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内蒙古越來越綠,這對中國很重要,歡迎閲讀。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号:地球知識局
内蒙古越來越綠了
作者:無夢
校稿:朝乾 / 編輯:果栗乘
随着人們再一次發出 " 天怎麼又變黃了 " 的感慨,4 月 20 日起,一場波及我國内蒙古、新疆、甘肅、寧夏、山西、河北、北京等多地的沙塵天氣又席卷而來。
北方的朋友們,又要 " 吃土 " 了
(圖:NSMC)▼
而這,已經是自 2023 年開年起我國的第十場大範圍沙塵天氣了。
對于華北平原上的居民們而言,像今年這般頻率如此高(三個半月的時間裏發生了十次)、範圍如此大(除波及華北外,沙塵暴甚至一度越過了長江)、時間如此長(3 月 13 日的沙塵暴持續了十天之久)的沙塵天氣更是已經多年不見。
沙塵暴中的華北朋友們
恍惚中好像回到了十幾年前 ...
(數據截至 4 月 15 日)▼
這讓不少人意識到,這個曾被自己遺忘在記憶角落裏的天氣現象,并沒有像我們想象那樣遠去。防風治沙,道阻且長,現在還遠遠沒有到可以松勁的時候。
防治風沙,重在源頭。在很長一段時期裏,内蒙古都是中國首要的沙源地。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内蒙古生态明顯改善,植被和綠化顯著增加,但這還遠不足以讓我們免受風沙侵擾。
為留住這片綠,背後的努力不可小觑
(呼倫貝爾草原 圖:圖蟲創意)▼
内蒙古治沙,還在進行時。
4 月 22 日,螞蟻森林與内蒙古自治區林業與草原局啓動了一項價值 1 億元的戰略合作項目,準備用三年的時間對内蒙古 " 四大沙地 " 之一的渾善達克沙地進行綜合治理。這個項目不僅要在渾善達克沙地植樹造林,還将進行林草生态的修復保護和沙化土地的治理。
當天,超過百萬網友在螞蟻森林的直播間,見證首批雲杉苗被種下。
螞蟻森林最新啓動的項目,其實是内蒙古生态治理工程的一部分。
近年來,内蒙古年均完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積 1200 萬畝,占全國同期治理任務的 40% 以上。
過去十年,内蒙古累計造林 1.22 億畝,種草 3000 萬畝。昔日内蒙古的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經過 20 多年治理,林草覆蓋率從不足 20%,提升到 45%。
種下一片樹林,也是種下了希望
(巴丹吉林沙漠 圖:圖蟲創意)▼
沙化土地的治理,是一個大工程,除了政府持續大規模的投入,也有社會力量的貢獻。2016 年,螞蟻森林項目上線,第一棵樹就種在内蒙古阿拉善。七年來,螞蟻森林累計在内蒙古植樹 2 億棵,占在全國植樹總數的一半多,相關資金投入超過 10 億元。
螞蟻森林在内蒙古植樹面積超過 200 萬畝,約占内蒙古過去十年造林面積的 1.6%。200 萬畝森林背後就是 10 億級的投入,全内蒙古近 4 億畝的新增林草地所需要的成本更是巨大。但為什麼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在堅持持續、大量的投入?
在對抗風沙的過程中,内蒙古在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内蒙古,防風沙的第一線
盡管沙塵天氣還在發生,今年公眾的感知尤甚,但我們還是應該看到一個事實——從整體上看,華北地區遭受沙塵暴襲擊的次數還是減少了,相關的數據可以佐證這一點。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數據來看,相較于上世紀 60 年代年均 21 次的沙塵暴活動巅峰期,在 2010 年後我國每年的沙塵天氣次數已經大幅度減少到了 8 次左右,沙塵影響天數也以每 10 年 1.63 天的水平快速下降。
我國北方站點平均的沙塵暴天數從 2001 年的3.5 天減少到了 2017 年的0.2 天左右。如今,一到春天就要吃半個月沙子的日子,只會出現在北方人的回憶之中了。
▼
如此顯著的生活環境改善,首先要歸功于内蒙古生态的改善和内蒙古人民的辛苦付出。
其實,内蒙古天然是個容易荒漠化的地區。
中國荒漠化土地分布▼
内蒙古深居内陸,大部分地區處在季風區外,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濕潤水汽很少能夠惠及這裏。區别半濕潤與半幹旱區的400 毫米等降水線緊貼着内蒙古的東南部邊界,僅河套地區與大興安嶺東側地區屬于半濕潤區。因此,内蒙古大部分地區都缺少降水。
▼
中國地表水資源量▼
此外,内蒙古處于高低氣壓帶的過渡地帶,強大的西伯利亞高壓距離這裏不遠,内蒙古本身缺乏高大山脈阻隔的平坦地形讓從蒙古吹來的強勁西北風如入無人之境。在經年累月的風蝕作用下,内蒙古的土層變得極薄,根系較淺的草類植物無力抓住土壤,進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橫屏觀看 - 如此條件下
蒙古國的沙塵想不離開本國都難▼
春季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冷空氣帶來的強風
還會從四大沙漠和四大沙地
順道帶點 " 土特產 " 給華北的兄弟
(底圖:3 月 20 日 850hpa)▼
除去這些自然因素外,早年間的過度墾殖、過度放牧、過度開采等行為,引發了諸如森林砍伐、草場退化、大量固體廢棄物排放一類的問題,也在某種程度上加深了内蒙古的荒漠化程度。
比如擁有四大沙地之一的科爾沁
從上個世紀 60 年代到 2005 年
科爾沁已經失去了一半的優質草原
(圖:圖蟲創意)▼
荒漠化不僅引發沙塵暴等氣象災害,還可能嚴重影響内蒙古的經濟發展,比如對一些存在于沙漠地區的交通線的影響。
穿越戈壁沙漠的列車
是内蒙古的一道風景線
(橫屏觀看 - 圖:圖蟲創意)▼
以連接内蒙古重要城市包頭和甘肅省省會蘭州的" 包蘭鐵路 "為例,其路線就六次穿越了騰格裏沙漠,其修建的過程中也多次發生過風沙掩埋鐵軌路基的事故。如果不治沙,處在沙漠邊緣的包蘭鐵路很快就會被流沙截斷。
前方駛入:騰格裏沙漠
(圖:Google maps)▼
對内蒙古而言,治沙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但又是一道繞不過的必答題。嚴酷的自然條件和生态破壞的歷史原因,讓内蒙古必須為治沙付出更多努力,但内蒙古還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僅在 " 十三五 " 期間,内蒙古治理的沙化土地高達 7200 萬畝,相當于綠化了三個北京市。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的結果也顯示,與上一次檢測結果相比,内蒙古的荒漠化土地減少了 625 萬畝,等于十個東城區;沙化土地減少了 515 萬畝,約等于六個半西城區。
堅持治沙,沙漠變綠洲也不是不可能
(呼倫貝爾農田防護林 圖:圖蟲創意)▼
随着沙漠化土地的減少和林草覆蓋率的穩步提升,内蒙古已經不再是冬春季北方沙塵的主要來源地。
事實上,給今年幾次大規模沙塵暴 " 提供 " 風沙的主要沙源地并不在我國境内,而是北方的蒙古國。
從歷年統計數據來看,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南戈壁和中戈壁三個省是最容易引發沙塵暴的地區。在每年春季,從西伯利亞高壓南下冷空氣的帶動下,低空的風會卷起大量沙塵,進而引發一場 "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的大範圍沙塵暴。
每年春季被冷空氣吹醒的蒙古國沙塵
都如同背負了使命般向南奔赴▼
很明顯,内蒙古的日常風速,比華北平原要猛烈得多▼
内蒙古在蒙古國沙塵南下我國的必經之路上。理解了沙塵的來源,就更能理解我們為什麼還要繼續在内蒙古加大防沙治沙的力度。
來自内蒙古的 " 内部沙 " 雖然少了,我們還要讓它更少。" 外來沙 "的產生我們雖然阻止不了,但内蒙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攔截和減弱 " 外來沙 ",從而減少蒙古國來沙的危害,對提升京津冀地區每年的空氣質量和能見度、保障水源地安全意義重大。
内蒙古治沙何以見效
内蒙古有四大沙漠——巴丹吉林、騰格裏、烏蘭布和、庫布齊,還有四大沙地——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呼倫貝爾。内蒙古是中國防沙治沙的主戰場,而四大沙漠、四大沙地,又是内蒙古防沙治沙的主戰場。
四大沙漠及四大沙地所在▼
要想實現" 綠進沙退 ",就得啃下這幾個硬骨頭。這些年來,内蒙古沙漠的邊緣被逐漸壓縮,四大沙地林草覆蓋率提升了一倍以上,實際上靠的是一系列的組合拳。
向着沙漠 " 重拳出擊 "!
(内蒙古庫布齊沙漠植樹 圖:壹圖網)▼
首先,限制過度放牧。針對農牧業生產中片面追求產量、肆意破壞環境的行為,内蒙古在荒漠化嚴重的地區依法劃定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并在農牧民間推行舍飼圈養(用圈養取代散養),落實草原獎補機制(為承包草原并履行禁牧或草畜平衡義務的農牧民提供獎金),力求在不影響後者收入的前提下恢復已遭破壞的草原生态。
内蒙古的一系列治沙行動成果顯著
(克什克騰旗治沙前後對比圖:壹圖網)▼
其次,堅持科學治理。防風治沙需要系統性的生态治理,哪些地方該種樹,哪些地方該種草,選擇的植被應該怎樣組合,全都是專業活。如果植被品種選取不當,不僅很難存活,還可能對生态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通過多年的選育和栽培,内蒙古已經篩選出了一大批适宜在幹旱、半幹旱區生長的優質植物,如梭梭、沙柳、花棒、沙棘、紅柳、楊柴、檸條、榆樹、樟子松、雲杉、胡楊等。像沙棘這樣同時兼具食用和藥用功能的植物在防風固沙之外,還能幫助當地百姓增收致富。
防沙的同時還能賺點錢
在地裏幹活都是快樂的
(内蒙古自治區庫布齊沙漠的沙棘林 圖:壹圖網)▼
這些耐旱植物所形成的防護林能起到固水固沙效果,在讓地面難以起沙的同時防止荒漠向前推進,其改善土壤環境、降低近地面風速的能力,更能在一段時間裏減弱甚至掐滅沙塵暴的 " 苗頭 "。
防護林掐斷了沙源同時降低了風速
讓沙子只能在地上老老實實呆着
(内蒙古庫布齊沙漠的沙棘林圖:壹圖網)▼
再次,吸引社會參與。對想要參與到" 三屏兩帶 " 工程中的社會力量,内蒙古政府也始終保持着包容開放的态度,已經成為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進行生态治理的模範。
2014 年,阿拉善 SEE 基金會的" 一億棵梭梭 " 項目宣布啓動,目标用十年的時間(2014-2023 年),在阿拉善荒漠關鍵生态區種植一億棵以梭梭為代表的沙生植物。
就像用綠色在沙漠中作畫▼
2016 年,螞蟻森林加入了進來。同年,由 12.95 萬棵梭梭組成的螞蟻森林梭梭 1 号林在這片荒漠中種下。
" 螞蟻森林 " 是廣受大眾關注的環保項目。" 螞蟻森林 " 的第一棵樹就種在内蒙古,在内蒙古種樹超過 2 億棵,占全國種植總數的半數以上。内蒙古早已是 " 螞蟻森林 " 在誕生地杭州之外的 " 第二故鄉 "。借由 " 螞蟻森林 ",全國更多的公眾關注到内蒙古的生态環境,并親身投入到相關的公益事業中來。
内蒙古,億萬用户的綠色故鄉
内蒙古和螞蟻森林的結緣,更重要的價值,是讓更多人關注防沙治沙,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當一個普通用户意識到,自己的舉手投足,和遠在内蒙古的一片森林有關,他們就成為了環保事業自覺的參與者。
螞蟻森林提供了一個視窗,拉近了普通人與環保事業之間的距離,降低了普通人參與環保事業的門檻,還讓更多平凡人能夠跨越時空界限,為植樹造林、防風固沙事業貢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點滴貢獻。
在網絡世界的這頭,陝西小夥劉雙明把每項低碳行為能兑換多少克能量背得滾瓜爛熟,每天走夠 18000 步可以獲得 296 克能量、坐公交一次 80 克、坐地鐵 54 克……過去七年,這些低碳小事,他堅持了一天又一天,在手機上種下 2000 多棵樹。
在網絡世界的另一頭,阿拉善額爾克哈什哈蘇木的梁存新帶着合作社裏的農户們在沙漠上種着花棒,這件事,他也做了快 7 年。從親手種下螞蟻森林的第一株花棒到如今,老梁親眼看着沙漠變成花海,而他和農户們也脱了貧。
就這樣,在螞蟻森林這根綠色紐帶的連接下,原本天各一方、素不相識的人們攜起了手,一同投身到了内蒙古的防風治沙工作中來。
事實上,導致沙塵天氣頻繁出現的原因之一,是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氣候異常。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對應對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要減少沙塵暴的發生,一方面要堅持防風治沙,植樹造林,另一方面也需要倡導綠色低碳生活,遏制氣温上升的勢頭。而後者,顯然需要每一個人增加環保意識,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時至今日,防風治沙仍然任重道遠。人類和沙塵暴的戰事,不可能 " 速勝 ",只有久久為功持續投入,才能夠守住現有的治沙成果,并不斷攻克那些自然條件更差、治理難度更大的硬骨頭地區。
對于内蒙古而言,生态治理這條路,還得讓更多社會力量一起來參與。唯有這樣,才能把祖國北疆的生态防線,構築得更加堅不可摧。
未來在内蒙古的土地上,還将上演哪些綠色奇迹?值得人們拭目以待。
【今日福利】
五一将至,局長發福利啦!~截止 4 月 25 号 12:00,局長将随機挑選留言區的 5 位粉絲,每人贈送 50 元假期紅包!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
- 推廣 -
* 文中未标注來源圖片來源于品牌方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蟲創意
END
擴展閲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