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再也回不去了!渗透率首次过半,这是新能源车的“尤里卡”时刻,欢迎阅读。
50.39%!
这是乘联会刚刚发布的 4 月上半月新能源车渗透率数据。
看到这个数据,很多人一时间可能没意识到代表着什么。但这背后却深藏着汽车产业历史性 " 拐点 " 的到来。
因为,这个数字意味着:每 100 个中国人买新车,就有超过 50 个人选择新能源车。
要知道,2023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年度渗透率是 35.7%。2022 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只有 27.6% 。
如今突破 50% 这个 " 临界点 ",速度来得太快了!
从 " 火箭式 " 攀升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我们也不难得出一个观点——中国市场买燃油车的人,已经开始成为车市 " 少数派 ";新能源车迎来了历史性时刻,类比当年智能手机超越传统手机市场份额的 "iPhone 时刻 "。
值得玩味的是,就连科技圈大佬周鸿祎,也在这几天放话 " 弃油转新 ",将把陪伴 9 年的迈巴赫 600 卖掉,转投国产新能源车。一众新能源车纷纷 " 献上 " 自己的 " 爱车 ",网上好不热闹!
1
燃油车输得心服口服?
或许很多人会问,新能源渗透率为何会提升得如此之快?那么,燃油车,又到底输在哪里?
硬核而客观的数据,藏着 " 腾挪大乾坤 "。
从细分数据来看,尽管纯电车型在今年第一季度仍旧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零售同比增长了约 14.7%,但同期的插混车型增长率却高达 75.6%。
所以,新能源市场的不断飙升,直至 4 月半旬后渗透率过半,主要归功于插混车型带来的巨大市场拉动力,加速燃油车市场的崩盘。
那么,新能源车型是怎么把燃油车打得 " 丢盔弃甲 "?
功夫汽车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用户体验维度上,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插混,集燃油、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无论在驾驶感受、乘坐质感和费用开销上,都胜过燃油车。
" 日常用电,出远门用油 "。插混车型纯电续航的拓展,不仅完全满足了日常通勤的需要,甚至可以支持中长距离的跨市出行。
而在智能座舱领網域,无论新势力还是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中国品牌,相对于合资品牌燃油车的体验,那绝对是断崖式领先。
更值得一提的是,伴随今年以来,比亚迪荣耀版、吉利龙腾版等一系列新产品推出,新能源市场产品价格普遍进入 " 电比油低 " 时代,燃油车就更难有还手之力了。
传统的合资品牌断崖式下滑背后,就是用户在体验上直接用脚投票的结果。
其次,政策倾斜维度上,新能源车有免征购置税和绿牌两大优势,燃油车则要交税,在限牌城市还得摇号、拍牌。
最后,就是用户认知上,随着销量不断提升,市场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性能、使用体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已经积累到足够的深度。
按心理学上的韦伯 - 费希纳定律,这将改变大众消费群体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车的逆转以及快速取代。
从近期的舆论场来看,问界、小米等新能源车,成为 " 流量王 ",就是新能源车消费认知还在持续 " 破圈 " 的体现。
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加速燃油车的崩盘。
2
再也回不去了!
其实,产业迭代一直以先进技术替代落后技术,从马车到蒸汽机,在到内燃机,再到电机,皆是如此。
回到我们眼前的现实是,10 年后,那些成长起来的消费中坚力量,他们并不对会奥迪 Quattro、奔驰 4-MATIC、大众 TSI+DSG 有多么强的感知。反而钟情于比亚迪、问界、吉利、小米、特斯拉这些品牌。
很显然,燃油车已经进入实质意义上的 " 败退期 "。
展望未来,当 " 新能源取代燃油车 " 形成大趋势之后,一切很难再回到从前。这个历史性变革,更将彻底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我们欣喜地看到,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变革大势,中国车企也一跃成为全球汽车产业 " 领跑者 "。
在国内市场,头部中国品牌不断通过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带来的成本红利,凶猛地抢占着合资等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在海外市场,中国新能源车企与全球头部车企进行正面对决,同时诸如丰田、大众也加速与中国新能源品牌展开技术上的合作。在新能源领網域,中国技术输出方兴未艾。
因此,在新能源渗透率超过 50% 之后,这也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真正意义上弯道超车的 " 关键时刻 "。
3
功夫拍案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知道新能源车是未来,是汽车行业的大趋势;但这个 " 未来 " 何时到来,很多人心里没底。
就在刚刚过去的 4 月前两周,"50.39%" 这个数字,来得非常迅猛,却顺理成章!
新能源渗透率首次过半的这个时刻,既是车市需求 " 油电切换 " 的 " 轉捩點 ",更是汽车行业 " 尤里卡 " 时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毋庸置疑,新能源车的 " 未来 " 已来,燃油车成为少数派,不再是趋势,而是事实。
点击图片,直接看往期精选文章
▼
欢迎点击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