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新勢力打出「新招數」,從唯唯諾諾走向重拳出擊,歡迎閱讀。
理想、蔚來、小鵬、特斯拉、零跑的共同點是什麼?
答:是他們都有獨立的法務部賬号。
盡管這其中的每一家車企都有大大小小的若幹個部門,但有權限開獨立部門賬号的,法務部不說是唯一,也是極少數,這面子可就大了。
曾幾何時,車企法務部在社媒平台上還未有如今的盛況。而光是這個月,給法務部開通獨立賬号的就有蔚來、小鵬、零跑三家,說是新勢力的「新标配」可不為過。
除了理蔚鵬特正經的法務部賬号,比亞迪也有功能類似的「比亞迪新聞打假辦公室」賬号,專注于辟謠有關比亞迪的不實新聞,以及發布造謠人的公開致歉信息,俗稱「公開處刑」。
車企們在背靠互聯網獲得巨大流量的同時,互聯網不可不嘗的謠言與惡意,也在流量的裹挾下,開始實實在在的衝擊車企甚至特定的消費者。
自帶流量的「網紅」品牌,終于也意識到這把雙刃劍朝自己揮舞時的巨大威力。
法務部,重拳出擊
「開電車返鄉,被堵路上,最後車輛電量耗盡,失去動力只能滑行,高速上無處充電,男子只得花 2 千元叫了拖車……」
這則去年國慶期間的新聞,在最近被特斯拉正式辟謠。
在特斯拉法務部提起訴訟後,當事人在近期發布道歉聲明,承認其描述的大部分内容均為虛構,電量耗盡是因心存僥幸未及時補能所致,事發時間也并非國慶期間。
特斯拉官博在辟謠後還不忘「補刀」,稱「辟謠跑斷腿」,更表示造謠内容的熱度與流量遠大于事後澄清道歉的熱度。
這也道出了曾經新勢力車企面對無根據造謠時的迷惘。
近期刷足存在感的法務部,非蔚來莫屬。
5 月 8 日,蔚來注冊開通「蔚來法務部」賬号。
5 月 10 日,蔚來法務部宣布對「車事紀」提起訴訟,索賠 200 萬元。
5 月 15 日,蔚來法務部宣布對「小牛說車」提起訴訟,索賠 500 萬元(暫定)。
賬号開通僅一周時間,蔚來已經對兩個網絡賬号「重拳出擊」。
其中,對「車事紀」提出的訴訟理由主要集中在發表不實言論,誤導公眾,并采用煽動民族情緒、诋毀蔚來、踩一捧一的方式進行惡意炒作。
而對「小牛說車」的訴訟理由則是使用侮辱、惡俗、低俗、醜化性質的言辭,捏造事實、歪曲解讀關于蔚來和蔚來用戶的信息,對新能源汽車行業、蔚來、蔚來用戶進行污蔑、謾罵和攻擊,并以侮辱性的言辭對蔚來用戶進行惡意人身攻擊,嚴重侵害蔚來和蔚來用戶的合法權益。
在對「小牛說車」提起訴訟的博文結尾,蔚來再一次提到自己「用戶企業」的身份,表示将堅決使用法律武器,抵制傷害蔚來用戶的行為,維護蔚來用戶的合法權益。
從目前的動作來看,觸及蔚來逆鱗的,多半涉及捏造與攻擊,尤其是對車主而非品牌的攻擊。
如果說蔚來是主動出擊,理想的法務部則更像是「被老板催着上班的打工人」。
理想汽車法務部在 2022 年 9 月發布辟謠消息,并表示啟動司法程式維權後,再無後續回音,賬号也一直沉寂。
直到今年的 5 月 5 日,理想 CEO 李想親自下場,指責自媒體造謠,讓自家法務部開始幹活。不過截止目前,理想汽車法務部除了回復「收到」之外,并未有其他公開動作。
此外,零跑汽車法務部在開通賬号後,也發布了一則訴訟公告,指「優視汽車」故意唱衰零跑汽車在投資市場的投資者信心和社會評價。
小鵬在開通賬号後,也并未有實質動作。而特斯拉盡管多次官司纏身,但從未在法務部賬号上發布内容。
從幕後,走向台前
給自己的法務部開一個社交賬号,車企當然不是閒的慌。
先不說給法務部開個賬号有多少成本,光是法務部這三個字,似乎就讓車企「強勢」的形象躍然紙上,一副「你敢說我壞話,我就敢告你」的兇惡面相,這明顯與平常大多數車企給人留下的印象不太符合。
▲李斌一貫的「好人」形象
怎麼?我買個車,遇到不滿的地方發發牢騷,你還要告我了?就算我沒買,我還沒有銳評一下,說幾句風涼話的權力了?
先别急。第一,只要你沒有憑空「整一個大活」,法務部找你對線這事兒大概率輪不到你;第二,給法務部開賬号這件吃力還不易被理解的事,車企也多少有些不得已為之。
開設相關賬号的車企大多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在社交平台上都有不小的流量。在頻繁占據新聞頭版的同時,輿論失控,也是常态。
黑稿、造謠、扭曲事實……需要承認的是,對車企不利的惡意活動在不斷增多,且被互聯網無限放大。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只言片語,正在實實在在影響品牌銷量以及車主感受。
前腳有稱轉崗自媒體單月從理想賺取數十萬商業合作的,後腳就有将蔚來的整個車主群體打成「大冤種」的,層出不窮。
▲車主招你惹你了?
新勢力品牌營銷背靠互聯網,輿論對品牌的影響相比以往,也來得更為猛烈直接。
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即便是面對最黑的黑話,最無邊際的謠言,車企們的應對措施即便不是手足無措,也稱得上是黔驢技窮。忍氣吞聲,唯唯諾諾,大事化小平息事态,才是車企公關的常态。
說到底,還是互聯網的力量太大了,以至于車企開始以互聯網的方式「魔法對轟」。
給法務部專門騰獨立空間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不「傷及友軍」。
雖說辟謠不實消息不算「家醜」,但終歸不是什麼漂亮話,将正面宣傳留給品牌主賬号,将糾紛歸給法務部賬号,也算某種意義上的「賽博飛地」了。
實際上,車企通過法務部出面解決問題,并不新鮮。此前汽車行業内,就有過諸如涉及設計抄襲而走上法庭的糾紛。
而給法務部開社交賬号的做法更是并非汽車企業獨有,如小米就有類似的「小米品牌安全」賬号。
▲小米法務,人多勢眾
不過相比車企法務賬号的嚴肅和「非必要不發博」,小米的法務賬号明顯活躍得多,前腳分享生活,後腳分享天氣,僅在其中偶爾穿插法務相關内容,甚至還發了不少抽獎内容,(看來工作挺清閒)。
然而小米法務「不正經」,或許有其實際的邏輯支撐——這些日常額外内容帶來的輕松基調,略微軟化了法務賬号自帶的緊繃感,在路人的眼中也不至于那麼劍拔弩張,一不小心還敗了好感。
手機行業在互聯網輿論場混迹多年,老江湖的本事,新勢力們還有得學。
給法務部開賬号,心思可不少
需要明确的是:無論法務部積極與否,無根據的造謠抹黑從來都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但法務部,是否真的需要一個獨立賬号,就有些見仁見智了。
給法務部開賬号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種震懾,如警車上的警燈一般,頗有「你最好别亂來」的意味。
實際上,即便警燈沒亮,也不妨礙出警。沒有法務部賬号,也不妨礙法務部幹活。
同樣,法務部賬号也可視作營銷的一部分,如蔚來在上文一事中就打出了「不讓車主受委屈」的旗号,一面打官司,一面還不忘強化自身的品牌價值,可以說是兩頭抓,兩頭硬了。
但與此同時,有違傳統認知中「顧客」與「商家」關系的做法,過于強硬或随意揮舞大棒的表現,都有可能招致消費者反感。
畢竟企業法務的存在,并不完全是為「秉公執法」,而是為自家企業而揮拳,盡管不少法務部賬号在發文時都會附上諸如「真誠接受批評指正」,但什麼尺度算批評指正,什麼程度算随意抹黑,在有些時候并不好界定。
與抵制造謠生事同樣,我們也同樣要警惕法務過分強勢帶來的噤聲,掩蓋了來自消費者的真實訴求。
好在,對錯與否,并不由企業法務決定,即便發再多博文,最終的裁定,依舊由法律說了算。
開法務部賬号,似乎能為車企解決許多難纏的問題,一紙訴狀,省事省力。
不過對于現階段的不少新造車來說,最為難纏的,或許不是法務問題,而是如何盈利的問題。相比法務部賬号,我想絕大多數人更想看到的,其實是财務部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