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低调的王者:迁入高新技术公司最多的,竟然是南京,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杨博宇,题图来自:AI 生成
1986 年,我国启动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 "863 计划 ",这标志着我国高新技术事业全面发展的开端。两年后,国家科委开始实施 " 火炬计划 ",颁布《关于高技术、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标准的暂行规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就此诞生。
此后 30 余年,经过多次修订、补充和改革,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评选逐步完善,相关企业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观察这些企业的发展动态,就成为分析我国科技创新、产业更新的线索之一。
最近,投中研究院依据 " 召募智慧招商系统 ",统计了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在过去 5 年(2019 年 -2023 年)的融资与迁移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8 月,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 57.3 万家(含已过期企业 11.6 万家,未过期企业 45.7 万家)。这些企业中有 1.66 万家企业获得投资。深创投和红杉中国投资了最多的相关企业,前者投资了 1083 家,后者投资了 627 家,这再次印证了两大投资巨头,牢不可破的江湖地位。
而从企业迁移的角度看,全国有超过 3 万家高新技术公司发生了迁移。其中北京迁出最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 1629 家;一向低调的南京,则成为了排名第一的迁入地,接收了 1447 家。
另外,整个江苏省的数据也十分夸张:在过去 5 年,它吸收了全国 3239 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地,这一数据是第二名山东省的近 5 倍。这大致可以看出我国科技创新、产业更新的地網域变迁。
2.5 万亿,投向高新技术企业
先来说说什么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归根结底,这是国家相关部门评选认定,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的科技公司。它的评定规则不少,不过最为重要的一条是: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 60%。
由于在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扮演着关键角色,所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历来是投资机构和各地政府重点培育和招引的对象。关注这些企业的融资和迁移,大致可以勾勒出,城市产业更新的 " 地图 "。
据 " 召募智慧招商系统 " 数据显示,全国(未过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计 45.7 万家。这 45.7 万家企业中,传统制造业 11.76 万家,占到了 25% 以上;综合类公司 8.57 万家,占比 18.74%;电子信息 7.55 万家企业,占到了 16.49%。
如果再细分下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司(" 综合类 " 中的主要企业)位居第一位,大概占了 18.72%。紧随其后的是机械设备类企业 45310 家,占比 10.06%;軟體公司 32882 家,占比 7.3%;信息化服务占比 5.61%,有 25274 家企业。
由此可见,科研技术服务、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是诞生高新技术公司最多的领網域。
再从融资上看,这 57.3 万家(包含已过期的)企业中,获得融资的有 16551 家,它们累计获得了 24649.79 亿元的投资。
而在相关投资中,人民币基金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深创投以 1083 家,位列第一。毅达资本、达晨财智、同创伟业、东方富海等老牌人民币机构,均位列前 1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红杉中国投资了 627 家公司,仅次于深创投,这也是双币基金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最多的机构。除此之外,CVC 腾讯投资,证券系机构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也是战绩不俗的 " 明星捕手 "。
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地图:北京一骑绝尘,广州还需努力
那么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从省级层面看,广东一骑绝尘,拥有 75962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紧随其后,拥有 51899 家;而浙江位列第三,拥有 42337 家企业。这三个省份,拥有的企业数量占到全国的 37% 以上。
如果放在城市(包括直辖市)一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北京拥有 27664 家,上海 24576 家,深圳则是 24848 家。三大城市拥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均在 2 万家以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明显落后了:广州拥有 13149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不仅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也落后于苏州、武汉、杭州。
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广州在科技创新上的滞后。今年下半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網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3)》中显示,广州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 80.82 分,全国排名第九,这显然与中国第四大城市的地位,不相协调。
另一个指标也暴露了广州的短板:2021 年广州 R&D 经费投入排在苏州之后,位列全国第五。虽然 2022 年超越苏州,以 988.36 亿元的金额回到第四,但是其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只有 3.42%,不仅低于北上深,还低于杭州、苏州、成都等二线城市(比如苏州的投入强度约为 4.1%)。
所以从上述纬度看,广州相关企业较少确实是有原因的。当然也不必悲观,因为从国家高新总部企业分布数据看,广州得数据就亮眼多了。
在国家高新总部企业的城市排名中,深圳遥遥领先,拥有 8479 家;北京位列第二拥有 4798 家;广州位居第三,拥有 3994 家。虽然与第一名深圳的差距不小,但广州相比于其他城市仍具优势。
而且总部企业含金量大大超过一般公司。它的落户意味着一家公司的设计、研发、战略等核心环节,都留在了当地。对于本地聚集高端人才、高附加值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充分说明广州作为老牌一线城市的底蕴犹在。
而且,从 R&D 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看,广州想必已经对 " 科创 " 高度关注。未来改变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布格局也是值得期待的。
低调的王者,南京吸引 1447 家高新技术企业
当然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迁移情况。在过去的 5 年间,有 33695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跨市迁移。
北京不仅是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最多的城市,也是企业迁出最多的城市,5 年迁出了 1629 家公司(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企业或只是迁出了部分产能、分公司等,不意味着完全搬离 " 原住地 ")。不过北京显然是希望留下更多优秀企业的,这从它去年开始设立 1000 亿产业基金的动作就可窥一二。
那么北京这 1629 家公司都流向了哪里呢?数据显示,每 5 家北京的迁出企业中,就有 2 家去了江苏(43% 的企业都流向了江苏)。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不是北京一地的情况,广东省迁出的 1018 家企业,流向最多的也是江苏省。
从江苏的迁入数据看,在过去的 5 年里,全国有 3239 家国家高新技术公司迁入。不仅排在各省迁入企业的第一名,更夸张的是,这一数据是第二名山东省的近 5 倍,而且是第二名到第九名城市的迁入企业数之和。
由此可见,江苏几乎成为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迁出企业的 " 首选接收地 "。难怪一位成都的招商人员就曾向我吐槽,"(招引企业)老是和江苏的同行‘打架’ "。
不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江苏省内吸引企业最多的城市不是苏州,而是南京。
迁入南京的相关企业 1447 家,成为过去 5 年吸引国家高新技术公司最多的城市。也就是说,江苏每迁入 10 家相关企业,就有 4.5 家去了南京。
我特地查阅了一下南京的招引情况,发现最近几年南京的招商工作做得确实不错。
比如早在 2017 年,阿里巴巴就在南京豪掷 8 亿拿地,要建设阿里巴巴江苏总部,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封顶。去年,传感器巨头霍尼韦尔把气体传感器和仪器生产线,整体搬迁到了南京。而在今年,小米华东总部也正式落地南京。
再从产业集群来看,南京拥有两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一个是軟體产业;另一个是智能电网产业。这也解释了为何阿里巴巴等公司将区網域总部迁入了南京,而不是江苏其他城市。而且以上两个产业集群,正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的行业之二。
当然,既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迁移,那么科研水平也发挥了重要影响。南京拥有 51 所高校,13 所 " 双一流 " 大学," 双一流 " 高校、两院院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均居全国前三;2023 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第 6…… 所以看中科研实力的企业落地南京,也就不足为奇了。
江苏和南京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迁入地,另一方面则与投资有关。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8 月,江苏省国资是间接投资本地高新技术企业最多的国资。企业数达 6709 家,比第二名浙江多了 2000 余家。直接投资也名列前茅,投资了 2627 家企业,这一数据仅次于广东省,排在全国第二。
这意味着整个江苏省对于本土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之大,资本招商在当地已经非常成熟。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今年 6 月,总规模 500 亿元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就正式启动。其中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 10 只,466 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 4 只,40 亿元。其中,南京就落地了軟體和信息服务产业、新型电力两支专项母基金。
从上面的数据和案例也可以看出,江苏在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上没有顾此失彼,而是兼收并蓄。一方面依靠市场化 GP 的专业能力,提高命中率,另一方面通过分散投资的形式,网罗更多企业。这或许也是江苏吸引企业迁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以上信息外,我们还有一些发现,比如:
整体上看,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快速增长。2019 年一年新增 86155 家企业,到了 2023 年,一年就新增 176663 家企业,是 2019 年的两倍。
从迁移企业的体量上看,注册资本在 500 万以上的企业占比七成以上。这意味着大型企业往往是各地招引的重点。
以下为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