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内蒙古越来越绿,这对中国很重要,欢迎阅读。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内蒙古越来越绿了
作者:无梦
校稿:朝乾 / 编辑:果栗乘
随着人们再一次发出 " 天怎么又变黄了 " 的感慨,4 月 20 日起,一场波及我国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北京等多地的沙尘天气又席卷而来。
北方的朋友们,又要 " 吃土 " 了
(图:NSMC)▼
而这,已经是自 2023 年开年起我国的第十场大范围沙尘天气了。
对于华北平原上的居民们而言,像今年这般频率如此高(三个半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十次)、范围如此大(除波及华北外,沙尘暴甚至一度越过了长江)、时间如此长(3 月 13 日的沙尘暴持续了十天之久)的沙尘天气更是已经多年不见。
沙尘暴中的华北朋友们
恍惚中好像回到了十几年前 ...
(数据截至 4 月 15 日)▼
这让不少人意识到,这个曾被自己遗忘在记忆角落里的天气现象,并没有像我们想象那样远去。防风治沙,道阻且长,现在还远远没有到可以松劲的时候。
防治风沙,重在源头。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内蒙古都是中国首要的沙源地。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内蒙古生态明显改善,植被和绿化显著增加,但这还远不足以让我们免受风沙侵扰。
为留住这片绿,背后的努力不可小觑
(呼伦贝尔草原 图:图虫创意)▼
内蒙古治沙,还在进行时。
4 月 22 日,蚂蚁森林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与草原局启动了一项价值 1 亿元的战略合作项目,准备用三年的时间对内蒙古 " 四大沙地 " 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进行综合治理。这个项目不仅要在浑善达克沙地植树造林,还将进行林草生态的修复保护和沙化土地的治理。
当天,超过百万网友在蚂蚁森林的直播间,见证首批云杉苗被种下。
蚂蚁森林最新启动的项目,其实是内蒙古生态治理工程的一部分。
近年来,内蒙古年均完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1200 万亩,占全国同期治理任务的 40% 以上。
过去十年,内蒙古累计造林 1.22 亿亩,种草 3000 万亩。昔日内蒙古的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经过 20 多年治理,林草覆盖率从不足 20%,提升到 45%。
种下一片树林,也是种下了希望
(巴丹吉林沙漠 图:图虫创意)▼
沙化土地的治理,是一个大工程,除了政府持续大规模的投入,也有社会力量的贡献。2016 年,蚂蚁森林项目上线,第一棵树就种在内蒙古阿拉善。七年来,蚂蚁森林累计在内蒙古植树 2 亿棵,占在全国植树总数的一半多,相关资金投入超过 10 亿元。
蚂蚁森林在内蒙古植树面积超过 200 万亩,约占内蒙古过去十年造林面积的 1.6%。200 万亩森林背后就是 10 亿级的投入,全内蒙古近 4 亿亩的新增林草地所需要的成本更是巨大。但为什么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坚持持续、大量的投入?
在对抗风沙的过程中,内蒙古在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内蒙古,防风沙的第一线
尽管沙尘天气还在发生,今年公众的感知尤甚,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一个事实——从整体上看,华北地区遭受沙尘暴袭击的次数还是减少了,相关的数据可以佐证这一点。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来看,相较于上世纪 60 年代年均 21 次的沙尘暴活动巅峰期,在 2010 年后我国每年的沙尘天气次数已经大幅度减少到了 8 次左右,沙尘影响天数也以每 10 年 1.63 天的水平快速下降。
我国北方站点平均的沙尘暴天数从 2001 年的3.5 天减少到了 2017 年的0.2 天左右。如今,一到春天就要吃半个月沙子的日子,只会出现在北方人的回忆之中了。
▼
如此显著的生活环境改善,首先要归功于内蒙古生态的改善和内蒙古人民的辛苦付出。
其实,内蒙古天然是个容易荒漠化的地区。
中国荒漠化土地分布▼
内蒙古深居内陆,大部分地区处在季风区外,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很少能够惠及这里。区别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400 毫米等降水线紧贴着内蒙古的东南部边界,仅河套地区与大兴安岭东侧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因此,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都缺少降水。
▼
中国地表水资源量▼
此外,内蒙古处于高低气压带的过渡地带,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距离这里不远,内蒙古本身缺乏高大山脉阻隔的平坦地形让从蒙古吹来的强劲西北风如入无人之境。在经年累月的风蚀作用下,内蒙古的土层变得极薄,根系较浅的草类植物无力抓住土壤,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横屏观看 - 如此条件下
蒙古国的沙尘想不离开本国都难▼
春季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带来的强风
还会从四大沙漠和四大沙地
顺道带点 " 土特产 " 给华北的兄弟
(底图:3 月 20 日 850hpa)▼
除去这些自然因素外,早年间的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开采等行为,引发了诸如森林砍伐、草场退化、大量固体废弃物排放一类的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内蒙古的荒漠化程度。
比如拥有四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
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到 2005 年
科尔沁已经失去了一半的优质草原
(图:图虫创意)▼
荒漠化不仅引发沙尘暴等气象灾害,还可能严重影响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比如对一些存在于沙漠地区的交通线的影响。
穿越戈壁沙漠的列车
是内蒙古的一道风景线
(横屏观看 - 图:图虫创意)▼
以连接内蒙古重要城市包头和甘肃省省会兰州的" 包兰铁路 "为例,其路线就六次穿越了腾格里沙漠,其修建的过程中也多次发生过风沙掩埋铁轨路基的事故。如果不治沙,处在沙漠边缘的包兰铁路很快就会被流沙截断。
前方驶入:腾格里沙漠
(图:Google maps)▼
对内蒙古而言,治沙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又是一道绕不过的必答题。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破坏的历史原因,让内蒙古必须为治沙付出更多努力,但内蒙古还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仅在 " 十三五 " 期间,内蒙古治理的沙化土地高达 7200 万亩,相当于绿化了三个北京市。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的结果也显示,与上一次检测结果相比,内蒙古的荒漠化土地减少了 625 万亩,等于十个东城区;沙化土地减少了 515 万亩,约等于六个半西城区。
坚持治沙,沙漠变绿洲也不是不可能
(呼伦贝尔农田防护林 图:图虫创意)▼
随着沙漠化土地的减少和林草覆盖率的稳步提升,内蒙古已经不再是冬春季北方沙尘的主要来源地。
事实上,给今年几次大规模沙尘暴 " 提供 " 风沙的主要沙源地并不在我国境内,而是北方的蒙古国。
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蒙古国南部的东戈壁、南戈壁和中戈壁三个省是最容易引发沙尘暴的地区。在每年春季,从西伯利亚高压南下冷空气的带动下,低空的风会卷起大量沙尘,进而引发一场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的大范围沙尘暴。
每年春季被冷空气吹醒的蒙古国沙尘
都如同背负了使命般向南奔赴▼
很明显,内蒙古的日常风速,比华北平原要猛烈得多▼
内蒙古在蒙古国沙尘南下我国的必经之路上。理解了沙尘的来源,就更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在内蒙古加大防沙治沙的力度。
来自内蒙古的 " 内部沙 " 虽然少了,我们还要让它更少。" 外来沙 "的产生我们虽然阻止不了,但内蒙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拦截和减弱 " 外来沙 ",从而减少蒙古国来沙的危害,对提升京津冀地区每年的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保障水源地安全意义重大。
内蒙古治沙何以见效
内蒙古有四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还有四大沙地——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内蒙古是中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而四大沙漠、四大沙地,又是内蒙古防沙治沙的主战场。
四大沙漠及四大沙地所在▼
要想实现" 绿进沙退 ",就得啃下这几个硬骨头。这些年来,内蒙古沙漠的边缘被逐渐压缩,四大沙地林草覆盖率提升了一倍以上,实际上靠的是一系列的组合拳。
向着沙漠 " 重拳出击 "!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植树 图:壹图网)▼
首先,限制过度放牧。针对农牧业生产中片面追求产量、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内蒙古在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依法划定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并在农牧民间推行舍饲圈养(用圈养取代散养),落实草原奖补机制(为承包草原并履行禁牧或草畜平衡义务的农牧民提供奖金),力求在不影响后者收入的前提下恢复已遭破坏的草原生态。
内蒙古的一系列治沙行动成果显著
(克什克腾旗治沙前后对比图:壹图网)▼
其次,坚持科学治理。防风治沙需要系统性的生态治理,哪些地方该种树,哪些地方该种草,选择的植被应该怎样组合,全都是专业活。如果植被品种选取不当,不仅很难存活,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多年的选育和栽培,内蒙古已经筛选出了一大批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生长的优质植物,如梭梭、沙柳、花棒、沙棘、红柳、杨柴、柠条、榆树、樟子松、云杉、胡杨等。像沙棘这样同时兼具食用和药用功能的植物在防风固沙之外,还能帮助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防沙的同时还能赚点钱
在地里干活都是快乐的
(内蒙古自治区库布齐沙漠的沙棘林 图:壹图网)▼
这些耐旱植物所形成的防护林能起到固水固沙效果,在让地面难以起沙的同时防止荒漠向前推进,其改善土壤环境、降低近地面风速的能力,更能在一段时间里减弱甚至掐灭沙尘暴的 " 苗头 "。
防护林掐断了沙源同时降低了风速
让沙子只能在地上老老实实呆着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沙棘林图:壹图网)▼
再次,吸引社会参与。对想要参与到" 三屏两带 " 工程中的社会力量,内蒙古政府也始终保持着包容开放的态度,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进行生态治理的模范。
2014 年,阿拉善 SEE 基金会的" 一亿棵梭梭 " 项目宣布启动,目标用十年的时间(2014-2023 年),在阿拉善荒漠关键生态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
就像用绿色在沙漠中作画▼
2016 年,蚂蚁森林加入了进来。同年,由 12.95 万棵梭梭组成的蚂蚁森林梭梭 1 号林在这片荒漠中种下。
" 蚂蚁森林 " 是广受大众关注的环保项目。" 蚂蚁森林 " 的第一棵树就种在内蒙古,在内蒙古种树超过 2 亿棵,占全国种植总数的半数以上。内蒙古早已是 " 蚂蚁森林 " 在诞生地杭州之外的 " 第二故乡 "。借由 " 蚂蚁森林 ",全国更多的公众关注到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并亲身投入到相关的公益事业中来。
内蒙古,亿万用户的绿色故乡
内蒙古和蚂蚁森林的结缘,更重要的价值,是让更多人关注防沙治沙,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当一个普通用户意识到,自己的举手投足,和远在内蒙古的一片森林有关,他们就成为了环保事业自觉的参与者。
蚂蚁森林提供了一个視窗,拉近了普通人与环保事业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普通人参与环保事业的门槛,还让更多平凡人能够跨越时空界限,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事业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点滴贡献。
在网络世界的这头,陕西小伙刘双明把每项低碳行为能兑换多少克能量背得滚瓜烂熟,每天走够 18000 步可以获得 296 克能量、坐公交一次 80 克、坐地铁 54 克……过去七年,这些低碳小事,他坚持了一天又一天,在手机上种下 2000 多棵树。
在网络世界的另一头,阿拉善额尔克哈什哈苏木的梁存新带着合作社里的农户们在沙漠上种着花棒,这件事,他也做了快 7 年。从亲手种下蚂蚁森林的第一株花棒到如今,老梁亲眼看着沙漠变成花海,而他和农户们也脱了贫。
就这样,在蚂蚁森林这根绿色纽带的连接下,原本天各一方、素不相识的人们携起了手,一同投身到了内蒙古的防风治沙工作中来。
事实上,导致沙尘天气频繁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气候异常。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要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一方面要坚持防风治沙,植树造林,另一方面也需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遏制气温上升的势头。而后者,显然需要每一个人增加环保意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时至今日,防风治沙仍然任重道远。人类和沙尘暴的战事,不可能 " 速胜 ",只有久久为功持续投入,才能够守住现有的治沙成果,并不断攻克那些自然条件更差、治理难度更大的硬骨头地区。
对于内蒙古而言,生态治理这条路,还得让更多社会力量一起来参与。唯有这样,才能把祖国北疆的生态防线,构筑得更加坚不可摧。
未来在内蒙古的土地上,还将上演哪些绿色奇迹?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今日福利】
五一将至,局长发福利啦!~截止 4 月 25 号 12:00,局长将随机挑选留言区的 5 位粉丝,每人赠送 50 元假期红包!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
- 推广 -
* 文中未标注来源图片来源于品牌方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虫创意
END
扩展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