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曾比肩星巴克的咖啡巨头,怎么无人问津了?,欢迎阅读。
咖啡的商战,已经逐渐显现出了分晓。
在北京大厂工作的小迪休假回来后发现,开在公司楼下,曾经每天都要打卡的 COSTA,一夜之间变成了星巴克。
无独有偶,从 2020 年失去青岛所有门店开始,这个来自英国的咖啡巨头就以 " 失一城、又失一城 " 的速度节节败退,最近则是撤出了南昌。此外,岌岌可危仅剩一家门店在营的还有深圳、厦门等城市。
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COSTA 目前在国内仅有 387 家在营门店,不足星巴克的二十分之一,不足瑞幸的五十分之一。
作为吃到第一波咖啡红利的洋品牌,COSTA 怎么了?
屈博洋摄
工作日的清晨 8 点半,北京西二环,最著名的金融商圈,本该是咖啡消费的高峰期,然而 COSTA 店内却显得有些冷清。
50 个座位的大店,一共只坐了 3 人。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来店里外带的消费者连同取货的外卖员,一共只有 10 位。
COSTA 至今还在坚持使用制作更缓慢的半自动咖啡机,这咖啡机显然也懂得劳逸结合,每次轰鸣之后都能迎来几分钟喘息的时间。
屈博洋摄
作为全球第二、与星巴克同辈的英国老牌,进入中国 18 年后,消费者不买 COSTA 的账了吗?
独立消费分析师刘戈观察到,COSTA 的閱聽人大致有三类人群,一类是 " 老粉 ",即在 2018 年之前伴随着 " 洋咖啡 " 品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往往会被 COSTA 的调调所打动,形成了消费习惯;另一类就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人群,作为英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从英国养成的咖啡饮用习惯很容易在国内延续;最后一类则是恰好需要一杯咖啡或需要洽谈和办公的人,COSTA 是一众贩卖第三空间的连锁品牌中 " 不会错 " 的选择。
" 不难发现,这三类人群都不是当下咖啡消费的主流人群,年轻一代的白领们不大容易找到一个喝 COSTA 的理由。" 刘戈说," 现在的咖啡战要么靠低价,要么靠产品创新,要么靠营销,否则连参战的资格都没有。"
的确,COSTA 的存在感越来越模糊,这一次被人们想起来,源于它出现了 " 闭店潮 ",由此还上了热搜—— COSTA 位于南昌市武商 Mall 商场负一楼及五楼的两家门店宣布永久闭店,这意味着 COSTA 不仅退出了南昌,还失去了整个江西市场。
从 2020 年开始,社交平台上就屡屡出现对 COSTA" 失守 " 某城的讨论,最初是山东青岛的闭店,而后江苏南京、广东深圳、福建厦门等等都在 " 失守 "。
其实说 COSTA" 失一城 "、" 失一省 " 略显夸张,毕竟其门店总数并不多,且集中度较高。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其在营的 387 家门店主要分布在上海和北京两城,都有近百家的体量,而其余省份大多不足 20 家,甚至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 13 个省份仅有个位数的门店。
与其说 COSTA" 失势 ",不如说它并没有过真正的高光时刻。
2006 年,COSTA 进入中国,比星巴克晚了 7 年。这家英国的欧洲咖啡巨头与星巴克同样诞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并且长时间霸占全球饮品连锁的老大和老二的位置。
星巴克先启蒙,COSTA 蹚着星巴克铺好的路顺利登陆中国。当时国内的咖啡连锁品牌以 " 洋咖啡 " 为主,星巴克位居第一,其次便是 COSTA,后面还有来自中国台湾的上岛咖啡和来自中国香港的太平洋咖啡等。
本以为 COSTA 可以跟随星巴克,成为咖啡的代名词,但它即便在最鼎盛时期门店数也没有超过 900 家:2011 年,COSTA 立下 2018 年开出 2500 家门店的目标,到了 2015 年,目标变成了 2020 年开出 900 家门店。眼看持续 " 失守 ",2022 年的目标又变成了 2025 年开出 1000 家以上的门店。
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COSTA 的门店数从 2020 年至今,稳定在 400 家上下,其中,2020 年、2023 年和 2024 年闭店数皆远高于开店数。2024 年仅前三季度,闭店总数就达到了 92 家。
窄门餐眼截图
截至目前,COSTA 位列咖啡门店数的第十名,远低于后起之秀如 M Stand、Tims 天好咖啡、MANNER、沪咖等等,更与头部的瑞幸、星巴克、库迪和幸运咖相差近 10 倍。
从第二沦落到第十,COSTA 没能延续 " 洋品牌 " 和 " 启蒙者 " 的荣耀。
这背后有一个大背景不得不提,咖啡行业专家、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认为,COSTA 只是一个代表,与它相似走大店商业模式的品牌多少都在走下坡路。例如近期被顶上热搜的太平洋咖啡,一年闭店百家,截至目前,大陆 / 内地地区仅有不足百家的体量,还有曾经红极一时的韩国咖啡品牌咖啡陪你,截至目前也仅有 35 家门店在营。
另一家咖啡头部品牌也出现了 " 收紧 ",财报显示,自 2023 财年以来,平均客单价持续下滑,从 2023 财年第一季度至今,八个季度客单价同比下跌的比例分别为 1%、1%、1%、3%、9%、8%、7% 和 8%,跌幅几乎持续增大。
抛开这些客观原因,在资深餐饮投资人穆亦晨看来,COSTA 问题的根源在于其母公司、代理商的几易其手。
2018 年,COSTA 被可口可乐收购,该收购在业内被认为是为了填补可口可乐在瓶装即饮咖啡上的不足。
有业内人士告诉有意思报告,这意味着 COSTA 发展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瓶装咖啡而非现点现做的餐饮业务受到了更大的重视。
的确,在 COSTA 全球官网上检索,其中只字未提中国,而检索可口可乐中国的官网,在 " 品牌家族 " 一栏中才寻觅到 COSTA 的身影,但产品介绍中只有瓶装咖啡饮料。
可口可乐中国官网截图
在被可口可乐收购之前,COSTA 在中国的经营就处于割裂的状况:北区由 COSTA 和华联(北京华联嘉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资运营,直到 2021 年华联退出,COSTA 北区才得以独立;南区则由 COSTA 和悦达(江苏悦达南方控股有限公司)合资运营,直到 2017 年悦达退出,COSTA 南区才得以独立。
这带来的影响,是南北的 COSTA 可能从产品、服务到营销等多个方面都 " 各自为政 "。刘戈对此深有体会,她曾经从北京到上海出差,发现在北京所购买的优惠券在上海一律无法使用,细究发现运营方完全不同。
彼时,刘戈有一种 " 被骗 " 的感觉,原来中国的 COSTA 并非英国的 COSTA,更像是 " 贴牌 " 的品牌。
在刘戈看来," 洋品牌 " 进中国之后选择合适的运营方联合运营,至少在咖啡领網域是常见的事,比如星巴克刚到中国拓荒时也采用了相似的策略,但尽早合并运营才是上策,将各项资源整合、统一,才好施展拳脚。
天眼查显示,原本星巴克在中国也分区运营,但 2018 年后,随着华东区網域的统一集团撤出了星巴克,星巴克完成了所有区網域的资源整合。
" 这就好比,亲爹妈不太疼爱,干爹妈又放不开手脚,能长成什么样子纯看自己的造化。" 刘戈说。
" 其实 COSTA 并没有变差,而是中国的咖啡消费环境变了。" 王振东说。
当一切咖啡都在变快,COSTA 依然守着它的半自动咖啡机,试图用 " 手工 "+" 拉花 " 的方式让消费者坐下来品尝一杯咖啡。殊不知年轻的消费者们并不需要真的坐下来,而是在路上喝、在健身房里喝或者在办公室喝。
更重要的是,在瑞幸等新兴品牌的启蒙之下,消费者或许更在意的是咖啡的调味,而非咖啡师用手工带来的风味。何况,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连锁品牌,已经把阿拉比卡咖啡豆甚至是咖啡豆比赛的 " 金奖豆 " 当作了标配,咖啡品质的差异越来越小。
当主流咖啡品牌都在新媒体渠道不断渗透、恨不得 24 小时全天候直播的时候,COSTA 一如既往的佛系。有意思报告截取了某工作日的下午 3 点钟,打开直播平台,包括瑞幸、星巴克、库迪和幸运咖在内的头部连锁品牌都在直播带货,但 COSTA 的账号静悄悄。
甚至,作为俘获消费者的最后一招 " 低价策略 ",COSTA 也并不放在眼里。在团购平台上,仅限新人的 360 毫升的小杯拿铁,折扣价为 19.8 元;中杯的经典拿铁咖啡,折扣价为 28.7 元。而星巴克中杯的经典咖啡饮品价格打到了 14.3 元。
COSTA 门店价目表,屈博洋摄
抛开走中高端路线的品牌,大众品牌如库迪和幸运咖,也已经将价格打到了 6 字开头。
同样主打第三空间的星巴克常常被拿来同 COSTA 比较,如果第三空间已经显现出了颓势,那么为何星巴克依然能撑得起 8000 余家门店?
在王振东看来,星巴克在门店上持续不断进行更新,除了常见的核心门店之外,为了应对精品咖啡的浪潮,推出了甄选门店;为了应对互联网咖啡的浪潮,推出了啡快概念店;此外还有带有茶吧、酒吧的体验式旗舰店,能现场烘焙咖啡豆的咖啡烘焙工坊,融合在地建筑美学的非遗概念店等等。
" 星巴克有多种门店模型,瑞幸在早期起势的时候也有多种门店模型,相较而言 COSTA 就单一得多,并没有在空间上做丰富的探索。" 王振东说。
再看产品,咖啡现阶段都在追求 " 快 "。根据已经公布的 Q2 季度数据,瑞幸推出新品 30 款,星巴克推出新品 27 款。而 COSTA 并未对外公布上新的数据,根据其公众号新品推送,2024 年以来,截至目前仅有 25 款新品。
咖啡是个飞速发展的赛道,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截至 2024 年 10 月,近一年新开店高达 61576 家。" 咖啡的世界没有止步不前,只有不进则退。" 刘戈说。
那么曾经能够跟星巴克比肩的 COSTA,还有机会吗?
在穆亦晨看来,COSTA 充满了机会,在英国有着将近 50 年的历史,在中国也耕耘了 18 年,它有充足的积淀。COSTA 需要的只是重整团队、重整资源,做一次品牌和产品的全线更新,从而跟上中国咖啡消费的脚步。
" 品牌的声誉和光环一直在,能不能重回牌桌取决于 COSTA 自己的决策和意愿。" 穆亦晨说。
好在,COSTA 似乎也已经开始做出改变,就在今年 8 月,咖世家咖啡(上海)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做了变更。有业内人士告诉有意思报告,新的法定代表人曾主管的是财务,这或许意味着 COSTA 要走财务导向的路线,从降本增效开始。
" 不过如何在保守的英伦风和变革年轻化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是个难题。" 该业内人士表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有意思报告 ",作者:屈博洋,编辑:余源,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