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传统能源的“逆袭”:火电企业利润大增,股价走高,欢迎阅读。
图片为 AI 生成
近日,华电国际(600027.SH)、华能国际(600011.SH)等大型发电集团的上市公司相继公布 2023 年度财报,净利润的大幅增长成为亮点,在今年央国企、中特估等概念受到追捧的情况下,相关公司股价也多有不俗表现。
煤价回落助推业绩改善
我国传统发电企业,多以燃煤发电为主营业务,业绩表现也与煤价高度关联。2020-2022 年,煤价受疫情、俄乌战争等因素飙涨,火电企业业绩也高度承压,面临大面积大幅度亏损,2021 年夏季,北京国电电力、大唐国际等 11 家火电公司联名向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 上书 " 请求调整电价,其中即提及,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燃煤成本与基准电价倒挂,多发电就多亏损,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极度困难。
而到了 2023 年,随着我国煤炭增产效应显现、进口量高增、库存积累至相对高位,煤炭价格终于大幅回落,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统计,全年动力煤现货均价 974 元 / 吨,同比下降幅度达到了 25.4%。
受此影响,火电企业业绩也大幅改善,以五大发电集团目前已公布年报的 A 股上市公司为例,华能国际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254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11%;归母净利润 84.46 亿元,同比增长 214.33%,终于扭亏为盈(2021 年亏损 100.06 亿元,2022 年亏损 73.87 亿元);华电国际实现营业收入 1172 亿元,同比增长 9.45%;归母净利润 45.22 亿元,同比翻了近 38 倍;大唐发电(601991.SH)实现营业收入 1224 亿元,同比增长 4.77%;归母净利润 13.65 亿元,同比增长 434.81%,同样实现扭亏(2021 年亏损 90.98 亿元,2022 年亏损 4.08 亿元)。
此外,国电电力(600795.SH)在 1 月末曾发布业绩预告,预计 2023 年归母净利润在 53 亿元到 58 亿元之间,同比增长 92.92% 至 111.12%;在港股上市的中国电力(02380.HK)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442.62 亿元,同比增长 1.31%;归母净利润为 30.84 亿元,同比增长 16.48%。其他 A 股高市值火电企业,如国投电力(600886.SH)、浙能电力(600023.SH)等,根据其业绩预披露,净利也都实现大幅改善。
几家企业在财报中均提及,营业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境内电量同比增长,营业成本下降则得益于境内燃料成本的下降,以华能国际为例,该公司 2023 年境内发电燃料成本同比减少 136.63 亿元,降幅 9.38%;部門售电燃料成本 326.43 元 / 兆瓦时,同比下降 12.38%,这也令燃煤板块这一体量最大、曾陷入大幅亏损的业务条线盈利情况得到改善,从 2022 年的亏损 173.25 亿元变为 2023 年的盈利 4.33 亿元,助推公司整体实现扭亏为盈。
在利润分配方面,华能国际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20 元(含税),合计约 31.4 亿元,占可分配利润 57%;华电国际拟每股派发 0.15 元(含税),合计约 15.34 亿元,占可分配归母净利润的 44%;大唐发电则公告称将于 2024 年 8 月 30 日一般分红每股人民币 0.0075 元。
股价方面,除了盈利改善预期,今年以来央国企、中特估、高分红等上市公司受到青睐,传统能源头部企业股价虽然受煤价、政策等影响有所波动,但整体表现不俗,截至 2024 年 3 月 29 日收盘,华能国际报收 9.38 元 / 股,年内上涨 21.8%;华电国际报收 6.87 元 / 股,年内上涨 33.7%;大唐发电报收 2.93 元 / 股,年内上涨 21.1%。
盈利能否持续?
火电企业想要继续保持盈利水平,首先还是要看煤价的 " 脸色 "。实际上,2023 年三季度煤价走势偏强,导致供暖季均价高于上半年,火电上市公司净利也在四季度遭遇滑坡,几大头部企业中,华能国际四季度净利环比下降 165.83%,华电国际环比下降 98.77%,大唐国际环比下降 211.54%。
对于 2024 年,虽然不同机构对煤价走向给出了不同判断,如卓创咨讯认为 2024 年全年煤炭市场价格重心较 2023 年将有所下移,长城证券则认为煤价中枢会逐步上移,但多数观点认为波动幅度将收窄,大起大落情况有所改善。
而从相对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在 " 双碳时代 ",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为了电力发展的主线,高碳排的火电注定更多扮演保供、调峰的角色,而这对燃煤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启停成本等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各家公司在财报中也提示了相关风险,华能国际列出了 " 电力行业及市场风险 "" 燃煤采购市场风险 "" 碳市场风险 "" 环保风险 "" 电力建设风险 "" 资金市场风险 " 这六大风险点,其中很多都与煤电角色的变化有关," 可靠性能低、发电煤耗高的煤电机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容量电费无法全额获取,存在收益下降的风险 " 更是首当其冲。华电国际也在年报中提及,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持续快速增长,火电企业的发电空间进一步被压减,公司存在电量下降的风险;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正式实施、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全面推开,也给经营带来了不确定性,此外,火电装机正由发电向发电兼调峰转型,利用小时数也会出现持续下降的风险。
在转型大潮中,各传统能源企业也都将新能源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实际上,在新能源装机大幅增长的同时,其贡献的利润也成为了相关公司财报中的亮点。以华能国际为例,该公司 2023 年可控发电装机容量约 135655 兆瓦,其中,煤机装机容量 93283 兆瓦,占比 68.8%;风电装机容量 15511 兆瓦(含海上风电 4451 兆瓦),占比 11.4%;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 13100 兆瓦,占比 9.7%,再加上天然气、水电、生物质等,整体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已提升到了 31.24%。而在利润方面,风电 2023 年利润总额达 59.13 亿元,是燃煤的 13 倍多,光伏利润总额也达到了 20.44 亿元,同比提升了近 80%,接近燃煤的 5 倍。
不过,从发电量来看,华能国际 2023 年燃煤发电 4010.04 亿千瓦时,同比提升 3.32%,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仍达到 84.5%,新能源在发电方面的增长远不如装机增长速度快。而且,多家公司也在财报中提到,随着新能源电量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保障收购电量规模持续下降,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价会进一步下降,因此现货市场地区新能源交易电价降幅将更大,存在收益下降的风险。
近期,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等政策接连出台,无论是火电还是新能源,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之际,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变数,电力企业的盈利也仍面临着考验。(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