更具科技和產業特點。
因此,要跳出 5% 的數據看内涵,不要将其當作一個簡單的數字目标,而是一個包含很多内容的奮鬥目标。實現這一目标,就是實現經濟的更高水平增長、更好質量增長、更多動能增長,是中國經濟全面恢復和復蘇的表現。5% 的經濟增長目标,是一個務實、可靠、可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