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从《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赞誉与争议,看变局之中的微短剧,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镜象娱乐,作者丨顾贞观
近日,屡登微博热搜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在抖音播放量超过 3 亿,在 B 站单集播放量均在 800 万左右。9 月 8 日,人民日报 B 站官方账号发布了与《逃出大英博物馆》主创团队的对话视频,一日内播放量超 70 万。
2023 年,高速发展但一直欠缺爆款的微短剧,终于迎来了一部大范围破圈之作。当然,受限于非专业团队制作、微短剧体量较小等因素,《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内容也面临着不少质疑,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诚意之作,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下,被现实拓宽了剧集价值与意义的存在。
对微短剧市场来说,《逃出大英博物馆》是变局之中行业转身谋求类型多元化与精品化的缩影,同时,它的爆款效应或许也将加速微短剧的上行进程。
爆款的天时地利人和
在 B 站,《逃出大英博物馆》第三集评论区热评 " 只要神魂不灭,终有归家之时 " 点赞量达到十二万多,在抖音,剧集评论区 " 从文物开始说话的时候我真的绷不住了,能让我们的东西回家吗,它们想家了 " 点赞近三万。可以说,《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天时地利人和中,情绪价值的胜利是排在首位的。
《逃出大英博物馆》只是引子,它触发的是长久以来便广泛存在的社会情绪,即大众对文物流失的痛心。近年来," 文物归国 " 相关话题讨论度一直很高,2016 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首次通过爆款影视作品,带动了年轻人对 " 文物保护 " 议题的进一步关注,当时便不乏对大英博物馆归还中国流失文物的探讨。
推动《逃出大英博物馆》出圈的第二大因素,则是机遇。2023 年 8 月 16 日,大英博物馆储藏室内约 2000 件文物被盗,8 月 25 日博物馆馆长哈特维格 · 费舍尔辞职,并表示大英博物馆没有对文物失踪采取 " 应有的行动 ",27 日《环球时报》在社评中以中国媒体的身份,向大英博物馆提出 " 无偿归还所有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 " 的诉求,并在当日冲上微博热搜,而那天《逃出大英博物馆》放出了预告。
近几年,影视作品的火爆与否,与时代大机遇大背景的关联愈发密切,这在电影行业表现得最为明显。《战狼 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的票房成功,皆源于它们构建起了独立的中国电影叙事体系,表面上,这是国内日渐崛起的影视文化产品与曾经火爆全球的欧美日韩流行文化之间的此消彼长,而深层次上,它们的成功都是大众高涨的民族认同感在文化领網域的具象投射,且这种投射将长期存在。
如果说以上都可以归入 " 天时地利 " 的范畴,那创意价值便是《逃出大英博物馆》出圈的最后一块 " 人和 " 拼图。这部微短剧中," 文物拟人化 " 创意为小玉壶的出逃故事带来了更高的趣味性,同时也在最后通过 " 文物家书 " 将剧集的立意与格局拉到了新的高度。文物的 " 心声 " 与大众期盼文物归国的社会情绪双向奔赴,点燃了舆论热度。
2018 年,央视推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该纪录片的开场白便是 "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查收 ",可以说当时的文物类节目便已有 " 拟人化 " 雏形。不过相比拟人化,该纪录片最突出的内容特征是走出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以兼具文化纵深度和幽默现代表达的文案,提升了文物类节目的可看性。如今,《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拟人化表达更进一步。
在如今的年轻群体中,万物皆可拟人化,比如《骄阳伴我》播出前,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在官宣微博中删除彼此后又握手言和,被网友调侃为二者 " 只是形婚 ",茅台和瑞幸的联名成为现象级热点后,年轻人创作了不少拟人化二创图。由此可见,拟人化创意同样是《逃出大英博物馆》出圈的重要因素之一。
形式与内容的天平两端
但火爆背后,《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舆论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目前相关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部分观众认为以《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制作水准来看,很难将其定义为剧集;二是有观众认为剧集叙事走的是言情剧的玛丽苏套路;三是认为剧集在逻辑上存在不少硬伤。归根结底,这些争议指向的都是《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内容本身不足以支撑其所表达的价值。
客观来说,除了时长达到 9 分钟的最后一集,《逃出大英博物馆》前两集平均时长都在 2 分钟左右,在这一内容体量下以创意吸引观众驻足,同时快速传达故事主线、主题、内核等是最好的选择,但这也导致《逃出大英博物馆》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一部轻叙事、重主题的广告片。
站在这一角度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前两集更像是广告片创作思维导向的产物,演员表演与台词错位,也接近广告创意短片中惯用的以旁白来表达主题的创作手法。与市面上主流的微短剧时长和集数相比,《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体量还是太 " 迷你 " 了,因此只能走轻叙事之路,这也是内容出现逻辑硬伤,甚至被认为 " 不能称之为剧集 " 的关键所在。
不少观众提出,小玉壶并非早年流失在海外的文物,作为主角并不合适,这其实也是内容体量有限所导致的信息传递缺失。《逃出大英博物馆》主创曾表示选择小玉壶有其特殊原因,目前来看,大概率在于玉壶是现代艺术品,记得归国之路,更契合剧集的 " 回归主题 ",但这一信息点并未在剧集中直观交待。
文物与其背后关联的历史、文化本身都是极具厚度的存在,影视作品聚焦于此时,如果形式与内容失衡,确实很容易引发争议。近几年,外界认同度较高的文物类、文化类作品多数都是 " 国家队 " 和各大卫视官方产出,如央视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宝宝藏》等,如河南卫视的各大传统节日主题晚会,此类节目对主创团队的要求可见一斑。
此外,《逃出大英博物馆》引发争议,也源于观众评判标准与站位的不同。在豆瓣,《逃出大英博物馆》和其他长视频一样都有着单独词条,都被划归到了电视剧范畴,因此也有不少观众的打分参照物是传统长剧集。但目前,微短剧仍是处于发展中、成长中的产物,成熟度与长剧集不可同日而语。
且《逃出大英博物馆》制作主体非专业影视公司,而是自媒体创作者,这是不能忽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创意源于一位网友的腦洞,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两位自媒体人将其孵化为了微短剧作品,主创团队缺乏专业影视制作经验下,《逃出大英博物馆》能达到如此成色已是不易。
因此,正视剧集不完美之处的同时,或许还是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包容,更多聚焦于内容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上。就如玉壶原型制作者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俞挺所言:" 能够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中国文化,真的很开心!我觉得年轻人太棒了,中国的文化很强大!"
变局之中的拐点
可以说,微短剧问世至今,《逃出大英博物馆》是出圈度和主流认可度最广泛的作品,预告片放出以来,该剧近十次登上微博热搜,其中不乏对内容本身的讨论,如 # 逃出大英博物馆细节 #、#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隐藏彩蛋 # 等。从 B 站到知乎,从抖音到微博,剧集在各大社区的全面出圈,无疑是整个微短剧市场期盼已久的。
微短剧诞生至今,高质量出圈爆款稀缺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虽然 2022 年《大妈的世界》成了广电总局 " 网络视听精彩节目 " 中唯一的微短剧,同时《念念无明》《虚颜》《片场日记》等微短剧也在豆瓣拥有不错的评分,但这些作品的整体关注度和舆论热度,相比《逃出大英博物馆》都有较大差距。
目前,《逃出大英博物馆》在抖音短剧最热榜上处于首位,3.43 亿的播放量不敌榜单上的《你终将会红》《全是爱与你》等作品,但其单集平均播放量达到了 1 亿,而后两者的单集播放量目前分别为 0.39 亿和 0.54 亿,此外,抖音 2023 年的热门微短剧《二十九》的单集播放量为 0.41 亿。
高质量出圈爆款的存在,对微短剧这一新的内容体裁閱聽人群体的拓展与认知建立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抖快平台的微短剧而言。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可以通过导流平台过去多年沉淀的剧集、电影、综艺等维度的閱聽人,逐步扩充基本盘,这也是目前热度能比肩中尾部长剧集的微短剧,多数是长视频平台产出的关键。
相比之下,抖快更需要借助破圈爆款来吸纳短视频用户外的长视频閱聽人,此次,《逃出大英博物馆》获得一众官媒点赞,同时热搜话题下抖音与《逃出大英博物馆》、微短剧两大关键词连体出现,对平台微短剧品牌度拓展产生的价值可想而知。当然,B 站也是另一大受益者,《逃出大英博物馆》B 站单集播放量均在 800 万左右。
客观来说,《逃出大英博物馆》这种现象级爆款是很难复制的,但对仍处于寻路阶段的微短剧而言,它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微短剧在专业内容生产者的吸纳、商业化探索、档期化运营、剧场化运营等维度都取得了进步,但如今待解决的问题同样不少,如内容结构依旧比较单一。
《2020-2022 年微短剧发展观察报告》显示,2022 年微短剧有效播放量 TOP10 榜单中的作品,几乎都是爱情元素与其他类型叠加的复合题材,同质化较为严重,此外,这些剧集不少都为 IP 改编作品。长视频类型多元化进程加速后,曾占据主流的言情与爱情题材逐渐缩减,微短剧承接了市场上诸多过剩的爱情类 IP,成为了原有同类型长视频的平替。
微短剧这一诞生于短视频时代的产物要走出当下的 " 平替 " 局面,借助体裁灵活自由的优势发展出独特价值,就必须要开拓题材与创作思路。目前,各大平台的微短剧都在探索新的方向,《我是名角儿》《二十九》《大妈的世界》等都是代表。在此背景下,《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圈,其实也是为路径依赖严重的微短剧,展示了多元题材类型的潜力。
如果《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爆款效应,能让更多创作主体的目光转向新的内容类型,对微短剧的发展来说可谓大有裨益。只有更多创作者涌入新类型,《逃出大英博物馆》此类创新微短剧的创作才能进一步走向成熟,创意与质量同步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