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贾国龙敲响警钟,欢迎阅读。
2025,餐饮业进入剧烈震荡新阶段。
2025 年,餐饮企业如何才能活下来,活得更好?
当媒体抛出这一问题,作为餐饮行业 " 老将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直言:" 对新的创业者来说,这个时期绝对不是进入餐饮行业的好时机,因为整个市场在萎缩,这个时候还是忍着点,先别进来,等市场转暖的时候再下地。"
他同时表示,对老的创业者来说,规模大的连锁品牌可以收一收,关一些店,减少一些供给,规模小的单店品牌则要向内要求,重点是 " 抓管理、降费用,提高顾客体验 "。
这不是贾国龙第一次向同行提出建议,但本次发声的背景是,餐饮业已经进入剧烈震荡的新阶段。
据红餐网等媒体数据显示,2024 年,百万餐饮门店折戟,创下历史新高," 收缩 "、" 闭店 "、" 渡劫 " 成为年度关键词。
从行业视角看,贾国龙的建议犹如警钟敲响。换言之,餐饮企业确实需要做减法,高度聚焦,更理性、更务实地迎战 2025 年。
利润像针尖上的蜜
站在餐饮 " 大盘 " 的角度看,行业处于低增长状态。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餐饮收入 55718 亿元,同比增长 5.3%,其中限额以上部門餐饮收入 15298 亿元,同比增长 3%。2024 年 12 月份,全国餐饮收入 5549 亿元,同比增长 2.7%,其中限额以上部門餐饮收入 1403 亿元,同比增长 1.2%。
整体收入之外,作为行业主体,餐饮企业更关注自家的利润,这才是其能够存续、发展的 " 生命线 "。
那么,餐饮企业的利润又如何呢?
日前,在公司年会上,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透露:" 我们的单店流水下降了 14%,利润下降了 35%,总流水上涨 9%(门店实际增加了 11 个),总销售额 16 亿元。"
他还放话:"2025 年如果不能突破,南城香将宣告破产!"
另一个案例来自平价餐饮 " 神话 " 萨莉亚。
据萨莉亚公布的 2025 财年第一季度(2024 年 9 月至 11 月)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 612.75 亿日元(约合 28.4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6.4%,营业利润却同比大幅下降 25%。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萨莉亚在上海、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的营业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缩。
利润像针尖上的蜂蜜,越来越难获取,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上述两个品牌所独有,而是餐饮行业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对于这个原因,有媒体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一方面,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变动,导致商务活动和商务出差减少,核心客群因而不断流失;另一方面,中产阶层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不再像此前那样对高端餐饮趋之若鹜,但也 " 更注重聚餐的私密性和饮食的健康化 "。
此外,外面平台进一步切分餐饮市场的份额,餐饮企业不得不在平台上投入更多成本,流量费用加上平台抽成压缩了它们的利润空间。
「新消费 101」认为,原材料、人工、租金等成本提升也不容忽视,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餐饮创业者持续涌入,使行业卷上加卷。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 2021 年到 2024 年,餐饮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每年都超过 300 万家,餐饮相关企业的存量从 2021 年的 1158.7 万家飙升到 2024 年 11 月的 1670.1 万家。
美食作家、一大口美食榜创始人小宽也提到,他做过许多年的 " 劝退者 ",现实却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投入餐饮行业。
种种因素叠加,利润越发难求。对此,汪国玉直指:" 过去是增量市场,现在是存量市场,大家都在存量市场里抢饭吃,持续卷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挣钱。"
在当前消费环境下,如何应对内卷,赚到钱,拿到利润,是摆在每家餐饮企业眼前的最重要的课题。
要从舌尖深入心智
应对内卷,贾国龙的一大策略是 " 做减法 "。
正如前文所述,贾国龙表示,规模大的连锁品牌可以进行收缩," 关一些店,减少一些供给 "。他还强调,西贝也会有意减少一些供给。
这些建议,可不是什么 " 先见之明 ",而是一种 " 多么痛的领悟 "。
「新消费 101」报道过贾国龙投入数亿元,大做快餐,却接连失败的事情,在此背后,2024 年,贾国龙调整策略,开始做减法。
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坦言:"2024 年主要就是做减法,还要再继续减,把该减的减掉,把留下的往好做。我们把快餐、零售都收缩了,聚焦回到西贝核心业务。"
做减法的目的是什么?
贾国龙称," 把顾客服务好,增加客流、营收、利润,才是最终的成果 "。他还反思,觉得此前西贝 " 在顾客身上的用心不够 ",现在要离顾客更近。
跳出西贝单个品牌来看," 把顾客服务好 ",是指餐饮企业要持续提升消费体验。其实,餐饮企业的第一性原理正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餐饮体验,而 " 优质的餐饮体验 " 源自产品品质、服务体验、品牌价值、运营效率、对市场趋势的洞察与把握等各个方面。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不断发力。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观察,有的企业通过 " 卷价格 "、" 产品 +" 的模式、延长经营时间段、创意性的营销策略等方式抢占消费市场,有的通过强调产品价值感、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消费场景等方式进一步夯实自身的竞争力。
其中,产品的价值感乃是重中之重。这也不难理解,餐饮企业最基本、最核心的卖点即饮食,要吸引、留住顾客,要从舌尖深入心智,必须提升产品的价值感。
这方面,消费者最有话语权。
在社交网络,「新消费 101」留意到,有消费者吃到难吃的锅包肉,发帖吐槽 " 这么难吃的店怎么没倒闭 "。
相反,在一家鲜牛肉烤肉店,另一位消费者直呼 " 吃得好满足 ",以至于吃过之后既 " 感觉那种科技拼接的牛肉入不了口了 ",又担心这家烤肉店 " 利润太少倒闭 "。
虽然这两位消费者的体验只是个案,但也折射出一种行业现实,那就是 " 民以食为天 ",消费需求会变化,市场会变化,但始终都在,用汪国玉的话来说," 市场还在,老百姓该吃吃、该喝喝、该花花。"
在这一行业现实中,对餐饮企业而言,还是要回归第一性原理,持续提升消费体验,用产品和服务吸引、留住顾客,苦练基本功,夯实基本盘,行稳致远。
经典之中有新机会
不管是做减法,还是回归第一性原理,都是让餐饮企业更加理性、务实。 在此过程中,重视经典产品,也有利于餐饮企业变得更理性更务实。
这是因为,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追求性价比、质价比、心价比," 消费越来越保守 "。在小宽看来,置身这股 " 保守潮流 ",经典作为经过时间沉淀的产物,会回归到我们的餐桌上。
小宽分析称:" 如何重新擦亮经典,重塑经典,就成了产品端的重要命题。而那些漫无边际的‘伪创新’会价值崩盘。"
这也容易理解,经典产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得到了诸多消费者的青睐,往往是最大的 " 消费公约数 "。这种情况下,餐饮企业需要做的,是 " 重新擦亮 ",是 " 重塑 "。
据餐饮大数据中心 " 辰智 " 研判,经典微创带来的差异化可以创造增长的新机会。
以星巴克推出的可可系列新品为例,产品包括 57% 比利时黑巧拿铁、比利时黑巧红茶拿铁和椰蓉白巧风味拿铁,其中 "57% 比利时黑巧拿铁 " 上市首日压轴成为 2024 单日销量冠军。上市 3 天,全系列产品销量突破 100 万杯,首周销量突破 200 万杯。
与此类似,喜茶聚焦抹茶产品,推出 " 三倍厚抹、水牛乳双拼抹茶、开心厚抹 " 等十多款抹茶产品,新品 " 三倍厚抹 " 上线两个月销量近 1000 万杯。
咖啡茶饮品牌如此,餐企亦是如此。
举个例子,当牛肉价格下探,围绕牛肉大单品做文章的餐企纷至沓来,鲜切牛肉火锅、生烫牛肉粉、鲜烧牛肉等都火了起来。
这之中,鲜切牛肉火锅将鲜切与自助模式结合,受到消费者欢迎,而鲜牛肉烤肉店同样吃到了这一波 " 红利 ",前述 " 吃得好满足 " 的消费者就为此提供了注解。
客观来说,在餐饮行业,颠覆性创新相当稀缺,经典重塑、微创倒是可落地、可复制的。正如 " 辰智 " 所言:" 将经典爆品的产品元素不断拆分重构、创新迭代,从产品微创新入手,或者围绕产品进行场景、模式的创新,都可能让餐饮品牌‘跳出同质化,创造差异化’。"
餐饮企业上述探索和行动也说明,经典之中有新机会,就看企业如何捕捉,如何落地,如何兑现了。
从这个角度看,当贾国龙提出多项建议,当万亿餐饮市场响起警报,不必过于悲观,在此背后,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理性务实、不停探索,行业孕育、涌现着新的生机。
参考新闻:
1.《对话西贝贾国龙:我就是那个白日做梦的人》,中国企业家杂志
2.《2025 年,餐饮行业难不难?》,一大口美食榜
3.《萨莉亚利润下滑,平价餐饮神话也 " 破防 " 了?》,iBrandi 品创
4.《2025 年餐饮企业发展三大关键词:经典微创、质价比、总成本领先》,辰智
5.《市场养不活近 900 万家餐饮店》,红餐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新零售商业评论 "(ID:xinlingshou1001),作者:响马,编辑:小鱼,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