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賈國龍敲響警鍾,歡迎閱讀。
2025,餐飲業進入劇烈震蕩新階段。
2025 年,餐飲企業如何才能活下來,活得更好?
當媒體抛出這一問題,作為餐飲行業 " 老将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直言:" 對新的創業者來說,這個時期絕對不是進入餐飲行業的好時機,因為整個市場在萎縮,這個時候還是忍着點,先别進來,等市場轉暖的時候再下地。"
他同時表示,對老的創業者來說,規模大的連鎖品牌可以收一收,關一些店,減少一些供給,規模小的單店品牌則要向内要求,重點是 " 抓管理、降費用,提高顧客體驗 "。
這不是賈國龍第一次向同行提出建議,但本次發聲的背景是,餐飲業已經進入劇烈震蕩的新階段。
據紅餐網等媒體數據顯示,2024 年,百萬餐飲門店折戟,創下歷史新高," 收縮 "、" 閉店 "、" 渡劫 " 成為年度關鍵詞。
從行業視角看,賈國龍的建議猶如警鍾敲響。換言之,餐飲企業确實需要做減法,高度聚焦,更理性、更務實地迎戰 2025 年。
利潤像針尖上的蜜
站在餐飲 " 大盤 " 的角度看,行業處于低增長狀态。
1 月 17 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 年,全國餐飲收入 55718 億元,同比增長 5.3%,其中限額以上部門餐飲收入 15298 億元,同比增長 3%。2024 年 12 月份,全國餐飲收入 5549 億元,同比增長 2.7%,其中限額以上部門餐飲收入 1403 億元,同比增長 1.2%。
整體收入之外,作為行業主體,餐飲企業更關注自家的利潤,這才是其能夠存續、發展的 " 生命線 "。
那麼,餐飲企業的利潤又如何呢?
日前,在公司年會上,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透露:" 我們的單店流水下降了 14%,利潤下降了 35%,總流水上漲 9%(門店實際增加了 11 個),總銷售額 16 億元。"
他還放話:"2025 年如果不能突破,南城香将宣告破產!"
另一個案例來自平價餐飲 " 神話 " 薩莉亞。
據薩莉亞公布的 2025 财年第一季度(2024 年 9 月至 11 月)财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 612.75 億日元(約合 28.42 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 16.4%,營業利潤卻同比大幅下降 25%。
具體來看,報告期内,薩莉亞在上海、廣州、北京等一線城市的營業利潤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縮。
利潤像針尖上的蜂蜜,越來越難獲取,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上述兩個品牌所獨有,而是餐飲行業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
對于這個原因,有媒體進行了梳理,主要包括:一方面,房地產、金融等行業的變動,導致商務活動和商務出差減少,核心客群因而不斷流失;另一方面,中產階層的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性,不再像此前那樣對高端餐飲趨之若鹜,但也 " 更注重聚餐的私密性和飲食的健康化 "。
此外,外面平台進一步切分餐飲市場的份額,餐飲企業不得不在平台上投入更多成本,流量費用加上平台抽成壓縮了它們的利潤空間。
「新消費 101」認為,原材料、人工、租金等成本提升也不容忽視,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餐飲創業者持續湧入,使行業卷上加卷。
企查查數據顯示,從 2021 年到 2024 年,餐飲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每年都超過 300 萬家,餐飲相關企業的存量從 2021 年的 1158.7 萬家飙升到 2024 年 11 月的 1670.1 萬家。
美食作家、一大口美食榜創始人小寬也提到,他做過許多年的 " 勸退者 ",現實卻是,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投入餐飲行業。
種種因素疊加,利潤越發難求。對此,汪國玉直指:" 過去是增量市場,現在是存量市場,大家都在存量市場裡搶飯吃,持續卷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掙錢。"
在當前消費環境下,如何應對内卷,賺到錢,拿到利潤,是擺在每家餐飲企業眼前的最重要的課題。
要從舌尖深入心智
應對内卷,賈國龍的一大策略是 " 做減法 "。
正如前文所述,賈國龍表示,規模大的連鎖品牌可以進行收縮," 關一些店,減少一些供給 "。他還強調,西貝也會有意減少一些供給。
這些建議,可不是什麼 " 先見之明 ",而是一種 " 多麼痛的領悟 "。
「新消費 101」報道過賈國龍投入數億元,大做快餐,卻接連失敗的事情,在此背後,2024 年,賈國龍調整策略,開始做減法。
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坦言:"2024 年主要就是做減法,還要再繼續減,把該減的減掉,把留下的往好做。我們把快餐、零售都收縮了,聚焦回到西貝核心業務。"
做減法的目的是什麼?
賈國龍稱," 把顧客服務好,增加客流、營收、利潤,才是最終的成果 "。他還反思,覺得此前西貝 " 在顧客身上的用心不夠 ",現在要離顧客更近。
跳出西貝單個品牌來看," 把顧客服務好 ",是指餐飲企業要持續提升消費體驗。其實,餐飲企業的第一性原理正是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餐飲體驗,而 " 優質的餐飲體驗 " 源自產品品質、服務體驗、品牌價值、運營效率、對市場趨勢的洞察與把握等各個方面。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企業不斷發力。
據紅餐產業研究院觀察,有的企業通過 " 卷價格 "、" 產品 +" 的模式、延長經營時間段、創意性的營銷策略等方式搶占消費市場,有的通過強調產品價值感、提升服務質量、創新消費場景等方式進一步夯實自身的競争力。
其中,產品的價值感乃是重中之重。這也不難理解,餐飲企業最基本、最核心的賣點即飲食,要吸引、留住顧客,要從舌尖深入心智,必須提升產品的價值感。
這方面,消費者最有話語權。
在社交網絡,「新消費 101」留意到,有消費者吃到難吃的鍋包肉,發帖吐槽 " 這麼難吃的店怎麼沒倒閉 "。
相反,在一家鮮牛肉烤肉店,另一位消費者直呼 " 吃得好滿足 ",以至于吃過之後既 " 感覺那種科技拼接的牛肉入不了口了 ",又擔心這家烤肉店 " 利潤太少倒閉 "。
雖然這兩位消費者的體驗只是個案,但也折射出一種行業現實,那就是 " 民以食為天 ",消費需求會變化,市場會變化,但始終都在,用汪國玉的話來說," 市場還在,老百姓該吃吃、該喝喝、該花花。"
在這一行業現實中,對餐飲企業而言,還是要回歸第一性原理,持續提升消費體驗,用產品和服務吸引、留住顧客,苦練基本功,夯實基本盤,行穩致遠。
經典之中有新機會
不管是做減法,還是回歸第一性原理,都是讓餐飲企業更加理性、務實。 在此過程中,重視經典產品,也有利于餐飲企業變得更理性更務實。
這是因為,在當前的消費環境中,消費者追求性價比、質價比、心價比," 消費越來越保守 "。在小寬看來,置身這股 " 保守潮流 ",經典作為經過時間沉澱的產物,會回歸到我們的餐桌上。
小寬分析稱:" 如何重新擦亮經典,重塑經典,就成了產品端的重要命題。而那些漫無邊際的‘偽創新’會價值崩盤。"
這也容易理解,經典產品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得到了諸多消費者的青睐,往往是最大的 " 消費公約數 "。這種情況下,餐飲企業需要做的,是 " 重新擦亮 ",是 " 重塑 "。
據餐飲大數據中心 " 辰智 " 研判,經典微創帶來的差異化可以創造增長的新機會。
以星巴克推出的可可系列新品為例,產品包括 57% 比利時黑巧拿鐵、比利時黑巧紅茶拿鐵和椰蓉白巧風味拿鐵,其中 "57% 比利時黑巧拿鐵 " 上市首日壓軸成為 2024 單日銷量冠軍。上市 3 天,全系列產品銷量突破 100 萬杯,首周銷量突破 200 萬杯。
與此類似,喜茶聚焦抹茶產品,推出 " 三倍厚抹、水牛乳雙拼抹茶、開心厚抹 " 等十多款抹茶產品,新品 " 三倍厚抹 " 上線兩個月銷量近 1000 萬杯。
咖啡茶飲品牌如此,餐企亦是如此。
舉個例子,當牛肉價格下探,圍繞牛肉大單品做文章的餐企紛至沓來,鮮切牛肉火鍋、生燙牛肉粉、鮮燒牛肉等都火了起來。
這之中,鮮切牛肉火鍋将鮮切與自助模式結合,受到消費者歡迎,而鮮牛肉烤肉店同樣吃到了這一波 " 紅利 ",前述 " 吃得好滿足 " 的消費者就為此提供了注解。
客觀來說,在餐飲行業,颠覆性創新相當稀缺,經典重塑、微創倒是可落地、可復制的。正如 " 辰智 " 所言:" 将經典爆品的產品元素不斷拆分重構、創新迭代,從產品微創新入手,或者圍繞產品進行場景、模式的創新,都可能讓餐飲品牌‘跳出同質化,創造差異化’。"
餐飲企業上述探索和行動也說明,經典之中有新機會,就看企業如何捕捉,如何落地,如何兌現了。
從這個角度看,當賈國龍提出多項建議,當萬億餐飲市場響起警報,不必過于悲觀,在此背後,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理性務實、不停探索,行業孕育、湧現着新的生機。
參考新聞:
1.《對話西貝賈國龍:我就是那個白日做夢的人》,中國企業家雜志
2.《2025 年,餐飲行業難不難?》,一大口美食榜
3.《薩莉亞利潤下滑,平價餐飲神話也 " 破防 " 了?》,iBrandi 品創
4.《2025 年餐飲企業發展三大關鍵詞:經典微創、質價比、總成本領先》,辰智
5.《市場養不活近 900 萬家餐飲店》,紅餐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新零售商業評論 "(ID:xinlingshou1001),作者:響馬,編輯:小魚,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