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先买再卖上银基金股权,上海银行打的什么算盘?,欢迎阅读。
中新经纬 7 月 28 日电 ( 薛宇飞 实习生 石章硕 ) 上银基金近日公告称,公司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下称国机集团 ) 将其持有的 10% 股权转让给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下称上海银行 ) 。转让完成后,上银基金成为上海银行 100% 控股的子公司。
不过,上银基金的股权变动仍存变数,这是因为上海银行也在转让上银基金 20% 的股权,只是至今没有结果。在出售这部分股权前,上海银行选择了先接手国机集团所持股份。
国机集团退出 上海银行先买再卖
据上银基金官网,该公司由上海银行 ( 持股比例 90% ) 、国机集团 ( 持股比例 10% ) 共同发起,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 2013 年 8 月成立,注册资本 3 亿元人民币。
成立以来,上海银行、国机集团两位股东的股权一直没有变动,直到 2021 年 12 月,国机集团以 1.66 亿元的挂牌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 10% 股权。据上海银行 2023 年一季报披露,在国机集团挂牌转让股权前的 2021 年 8 月 19 日,上海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对这部分股权行使优先购买权,并同意在国机集团退出后转让上银基金不超过 20% 的股权。
上海银行还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时,上银基金股权变动事宜尚存在不确定性。根据相关规定,上海银行经审慎判断,决定暂缓披露,并按相关规定办理了暂缓披露的内部登记和审批程式。
作为控股股东,上海银行并没有立即行使优先购买权。2022 年 9 月,国机集团的这次股权转让被终止。之后不久,国机集团再次公开挂牌出售该部分股权,转让价格下降至 1.5 亿元。
到 2022 年 11 月,上海银行才对国机集团转让的上述 10% 股权行使了优先购买权。2023 年 7 月 25 日,上银基金公告称,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了该股权转让。至此,上银基金成为上海银行 100% 控股的子公司。
上海银行并未打算 100% 控股上银基金。据上海银行披露,2023 年 3 月 29 日,该公司已在公开市场挂牌拟转让上银基金 20% 股权,旨在优化股权结构,强化战略协同。
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披露,上海银行转让上银基金 20% 股权的转让底价为 3.39 亿元。与国机集团以 1.5 亿元转让 10% 股权相比,上海银行的底价高出了 13%。以国机集团、上海银行的转让价计算,上银基金的估值分别约为 15 亿元、16.95 亿元。
近两年来,中小基金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案例不少,但想找到接盘方并不容易。梳理发现,自今年 3 月底以来,上海银行转让上银基金的挂牌时间已延长了 3 次。
净利 1.51 亿
唯一股票型产品逼近清盘线
正在经历股权转让的上银基金,它的业绩状况如何?
据上海银行披露,截至 2022 年末,上银基金总资产为 16.33 亿元,净资产为 13.67 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 1.51 亿元,公募管理费收入 2.57 亿元,同比增长 27.81%。梳理发现,上银基金的净利润在 2020 年实现破亿元,近两年均稳步上升。
截至 2022 年末,上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 1530.45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8.58%,其中非货币公募管理规模 919.39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7.18%;机构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13.4%,零售非货客户数增长 12.76%。
从产品端看,据 Wind 数据,目前上银基金共有 51 只产品,2023 年二季度末的总管理规模约 1492.43 亿元,在 154 家公募机构中排在第 39 位。债券型基金是上银基金的主力产品,二季度末的管理规模约 1021.60 亿元。
据上银基金官网,该公司多数债券型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都保持了正数,收益率最高的是上银聚顺益一年定开债券发起式、上银聚永益一年定开债券,截至 7 月 26 日,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 4.93%、4.46%。截至二季度末,这两只债基的规模分别超过 10 亿元、50 亿元。
相较而言,该公司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数量不多。上银基金仅有一只股票型基金,即上银内需增长股票,该产品成立于 2020 年 8 月,A 类份额今年以来、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 0.34%、-16.56%。
据上银内需增长股票今年二季报,该产品的股票仓位超过了 90%,前十大重仓股基本为家电、白酒、家具、医药等消费股。目前,这些板块的股价表现整体一般。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的资产净值约 5199 万元,距离 5000 万元的 " 迷你型 " 基金的标准已经很接近。根据基金合同,若连续 60 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 200 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在 10 个工作日内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据上海银行年报,上银基金在 2022 年新增了新能源产品。2022 年 4 月,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混合成立生效,投资目标为 " 主要投资于新能源主题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 "。但新能源主题基金是一两年来调整最为剧烈的主题基金品种之一,上银基金在这种情况下发行的新品,也较难取得好的收益。
截至 7 月 26 日,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混合 A 今年以来、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 -26.65%、-30.13%。到目前为止,该产品是上银基金今年以来收益最差的基金。
该公司另一只收益率在 -20% 以下的产品是上银科技驱动双周定期可赎回混合,截至 26 日,A 类份额的收益率为 -24.90%。这只成立于 2021 年 6 月的产品,此前重点投资的领網域是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板块,重仓的个股多是基金抱团股。
从 2022 年下半年开始,该基金在表示看好新能源板块的同时,也看好 TMT 板块的表现,但始终不见大规模调仓。直至 2023 年一季度末时," 信息传输、軟體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的持仓比例从 2022 年末的 7.33%,大幅增加至 48.60%,二季度末时进一步增加至 63.72%,重仓股中不乏三七互娱、金山办公、科大讯飞等当前热门股。与此同时,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板块的持仓大幅降低。
调仓至大火的 TMT 板块后,上银科技驱动双周定期可赎回混合的收益没有明显好转,上半年的净值增长率为 -10.90%。截至 26 日,该产品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 -57.57%。也就是说,若产品成立时就买入,投资者在两年多时间损失了一半多的本金。 ( 中新经纬 APP )
(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部門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罗琨
作者:熊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