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苏琳瑜:一棵苔的成长,欢迎阅读。
选手风采
# 首届 " 点灯人杯 " 儿童阅读教师素养大赛
苏琳瑜
厦门市海沧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首届 " 点灯人杯 " 儿童阅读教师素养大赛
二等奖得主
中级儿童阅读教师
曾获阅读地平线 " 日有所诵 " 课例选拔一等奖
海沧区小学语文老师下水文比赛一等奖
海沧区岗位练兵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 大赛全景回顾
▲
2023 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暨首届 " 点灯人杯 " 儿童阅读教师素养大赛总决赛高清回看视频
在我看来,世间最浪漫的事——无非是蹲下来,和孩子一起阅读,诵出人间百态,阅览世间芳华。在陪伴孩子阅读的六年间,我和亲近母语一起同行,一起成长。
播种: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2018 年 8 月,亲近母语阅读地平线项目落地海沧,我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到成都参加第十二期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
刚入职的迷茫与困惑在薛瑞萍老师的吟诵中得到了治愈。她自称自己为 " 看云 ",她说," 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 她带着全场老师吟诵《登鹳雀楼》,吟诵《早发白帝城》。
我惊叹这些古诗文竟然还能这么上,它有故事,有声音,竟然还有旋律;原来当个有智慧的老师可以这么洒脱。它就在那里,不需要说教,文化自然而然熏陶着孩子,无为胜有为。
我开始相信,这次培训对我来说可能不大一样。在那里,我和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记得第一天的团建活动,我们小组做了三把扇子,扇子上就三个字 " 一二三 ",寓意就是道家的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我一直追问自己,这个 " 一 " 究竟是什么?我想就是初心,就是最初对教育、对孩子、对生活的爱与期待。
回来之后的我开始调整心态,收拾好自己对繁琐事务的埋怨,整理在种子教师研习营里学习的知识,尝试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也许是 " 学不得法 " 吧,一开始的我学习 " 平仄 " 规律,让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古人的吟诵技巧,反而让孩子们失去读诗的兴趣。我有些沮丧。
后来,我在海沧区 " 阅读地平线计划 " 全员培训中有幸听得孔晓艳老师的几堂课和讲座,才明白,读诗哪有那么多规矩可言,能在文字中读到生命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啊。我放弃了对规则的讲解,利用每天早晨十分钟的时间,就带领着孩子们一遍遍读,换着花样地读,兴致来了,我们就一起唱一唱、演一演。
于是就有了 2018 年 11 月海沧区阅读地平线计划第一次全员培训上诵读课《苔》的呈现。这一次的呈现,不仅让我对古诗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用发光的眼神看着我,他们就如同诗中的苔花一样,绽放出光彩,点亮了我作为老师的幸福和成就。
学习: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2018-2020,三年的时间,小小的苔逐渐成长。除了让孩子喜欢读,喜欢唱,我开始引导孩子学习诗文背后的故事,学习韵律背后藏着的诗人的情感,我在想:吟诵的背后究竟要给孩子什么?
2021 年 4 月,我受亲近母语组委会邀请参加第十六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读者大会,执教《垓下歌》。这是我第一次踏入南京人民大会堂,不曾想第一次就是来这儿上课的。看着千人的礼堂,我非常紧张,可一上台看着孩子的眼睛,我就好像吃了一剂定心丸。
在课堂上,我和孩子随着《垓下歌》回到那个时刻,让孩子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对那段历史产生兴趣,我给孩子讲那段历史,讲那些故事,他们惊叹于项羽的气概山河,又惋惜于英雄末路,更感动于项羽的铁汉柔情。
课上完了,孔晓艳老师说:" 这堂课的终点,老师给了孩子们阅读的起点。" 我听到孩子在离开课堂的时候,小声地说:" 我以后还要上这样的课!" 我想,那可能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豪与幸福吧。
从南京回来之前," 书香校园 " 的优秀点灯人林园秀老师把我叫到一边,像一位大家长叮嘱我:" 琳瑜啊,我发现你对古诗情有独钟,特别是这些历史诗,上得还是挺有味道的。你一定要继续、坚定地朝这个方向走下去。"
是的,要想给孩子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
从南京回来之后,我开始着手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阅读更多的书籍,读徐健顺教授的《吟诵概论——中华传统读书法》,读叶嘉莹先生的《给孩子的古诗词》,读薛瑞萍老师的母语课堂《吟诵课》,深入学习、探究古诗吟诵的技巧和内涵,真正提高自己对诗文的语言敏感,学会如何从声音中听到画面、听出情感;
读《中国通史》《人类简史》《史记》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小说……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带动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享受文化的浸润。
成长: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除了自己继续阅读,带着孩子阅读,我还在继续研习的路上…… 2021 年 8 月,我参加第十四届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和小组的小伙伴一起探讨四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汲取同伴的力量。最终,我的诵读教学设计《我爱这土地》被选中分享,主题阅读教学设计《解密诗中之 " 舟 "》在点灯人教育公众号上刊登。
我也开始在班级做更多的尝试。通过几年间的努力,班级里的孩子已经表现出了对古诗吟诵的兴趣。但他们似乎将 " 日有所诵 " 和 " 古诗课 " 隔离开了,一到 " 语文课 " 上的古诗词,他们似乎又退回了原来的小屋子里,兴趣缺缺,只剩书本上冷冰冰的 " 页下注释 " 和 " 背诵 "。
如何改变他们这样的状况,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文?我开始尝试将统编教材中的古诗篇目与亲近母语出版的《我爱吟诵》相结合。
《我爱吟诵》里面的诗文多与教材中对应,并且标注好了吟诵符号和简单的互动讲解。我利用这些标注好的符号,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将吟诵融入古诗教学,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实验、实施,不仅要做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古诗教学的目标要求,还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古诗,将古诗自然而然地运用于生活中。
今年,我带着《枫桥夜泊》参加第一届点灯人素养大赛,我带学生回到千百年前那个没有月亮的夜晚,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张继在那个夜晚的所思所想所感,让他们真正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到张继对于家乡、对于国家、对于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愁。
上完这堂课后,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在他的日记中写到:" 我喜欢这样的古诗课,古诗好像在跟我说话。苏老师给我们上《枫桥夜泊》,让我听到了充满愁思的钟声。我觉得我也可以写一首《校园晨行》,写一写让我忧愁的学校铃声。"
在那一刻我意识到,除了让孩子感兴趣读,读出诗文背后的故事,还要让诗文真正涵养孩子的生命,形成他们自己的生命气象,这也许就是诗教的疗愈吧。
带孩子读诗之路漫漫,道阻且长。我相信,微光会吸引微光。当无数微小的苔花聚集在一起,所生长出的能量一定比牡丹更为耀眼!【END】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