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亲子经验:儿子的小升初总结,小学生家长一定要看看,欢迎阅读。
直播预告
先预告一下,这周五(9 月 20 日)早上 8:30,逃妈和小半爸会在直播间和大家聊 " 孩子的小升初 ",建议尤其是四年级及其以上的小学生家长,一定要来听听,很多信息对你们都很有用,可以帮助避坑和免走弯路。即便是打定主意等摇号,有些事情也很有必要事先搞清楚弄明白。
当然,也欢迎低年级的家长来,这些信息越早了解,你和孩子就越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正如我们直播标题所说的,规划比努力更重要。
这个话题,小半爸是特别有实战经验的,以下的文章是在去年,小半顺利上岸了自己心仪的一所成都 TOP3 的学校后,小半爸和大家分享的心得体会,大家可以先读一读,预热一下。
不过,各位懂的,小升初的信息年年都有变化,各地情况也不太一样,具体的我们会在直播间里和大家更新细聊。
如果有相关问题,非常欢迎大家先在文章末尾留言,我们尽量在直播间里一一解答。
EASTWEST
大家好,我是小半爸。
这两天,成都的小升初摇号结果全部出炉,孩子们都拿到了自己的下一站船票。
尘埃落定之后,家长们各有不同的滋味在心头。摇中心仪学校的可以长舒一口气,而未达到预期的,心中难免怅然失望。
对我而言,儿子的小学阶段就此告以段落,如释重负的同时忍不住回首过往,带娃两年多的小奥学习,近一年的小升初准备,还是感慨良多。
之前就答应了许多朋友会写一篇小升初的总结,今天就以 Q&A 的方式回复大家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希望对各位小学生家长朋友有所启发。
Q1:
小升初有哪些变化 ?
小升初的难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差,如果想要掌握尽量多的主动权,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小升初出现了哪些变化。
变化一
生源结构的变化,牛娃数量减少,中等生数量增加。
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校内教学的要求明显降低,校外培训机构也受到严格管控,在实实在在减少孩子们学习压力的同时,鸡娃的氛围也减弱了不少。早几年小学奥赛就被取消了,KET/PET 最近也风光不再,牛娃展示才华的舞台并不好找。
氛围弱了,舞台少了,牛娃也不能凭空而生。虽然出圈的牛娃依然星光闪烁,但总的来看,牛娃数量是减少了的。
与此同时,各地的名校很多都在扩招,新校区、分校的增加,让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名校优质的教学体系和师资力量,中等生的数量在与日俱增。
好学校需要好生源,好生源比之前抢手了!
变化二
小升初上岸的时间节点提前。
在一些地区,四年级通过早培计划,亦或五年级通过竞赛选拔,一些牛娃就已经提前上岸了。
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甚至还导致部分家长进入了一个误区,觉得小升初的准备越早越好。
其实对于广大普娃,这些 cases 真就是别人家的故事,没有什么代表性,听听就好。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小升初普遍意义的关键期,即,大部分孩子上岸的时间段,目前来看依然是六年级。
小升初可以早做规划,但不要奢望早早出成果。
变化三
掐尖小考的机会少了。
为什么减少?因为小升初政策的大方向是明确的,就是通过大摇号体现教育公平。
相比之前,很多学校都取消了掐尖小考,即使还有的,招考的范围也很小,而且基本不会提供多次机会。
考试机会减少的同时,考试的范围倒是从之前基本只考数学小奥,变得更加综合。大部分都加入了语文和英语,甚至还有现学现考的环节。
当然,数学依然是独一档的权重。
不过,今年各地的情况又略有些变化,具体我们会在直播间和大家细聊:
Q2:
小升初都全摇号了,还考虑择校吗?
小升初不像中考高考,由聯考来筛选、匹配学生和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内的小升初不存在淘汰机制,小学生有三个路径来升入初中:直升、摇号和择校。
直升是最省事的路径,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身在途中,恭喜你,小升初就不是个事了,这篇文章你也可以略过了。
对于其余的孩子,摇号和择校是家长们需要费思量的选择。
摇号表面是拼运气,但背后还是有运作的空间。对,就是学区房。
家长们需要追踪所在地区的学区房政策,重点关注:
户口需要什么时候到位,满足什么要求,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区摇号资格。
如果学区政策是多校划片,要了解自己学区对应哪几所学校。心仪的学校被摇中的概率大致是多少,最不理想的学校是否在自己的底线之上。
高中的指标到校是很多家长选择初中学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可以查一下目标学校近两三年市 / 区级指标的数量和质量。
摇号是小升初主跑道,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完全关闭 " 择校 " 的大门,不论是帝都人大附中早培计划,西城区的八少八素计划,还是全国 18 个城市推出的清华丘成桐少年班,都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
▲ 图源:网络
教育既要追求公平,也要允许差异化的存在,还要允许小范围的 " 择校 " 存在。
在没有小升初聯考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初中学校筛选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
看校内表现。
现在小学校内成绩区分度不大,能参考的就是各种奖状和校内的优秀评选,三好生、优秀干部啥的。
不过初中学校也都明白,这些表现只能大致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甚至是某种上意义上的 " 拼爹妈 ",未必能反映出孩子学习能力的高低。
奖状多不管用,关键要有真实的含金量,比如市级三好生三星章。
第二
看竞赛成绩。
随着小学奥数竞赛的取消,这条路径变得异常狭窄。奥数杯赛虽然还是不少,但除了大师赛和华杯在帝都,红棉杯在广州,鹏城杯在深圳有点用,其他几乎都是鸡肋。
全国范围被普遍认可的竞赛成绩,只剩下信奥的 CSP (Certified Software Professional- 軟體能力认证)。
剑桥英语等级认证(KET/PET)虽然有点作用,但主要是锦上添花,当然如果能到 FCE/CAE(已经超过高考水平),就还是很有分量。
第三
看小考成绩。
这里的小考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像人大附早培计划、丘少班等官方都开绿灯的活动,这是少数(也被叫作点招);大多数情况,小考都是地下活动(也被叫作暗考),需要包装一些研学 / 素质类的名头,摆不上台面,但现实存在。
如果说摇号拼的是运气,选择学区是家长的事情,择校这条路主要拼的就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家长的规划能力。
相比学区房的代价不菲,摇号运气的不可控(小半的私立和公立摇号结果就非常惨淡),虽然择校的竞争异常激烈,但还是可以通过努力争取一下的。
关键,孩子为择校付出的努力即使在小升初没能兑现,但对孩子初中的学习一定是有帮助的,所以择校也是很多数家庭的努力方向。
这一点,我在小半上了初中后体会特别深,到时在直播间也会和大家说一说:
Q3:
选择重点中学的普通班,还是选择普通中学的重点班?
今年成都的中考选高中,出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中考成绩前五十名出现了几个普校学生的身影。而在之前,不要说前五十名,即使到前一百名,也几乎是被头部的几个初中名校囊获。
回推三年,2020 年小升初开始公民同招,开始大摇号,坊间都说今年的中考成绩,比之前更能看出是牛校成就牛娃,还是牛娃成就牛校。
从今年的中考成绩可以看出,牛娃确实在哪都是牛娃,即便被摇到了普校,依然可以靠自己卓越的学习能力在中考逆袭,闪闪发光。
第二个变化,在学生和家长选择高中的时候,会更看重班型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去追逐排名更靠前的学校。
举个例子,成都录取分数最高的高中是七中林荫校区,排在第二位的是九中宁夏校区,然后是七中高新校区。
前几年的情况是,到了七中林荫录取线的孩子,基本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七中林荫。但今年有所不同,不少可以去七中林荫但进不了好班型的孩子,会选择去九中宁夏。同样,刚刚到了九中宁夏分数线的孩子,也有选择去七中高新最好的班型。
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两所水平相近的高中,班型的好坏,教学资源的配置,对于孩子们未来 3 年的高中学习影响更大。毕竟高中三年出口比拼的是高考分数,而不是师从哪个高中。
如果 get 到了中考这两个变化背后的逻辑,再来看小升初择校择班的问题,似乎答案也并不难得出。
重点初中的优势在于教学体系的成熟和学习氛围更胜一筹。但这两个优势,随着双减政策对掐尖的限制,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和优质生源的分散,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重点初中不掐尖的普通班,生源大不如前,不少老师面对大半个屋的普娃,都有点拿不准该如何把握进度,中考表现的乏善可陈也是可预见的。
相反,普通初中的重点班,如果能聚集到一批中等偏上的孩子,学习氛围也会很不错。如果运气好,还摇到一两个牛娃到班上,老师上课的状态就更会不一样,中考冒出个抢眼的成绩也真不足为奇。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在这次中考中也很受人瞩目,那就是指标到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重点高中指标分配到各个初中,重点初中和普通初中分得的指标肯定还是有差别,但不算很大,而鸡头显然比凤尾更容易获得指标。
我记得去年中考,有些普校的学生即使得到了指标,但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重点高中的最低分数线,浪费了指标,感觉是 " 指标生坑了学校 "。
今年不同了,有些普校的傑出人士生拿到了某重点高中的指标,但到了中考,他们的成绩完全可以被更好的重点高中录取,感觉和去年颠倒了个个,是 " 指标生被学校坑了 "。
这个变化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大摇号之后,优质生源确实是被摇散了,部分牛娃确实被分到了普通初中,普通初中重点班的战斗力是不弱的,是可以一战的。
只要排名差距不是太大,普通初中的重点班 VS 重点初中的普通班,可以优先考虑前者。
Q4:
小升初回头看,家长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小升初是不能靠孩子自己搞定的。
Why?因为小升初不是通过统一的考试来推动,无论是摇号还是择校,都意味着选择了一条非标准、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道路。
摇号最不确定,孩子啥都做不了,家长可以规划的也就是学区房。紧盯最新升学政策,认真关注同一学区的家长群信息,也就够了。剩下的精力就还是好好工作,多多挣钱。
择校的背后其实是对孩子培优的一个过程规划,不要说孩子,即使家长做起来也并不容易上手。
这里,我简单分享几个培优规划的要点。
✓
确定培优方向
培优就是培养特长,而特长要需要投入特别长的时间和努力,特别不容易。
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特点和兴趣也各有不同,不能仅仅按照小升初择优的标准去削足适履,更不能贪大求全,小奥、信奥、英语都统统上马。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小学六年能培养出一门特长,真就还不错了。
家长要尽量明确自身定位,量力而行,帮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的培养方向。
到了执行的时候,判断什么是适合的方向,是典型的知易行难。
有参考价值的输入,一个是孩子自己的感受。培优的过程对大多数小学生就是艰苦两个字,说不多喜欢是正常的,但至少不要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另外就是培训老师的反馈,老师强在阅娃无数。想知道孩子在某个方向是否有培养潜力,认真征求老师的意见,他们是判断得出来的。
寻找培优资源
这里的资源不是指学习资料,而是培优机构。机构的重要性在于:一是学东西,助力出成绩;二是帮助获得靠谱的小考席位。
第一点不必解释,大家都明白。第二点在经历了小升初整个过程后,觉得也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小考,是初中学校委托机构在组织。如果孩子在一家好的机构学习,会比较容易获得小考名额,而且,好机构推荐的小考也基本是靠谱的。
反例,如果是某陌生升学中介的安排,就存在遇到 " 坑试 " 的可能。花钱报名参了考,最后来通电话说孩子没考上,你即使心声怀疑,因为小考是不被官方认可的,也不好查证。
倒推出培优时间表
这个时间表我之前文章写过,这里直接贴出来。
数学:虽然小学奥数没有竞赛了,但它是小升初阶段小考的必考科目,且权重最高,建议从 3 年级的暑假就开始着手。
信奥:CSP 考试的时间是秋季上半学期,如果期望助力小升初,要在六年级上期取得满意的成绩 ,反推备考需要一到两年,建议不晚于四年级开始学。
英语:以考代学,普遍被认可的是剑桥英语等级考试。如果能在四年级考到 PET+ 级别,把五六年级留给数学或者信奥,是比较高标准的一个安排。
写在最后:
我码文速度通常比较慢,出稿数量也不多。但今天这篇是一气呵成,亲历的过程历历在目,想写的东西汹涌而出,不知不觉,今天的文章稍微有点长了,马上来收尾。
小升初是个系统工程,很多细节都因地方因孩子而异,但大体的思路,本文可作参考。
小升初每年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家长要做好的三件事依然是:收集信息,早做规划,做好选择。
今年的情况,以及家长的应对方案,我们会在本周五(9 月 20 日)早上的直播间和大家细聊:
" 小升初做选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持续不断的努力,让自己的选择,成为最好的选择。"
这句话出自小半的老师,我觉得说得特别好!如果有任何小升初相关问题,非常欢迎大家先在文章末尾留言,我们尽量在直播间里一一解答。
全文完,看到这的朋友,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点个赞和 " 在看 " 吧,谢谢!
如果有任何小升初相关问题,欢迎大家先在文章末尾留言,我们尽量在直播间里一一解答。
我最近的几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