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新势力打出「新招数」,从唯唯诺诺走向重拳出击,欢迎阅读。
理想、蔚来、小鹏、特斯拉、零跑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是他们都有独立的法务部账号。
尽管这其中的每一家车企都有大大小小的若干个部门,但有权限开独立部门账号的,法务部不说是唯一,也是极少数,这面子可就大了。
曾几何时,车企法务部在社媒平台上还未有如今的盛况。而光是这个月,给法务部开通独立账号的就有蔚来、小鹏、零跑三家,说是新势力的「新标配」可不为过。
除了理蔚鹏特正经的法务部账号,比亚迪也有功能类似的「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账号,专注于辟谣有关比亚迪的不实新闻,以及发布造谣人的公开致歉信息,俗称「公开处刑」。
车企们在背靠互联网获得巨大流量的同时,互联网不可不尝的谣言与恶意,也在流量的裹挟下,开始实实在在的冲击车企甚至特定的消费者。
自带流量的「网红」品牌,终于也意识到这把双刃剑朝自己挥舞时的巨大威力。
法务部,重拳出击
「开电车返乡,被堵路上,最后车辆电量耗尽,失去动力只能滑行,高速上无处充电,男子只得花 2 千元叫了拖车……」
这则去年国庆期间的新闻,在最近被特斯拉正式辟谣。
在特斯拉法务部提起诉讼后,当事人在近期发布道歉声明,承认其描述的大部分内容均为虚构,电量耗尽是因心存侥幸未及时补能所致,事发时间也并非国庆期间。
特斯拉官博在辟谣后还不忘「补刀」,称「辟谣跑断腿」,更表示造谣内容的热度与流量远大于事后澄清道歉的热度。
这也道出了曾经新势力车企面对无根据造谣时的迷惘。
近期刷足存在感的法务部,非蔚来莫属。
5 月 8 日,蔚来注册开通「蔚来法务部」账号。
5 月 10 日,蔚来法务部宣布对「车事纪」提起诉讼,索赔 200 万元。
5 月 15 日,蔚来法务部宣布对「小牛说车」提起诉讼,索赔 500 万元(暂定)。
账号开通仅一周时间,蔚来已经对两个网络账号「重拳出击」。
其中,对「车事纪」提出的诉讼理由主要集中在发表不实言论,误导公众,并采用煽动民族情绪、诋毁蔚来、踩一捧一的方式进行恶意炒作。
而对「小牛说车」的诉讼理由则是使用侮辱、恶俗、低俗、丑化性质的言辞,捏造事实、歪曲解读关于蔚来和蔚来用户的信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蔚来、蔚来用户进行污蔑、谩骂和攻击,并以侮辱性的言辞对蔚来用户进行恶意人身攻击,严重侵害蔚来和蔚来用户的合法权益。
在对「小牛说车」提起诉讼的博文结尾,蔚来再一次提到自己「用户企业」的身份,表示将坚决使用法律武器,抵制伤害蔚来用户的行为,维护蔚来用户的合法权益。
从目前的动作来看,触及蔚来逆鳞的,多半涉及捏造与攻击,尤其是对车主而非品牌的攻击。
如果说蔚来是主动出击,理想的法务部则更像是「被老板催着上班的打工人」。
理想汽车法务部在 2022 年 9 月发布辟谣消息,并表示启动司法程式维权后,再无后续回音,账号也一直沉寂。
直到今年的 5 月 5 日,理想 CEO 李想亲自下场,指责自媒体造谣,让自家法务部开始干活。不过截止目前,理想汽车法务部除了回复「收到」之外,并未有其他公开动作。
此外,零跑汽车法务部在开通账号后,也发布了一则诉讼公告,指「优视汽车」故意唱衰零跑汽车在投资市场的投资者信心和社会评价。
小鹏在开通账号后,也并未有实质动作。而特斯拉尽管多次官司缠身,但从未在法务部账号上发布内容。
从幕后,走向台前
给自己的法务部开一个社交账号,车企当然不是闲的慌。
先不说给法务部开个账号有多少成本,光是法务部这三个字,似乎就让车企「强势」的形象跃然纸上,一副「你敢说我坏话,我就敢告你」的凶恶面相,这明显与平常大多数车企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太符合。
▲李斌一贯的「好人」形象
怎么?我买个车,遇到不满的地方发发牢骚,你还要告我了?就算我没买,我还没有锐评一下,说几句风凉话的权力了?
先别急。第一,只要你没有凭空「整一个大活」,法务部找你对线这事儿大概率轮不到你;第二,给法务部开账号这件吃力还不易被理解的事,车企也多少有些不得已为之。
开设相关账号的车企大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在社交平台上都有不小的流量。在频繁占据新闻头版的同时,舆论失控,也是常态。
黑稿、造谣、扭曲事实……需要承认的是,对车企不利的恶意活动在不断增多,且被互联网无限放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只言片语,正在实实在在影响品牌销量以及车主感受。
前脚有称转岗自媒体单月从理想赚取数十万商业合作的,后脚就有将蔚来的整个车主群体打成「大冤种」的,层出不穷。
▲车主招你惹你了?
新势力品牌营销背靠互联网,舆论对品牌的影响相比以往,也来得更为猛烈直接。
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便是面对最黑的黑话,最无边际的谣言,车企们的应对措施即便不是手足无措,也称得上是黔驴技穷。忍气吞声,唯唯诺诺,大事化小平息事态,才是车企公关的常态。
说到底,还是互联网的力量太大了,以至于车企开始以互联网的方式「魔法对轰」。
给法务部专门腾独立空间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不「伤及友军」。
虽说辟谣不实消息不算「家丑」,但终归不是什么漂亮话,将正面宣传留给品牌主账号,将纠纷归给法务部账号,也算某种意义上的「赛博飞地」了。
实际上,车企通过法务部出面解决问题,并不新鲜。此前汽车行业内,就有过诸如涉及设计抄袭而走上法庭的纠纷。
而给法务部开社交账号的做法更是并非汽车企业独有,如小米就有类似的「小米品牌安全」账号。
▲小米法务,人多势众
不过相比车企法务账号的严肃和「非必要不发博」,小米的法务账号明显活跃得多,前脚分享生活,后脚分享天气,仅在其中偶尔穿插法务相关内容,甚至还发了不少抽奖内容,(看来工作挺清闲)。
然而小米法务「不正经」,或许有其实际的逻辑支撑——这些日常额外内容带来的轻松基调,略微软化了法务账号自带的紧绷感,在路人的眼中也不至于那么剑拔弩张,一不小心还败了好感。
手机行业在互联网舆论场混迹多年,老江湖的本事,新势力们还有得学。
给法务部开账号,心思可不少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法务部积极与否,无根据的造谣抹黑从来都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但法务部,是否真的需要一个独立账号,就有些见仁见智了。
给法务部开账号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种震慑,如警车上的警灯一般,颇有「你最好别乱来」的意味。
实际上,即便警灯没亮,也不妨碍出警。没有法务部账号,也不妨碍法务部干活。
同样,法务部账号也可视作营销的一部分,如蔚来在上文一事中就打出了「不让车主受委屈」的旗号,一面打官司,一面还不忘强化自身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是两头抓,两头硬了。
但与此同时,有违传统认知中「顾客」与「商家」关系的做法,过于强硬或随意挥舞大棒的表现,都有可能招致消费者反感。
毕竟企业法务的存在,并不完全是为「秉公执法」,而是为自家企业而挥拳,尽管不少法务部账号在发文时都会附上诸如「真诚接受批评指正」,但什么尺度算批评指正,什么程度算随意抹黑,在有些时候并不好界定。
与抵制造谣生事同样,我们也同样要警惕法务过分强势带来的噤声,掩盖了来自消费者的真实诉求。
好在,对错与否,并不由企业法务决定,即便发再多博文,最终的裁定,依旧由法律说了算。
开法务部账号,似乎能为车企解决许多难缠的问题,一纸诉状,省事省力。
不过对于现阶段的不少新造车来说,最为难缠的,或许不是法务问题,而是如何盈利的问题。相比法务部账号,我想绝大多数人更想看到的,其实是财务部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