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兒子的小升初總結,小學生家長一定要看看,歡迎閲讀。
直播預告
先預告一下,這周五(9 月 20 日)早上 8:30,逃媽和小半爸會在直播間和大家聊 " 孩子的小升初 ",建議尤其是四年級及其以上的小學生家長,一定要來聽聽,很多信息對你們都很有用,可以幫助避坑和免走彎路。即便是打定主意等搖号,有些事情也很有必要事先搞清楚弄明白。
當然,也歡迎低年級的家長來,這些信息越早了解,你和孩子就越有充足的時間做準備,正如我們直播标題所説的,規劃比努力更重要。
這個話題,小半爸是特别有實戰經驗的,以下的文章是在去年,小半順利上岸了自己心儀的一所成都 TOP3 的學校後,小半爸和大家分享的心得體會,大家可以先讀一讀,預熱一下。
不過,各位懂的,小升初的信息年年都有變化,各地情況也不太一樣,具體的我們會在直播間裏和大家更新細聊。
如果有相關問題,非常歡迎大家先在文章末尾留言,我們盡量在直播間裏一一解答。
EASTWEST
大家好,我是小半爸。
這兩天,成都的小升初搖号結果全部出爐,孩子們都拿到了自己的下一站船票。
塵埃落定之後,家長們各有不同的滋味在心頭。搖中心儀學校的可以長舒一口氣,而未達到預期的,心中難免怅然失望。
對我而言,兒子的小學階段就此告以段落,如釋重負的同時忍不住回首過往,帶娃兩年多的小奧學習,近一年的小升初準備,還是感慨良多。
之前就答應了許多朋友會寫一篇小升初的總結,今天就以 Q&A 的方式回復大家普遍關心的幾個問題,希望對各位小學生家長朋友有所啓發。
Q1:
小升初有哪些變化 ?
小升初的難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差,如果想要掌握盡量多的主動權,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小升初出現了哪些變化。
變化一
生源結構的變化,牛娃數量減少,中等生數量增加。
雙減政策實施後,小學校内教學的要求明顯降低,校外培訓機構也受到嚴格管控,在實實在在減少孩子們學習壓力的同時,雞娃的氛圍也減弱了不少。早幾年小學奧賽就被取消了,KET/PET 最近也風光不再,牛娃展示才華的舞台并不好找。
氛圍弱了,舞台少了,牛娃也不能憑空而生。雖然出圈的牛娃依然星光閃爍,但總的來看,牛娃數量是減少了的。
與此同時,各地的名校很多都在擴招,新校區、分校的增加,讓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名校優質的教學體系和師資力量,中等生的數量在與日俱增。
好學校需要好生源,好生源比之前搶手了!
變化二
小升初上岸的時間節點提前。
在一些地區,四年級通過早培計劃,亦或五年級通過競賽選拔,一些牛娃就已經提前上岸了。
這種現象确實是存在的,甚至還導致部分家長進入了一個誤區,覺得小升初的準備越早越好。
其實對于廣大普娃,這些 cases 真就是别人家的故事,沒有什麼代表性,聽聽就好。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小升初普遍意義的關鍵期,即,大部分孩子上岸的時間段,目前來看依然是六年級。
小升初可以早做規劃,但不要奢望早早出成果。
變化三
掐尖小考的機會少了。
為什麼減少?因為小升初政策的大方向是明确的,就是通過大搖号體現教育公平。
相比之前,很多學校都取消了掐尖小考,即使還有的,招考的範圍也很小,而且基本不會提供多次機會。
考試機會減少的同時,考試的範圍倒是從之前基本只考數學小奧,變得更加綜合。大部分都加入了語文和英語,甚至還有現學現考的環節。
當然,數學依然是獨一檔的權重。
不過,今年各地的情況又略有些變化,具體我們會在直播間和大家細聊:
Q2:
小升初都全搖号了,還考慮擇校嗎?
小升初不像中考高考,由聯考來篩選、匹配學生和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内的小升初不存在淘汰機制,小學生有三個路徑來升入初中:直升、搖号和擇校。
直升是最省事的路徑,如果你的孩子已經身在途中,恭喜你,小升初就不是個事了,這篇文章你也可以略過了。
對于其餘的孩子,搖号和擇校是家長們需要費思量的選擇。
搖号表面是拼運氣,但背後還是有運作的空間。對,就是學區房。
家長們需要追蹤所在地區的學區房政策,重點關注:
户口需要什麼時候到位,滿足什麼要求,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區搖号資格。
如果學區政策是多校劃片,要了解自己學區對應哪幾所學校。心儀的學校被搖中的概率大致是多少,最不理想的學校是否在自己的底線之上。
高中的指标到校是很多家長選擇初中學校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可以查一下目标學校近兩三年市 / 區級指标的數量和質量。
搖号是小升初主跑道,但各地教育主管部門也沒有完全關閉 " 擇校 " 的大門,不論是帝都人大附中早培計劃,西城區的八少八素計劃,還是全國 18 個城市推出的清華丘成桐少年班,都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号。
▲ 圖源:網絡
教育既要追求公平,也要允許差異化的存在,還要允許小範圍的 " 擇校 " 存在。
在沒有小升初聯考的情況下,我們來看看初中學校篩選孩子的标準是什麼。
第一
看校内表現。
現在小學校内成績區分度不大,能參考的就是各種獎狀和校内的優秀評選,三好生、優秀幹部啥的。
不過初中學校也都明白,這些表現只能大致了解孩子的學習态度和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甚至是某種上意義上的 " 拼爹媽 ",未必能反映出孩子學習能力的高低。
獎狀多不管用,關鍵要有真實的含金量,比如市級三好生三星章。
第二
看競賽成績。
随着小學奧數競賽的取消,這條路徑變得異常狹窄。奧數杯賽雖然還是不少,但除了大師賽和華杯在帝都,紅棉杯在廣州,鵬城杯在深圳有點用,其他幾乎都是雞肋。
全國範圍被普遍認可的競賽成績,只剩下信奧的 CSP (Certified Software Professional- 軟體能力認證)。
劍橋英語等級認證(KET/PET)雖然有點作用,但主要是錦上添花,當然如果能到 FCE/CAE(已經超過高考水平),就還是很有分量。
第三
看小考成績。
這裏的小考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像人大附早培計劃、丘少班等官方都開綠燈的活動,這是少數(也被叫作點招);大多數情況,小考都是地下活動(也被叫作暗考),需要包裝一些研學 / 素質類的名頭,擺不上台面,但現實存在。
如果説搖号拼的是運氣,選擇學區是家長的事情,擇校這條路主要拼的就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家長的規劃能力。
相比學區房的代價不菲,搖号運氣的不可控(小半的私立和公立搖号結果就非常慘淡),雖然擇校的競争異常激烈,但還是可以通過努力争取一下的。
關鍵,孩子為擇校付出的努力即使在小升初沒能兑現,但對孩子初中的學習一定是有幫助的,所以擇校也是很多數家庭的努力方向。
這一點,我在小半上了初中後體會特别深,到時在直播間也會和大家説一説:
Q3:
選擇重點中學的普通班,還是選擇普通中學的重點班?
今年成都的中考選高中,出現了兩個很有意思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中考成績前五十名出現了幾個普校學生的身影。而在之前,不要説前五十名,即使到前一百名,也幾乎是被頭部的幾個初中名校囊獲。
回推三年,2020 年小升初開始公民同招,開始大搖号,坊間都説今年的中考成績,比之前更能看出是牛校成就牛娃,還是牛娃成就牛校。
從今年的中考成績可以看出,牛娃确實在哪都是牛娃,即便被搖到了普校,依然可以靠自己卓越的學習能力在中考逆襲,閃閃發光。
第二個變化,在學生和家長選擇高中的時候,會更看重班型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去追逐排名更靠前的學校。
舉個例子,成都錄取分數最高的高中是七中林蔭校區,排在第二位的是九中寧夏校區,然後是七中高新校區。
前幾年的情況是,到了七中林蔭錄取線的孩子,基本都會義無反顧地選擇七中林蔭。但今年有所不同,不少可以去七中林蔭但進不了好班型的孩子,會選擇去九中寧夏。同樣,剛剛到了九中寧夏分數線的孩子,也有選擇去七中高新最好的班型。
這種變化出現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兩所水平相近的高中,班型的好壞,教學資源的配置,對于孩子們未來 3 年的高中學習影響更大。畢竟高中三年出口比拼的是高考分數,而不是師從哪個高中。
如果 get 到了中考這兩個變化背後的邏輯,再來看小升初擇校擇班的問題,似乎答案也并不難得出。
重點初中的優勢在于教學體系的成熟和學習氛圍更勝一籌。但這兩個優勢,随着雙減政策對掐尖的限制,随着生源結構的變化和優質生源的分散,變得不那麼明顯了。
重點初中不掐尖的普通班,生源大不如前,不少老師面對大半個屋的普娃,都有點拿不準該如何把握進度,中考表現的乏善可陳也是可預見的。
相反,普通初中的重點班,如果能聚集到一批中等偏上的孩子,學習氛圍也會很不錯。如果運氣好,還搖到一兩個牛娃到班上,老師上課的狀态就更會不一樣,中考冒出個搶眼的成績也真不足為奇。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在這次中考中也很受人矚目,那就是指标到校。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重點高中指标分配到各個初中,重點初中和普通初中分得的指标肯定還是有差别,但不算很大,而雞頭顯然比鳳尾更容易獲得指标。
我記得去年中考,有些普校的學生即使得到了指标,但中考成績沒有達到重點高中的最低分數線,浪費了指标,感覺是 " 指标生坑了學校 "。
今年不同了,有些普校的傑出人士生拿到了某重點高中的指标,但到了中考,他們的成績完全可以被更好的重點高中錄取,感覺和去年颠倒了個個,是 " 指标生被學校坑了 "。
這個變化從另一個側面説明:大搖号之後,優質生源确實是被搖散了,部分牛娃确實被分到了普通初中,普通初中重點班的戰鬥力是不弱的,是可以一戰的。
只要排名差距不是太大,普通初中的重點班 VS 重點初中的普通班,可以優先考慮前者。
Q4:
小升初回頭看,家長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小升初是不能靠孩子自己搞定的。
Why?因為小升初不是通過統一的考試來推動,無論是搖号還是擇校,都意味着選擇了一條非标準、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道路。
搖号最不确定,孩子啥都做不了,家長可以規劃的也就是學區房。緊盯最新升學政策,認真關注同一學區的家長群信息,也就夠了。剩下的精力就還是好好工作,多多掙錢。
擇校的背後其實是對孩子培優的一個過程規劃,不要説孩子,即使家長做起來也并不容易上手。
這裏,我簡單分享幾個培優規劃的要點。
✓
确定培優方向
培優就是培養特長,而特長要需要投入特别長的時間和努力,特别不容易。
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特點和興趣也各有不同,不能僅僅按照小升初擇優的标準去削足适履,更不能貪大求全,小奧、信奧、英語都統統上馬。對大多數孩子來説,小學六年能培養出一門特長,真就還不錯了。
家長要盡量明确自身定位,量力而行,幫孩子選擇一個适合他的培養方向。
到了執行的時候,判斷什麼是适合的方向,是典型的知易行難。
有參考價值的輸入,一個是孩子自己的感受。培優的過程對大多數小學生就是艱苦兩個字,説不多喜歡是正常的,但至少不要有強烈的抵觸情緒。
另外就是培訓老師的反饋,老師強在閲娃無數。想知道孩子在某個方向是否有培養潛力,認真征求老師的意見,他們是判斷得出來的。
尋找培優資源
這裏的資源不是指學習資料,而是培優機構。機構的重要性在于:一是學東西,助力出成績;二是幫助獲得靠譜的小考席位。
第一點不必解釋,大家都明白。第二點在經歷了小升初整個過程後,覺得也非常重要。因為很多小考,是初中學校委托機構在組織。如果孩子在一家好的機構學習,會比較容易獲得小考名額,而且,好機構推薦的小考也基本是靠譜的。
反例,如果是某陌生升學中介的安排,就存在遇到 " 坑試 " 的可能。花錢報名參了考,最後來通電話説孩子沒考上,你即使心聲懷疑,因為小考是不被官方認可的,也不好查證。
倒推出培優時間表
這個時間表我之前文章寫過,這裏直接貼出來。
數學:雖然小學奧數沒有競賽了,但它是小升初階段小考的必考科目,且權重最高,建議從 3 年級的暑假就開始着手。
信奧:CSP 考試的時間是秋季上半學期,如果期望助力小升初,要在六年級上期取得滿意的成績 ,反推備考需要一到兩年,建議不晚于四年級開始學。
英語:以考代學,普遍被認可的是劍橋英語等級考試。如果能在四年級考到 PET+ 級别,把五六年級留給數學或者信奧,是比較高标準的一個安排。
寫在最後:
我碼文速度通常比較慢,出稿數量也不多。但今天這篇是一氣呵成,親歷的過程歷歷在目,想寫的東西洶湧而出,不知不覺,今天的文章稍微有點長了,馬上來收尾。
小升初是個系統工程,很多細節都因地方因孩子而異,但大體的思路,本文可作參考。
小升初每年都有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家長要做好的三件事依然是:收集信息,早做規劃,做好選擇。
今年的情況,以及家長的應對方案,我們會在本周五(9 月 20 日)早上的直播間和大家細聊:
" 小升初做選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持續不斷的努力,讓自己的選擇,成為最好的選擇。"
這句話出自小半的老師,我覺得説得特别好!如果有任何小升初相關問題,非常歡迎大家先在文章末尾留言,我們盡量在直播間裏一一解答。
全文完,看到這的朋友,如果覺得還不錯,就點個贊和 " 在看 " 吧,謝謝!
如果有任何小升初相關問題,歡迎大家先在文章末尾留言,我們盡量在直播間裏一一解答。
我最近的幾篇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