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蘇琳瑜:一棵苔的成長,歡迎閲讀。
選手風采
# 首屆 " 點燈人杯 " 兒童閲讀教師素養大賽
蘇琳瑜
廈門市海滄區第二實驗小學語文教師
首屆 " 點燈人杯 " 兒童閲讀教師素養大賽
二等獎得主
中級兒童閲讀教師
曾獲閲讀地平線 " 日有所誦 " 課例選拔一等獎
海滄區小學語文老師下水文比賽一等獎
海滄區崗位練兵青年教師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 大賽全景回顧
▲
2023 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暨首屆 " 點燈人杯 " 兒童閲讀教師素養大賽總決賽高清回看視頻
在我看來,世間最浪漫的事——無非是蹲下來,和孩子一起閲讀,誦出人間百态,閲覽世間芳華。在陪伴孩子閲讀的六年間,我和親近母語一起同行,一起成長。
播種: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2018 年 8 月,親近母語閲讀地平線項目落地海滄,我和學校的老師一起到成都參加第十二期親近母語兒童閲讀種子教師研習營。
剛入職的迷茫與困惑在薛瑞萍老師的吟誦中得到了治愈。她自稱自己為 " 看雲 ",她説," 缺乏真誠、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過的。" 她帶着全場老師吟誦《登鹳雀樓》,吟誦《早發白帝城》。
我驚嘆這些古詩文竟然還能這麼上,它有故事,有聲音,竟然還有旋律;原來當個有智慧的老師可以這麼灑脱。它就在那裏,不需要説教,文化自然而然熏陶着孩子,無為勝有為。
我開始相信,這次培訓對我來説可能不大一樣。在那裏,我和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記得第一天的團建活動,我們小組做了三把扇子,扇子上就三個字 " 一二三 ",寓意就是道家的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我一直追問自己,這個 " 一 " 究竟是什麼?我想就是初心,就是最初對教育、對孩子、對生活的愛與期待。
回來之後的我開始調整心态,收拾好自己對繁瑣事務的埋怨,整理在種子教師研習營裏學習的知識,嘗試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中,也許是 " 學不得法 " 吧,一開始的我學習 " 平仄 " 規律,讓一二年級的孩子學習古人的吟誦技巧,反而讓孩子們失去讀詩的興趣。我有些沮喪。
後來,我在海滄區 " 閲讀地平線計劃 " 全員培訓中有幸聽得孔曉豔老師的幾堂課和講座,才明白,讀詩哪有那麼多規矩可言,能在文字中讀到生命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啊。我放棄了對規則的講解,利用每天早晨十分鍾的時間,就帶領着孩子們一遍遍讀,換着花樣地讀,興致來了,我們就一起唱一唱、演一演。
于是就有了 2018 年 11 月海滄區閲讀地平線計劃第一次全員培訓上誦讀課《苔》的呈現。這一次的呈現,不僅讓我對古詩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看到孩子在課堂上用發光的眼神看着我,他們就如同詩中的苔花一樣,綻放出光彩,點亮了我作為老師的幸福和成就。
學習:
平盡不平處,尚嫌功未深
2018-2020,三年的時間,小小的苔逐漸成長。除了讓孩子喜歡讀,喜歡唱,我開始引導孩子學習詩文背後的故事,學習韻律背後藏着的詩人的情感,我在想:吟誦的背後究竟要給孩子什麼?
2021 年 4 月,我受親近母語組委會邀請參加第十六屆兒童閲讀論壇暨親讀者大會,執教《垓下歌》。這是我第一次踏入南京人民大會堂,不曾想第一次就是來這兒上課的。看着千人的禮堂,我非常緊張,可一上台看着孩子的眼睛,我就好像吃了一劑定心丸。
在課堂上,我和孩子随着《垓下歌》回到那個時刻,讓孩子們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對那段歷史產生興趣,我給孩子講那段歷史,講那些故事,他們驚嘆于項羽的氣概山河,又惋惜于英雄末路,更感動于項羽的鐵漢柔情。
課上完了,孔曉豔老師説:" 這堂課的終點,老師給了孩子們閲讀的起點。" 我聽到孩子在離開課堂的時候,小聲地説:" 我以後還要上這樣的課!" 我想,那可能就是作為一名老師的自豪與幸福吧。
從南京回來之前," 書香校園 " 的優秀點燈人林園秀老師把我叫到一邊,像一位大家長叮囑我:" 琳瑜啊,我發現你對古詩情有獨鍾,特别是這些歷史詩,上得還是挺有味道的。你一定要繼續、堅定地朝這個方向走下去。"
是的,要想給孩子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
從南京回來之後,我開始着手制定自己的讀書計劃,閲讀更多的書籍,讀徐健順教授的《吟誦概論——中華傳統讀書法》,讀葉嘉瑩先生的《給孩子的古詩詞》,讀薛瑞萍老師的母語課堂《吟誦課》,深入學習、探究古詩吟誦的技巧和内涵,真正提高自己對詩文的語言敏感,學會如何從聲音中聽到畫面、聽出情感;
讀《中國通史》《人類簡史》《史記》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種小説……通過自己的閲讀去帶動孩子們讀書的熱情,拓寬他們的閲讀視野,享受文化的浸潤。
成長: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除了自己繼續閲讀,帶着孩子閲讀,我還在繼續研習的路上…… 2021 年 8 月,我參加第十四屆兒童閲讀種子教師研習營,和小組的小夥伴一起探讨四大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汲取同伴的力量。最終,我的誦讀教學設計《我愛這土地》被選中分享,主題閲讀教學設計《解密詩中之 " 舟 "》在點燈人教育公眾号上刊登。
我也開始在班級做更多的嘗試。通過幾年間的努力,班級裏的孩子已經表現出了對古詩吟誦的興趣。但他們似乎将 " 日有所誦 " 和 " 古詩課 " 隔離開了,一到 " 語文課 " 上的古詩詞,他們似乎又退回了原來的小屋子裏,興趣缺缺,只剩書本上冷冰冰的 " 頁下注釋 " 和 " 背誦 "。
如何改變他們這樣的狀況,讓他們真正愛上古詩文?我開始嘗試将統編教材中的古詩篇目與親近母語出版的《我愛吟誦》相結合。
《我愛吟誦》裏面的詩文多與教材中對應,并且标注好了吟誦符号和簡單的互動講解。我利用這些标注好的符号,結合教材進行教學設計,将吟誦融入古詩教學,在自己的班級中進行實驗、實施,不僅要做到實現語文課程标準對于古詩教學的目标要求,還能讓學生從心底裏喜歡古詩,将古詩自然而然地運用于生活中。
今年,我帶着《楓橋夜泊》參加第一屆點燈人素養大賽,我帶學生回到千百年前那個沒有月亮的夜晚,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張繼在那個夜晚的所思所想所感,讓他們真正進入古詩的意境,感受到張繼對于家鄉、對于國家、對于自己未來命運的擔憂和憂愁。
上完這堂課後,我們班的一個孩子在他的日記中寫到:" 我喜歡這樣的古詩課,古詩好像在跟我説話。蘇老師給我們上《楓橋夜泊》,讓我聽到了充滿愁思的鍾聲。我覺得我也可以寫一首《校園晨行》,寫一寫讓我憂愁的學校鈴聲。"
在那一刻我意識到,除了讓孩子感興趣讀,讀出詩文背後的故事,還要讓詩文真正涵養孩子的生命,形成他們自己的生命氣象,這也許就是詩教的療愈吧。
帶孩子讀詩之路漫漫,道阻且長。我相信,微光會吸引微光。當無數微小的苔花聚集在一起,所生長出的能量一定比牡丹更為耀眼!【END】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