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2年巨亏超40亿,重组之后重卡业务“背刺”动力新科,欢迎阅读。
成也重卡,败也重卡。
为了切入重卡赛道,斥资收购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上汽红岩 ")的动力新科 ( 600841. SH ) 曾经在 2021 年盈利大增,但随后为公司带来巨大盈利的业务开始拖累公司业绩。
3 月 25 日,动力新科对外公布了其 2023 年的年报数据,受到重卡业务的持续拖累,公司在 2023 年亏损 24.63 亿元,连续两年亏损超过 40 亿元。
3 月 26 日,动力新科不出意外继续跌停,这也是公司连续 5 个交易日涨停之后收获的第 2 个跌停板。
进入 2024 年,中国重卡市场依旧将面临保有量高、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免让投资者对动力新科提出的重卡销量翻番的目标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营收净利双降
根据公司披露的 2023 年年报显示,动力新科实现营业总收入 86.81 亿元,同比下降 12.57%;归母净利润亏损 24.63 亿元,上年同期亏损 16.11 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 25.38 亿元,上年同期亏损 18.16 亿元。
其实,早在公司披露预亏的业绩预告当天,巨额的亏损就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上交所也向动力新科下发了《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说明主营业务和减值亏损的具体原因 ; 已采取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应对措施 ; 前期相关风险提示是否充分,是否存在调节利润的情形。
对于亏损的原因,动力新科也在年报中再次提到。主要原因是,国内重卡行业历经巨大的景气度波动," 价格战 " 与日俱增、新老赛道切换加速,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持续加剧;公司受到子公司上汽红岩传统优势的自卸车车型在房地产、基建不景气情形下,近两年来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渠道库存消化缓慢,应收账款回笼不及预期,致使实际销量与盈亏平衡点的差距加大,导致出现严重亏损。
从具体业务板块的销售情况上来看也正是如此。2023 年动力新科完成柴油机业务销售 17.88 万台,同比增长 7.48%。但受重卡市场保有量高、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汽红岩重卡业务实现整车销售 9090 辆,同比下降 30.65%。从 2022 年开始,重卡的销售也是呈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数据来源:choice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公司披露了继续大幅亏损的几个交易日之后,公司的股价开始攀升。从 2 月 8 日起,动力新科股价在跌破 3 元之后突然开始大幅拉升,并于 3 月 18 日起连续 5 个交易日涨停,最终在 22 日收于 6.97 元,当日成交额 2.72 亿元,总市值一度逼近百亿。
来源:交易軟體
重卡业务翻身待考
说到动力新科的重卡业务就要回到 2021 年。
彼时,上柴股份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通过收购从事商用重型汽车生产制造和销售的上汽红岩,形成了 " 柴油发动机 + 重型卡车 " 双主业。其中,重型卡车业务以全资控股的上汽红岩为平台,打造成为商用车重卡领網域的头部企业;柴油发动机业务将继续为国内外商用车、工程机械、农机、中小型船舶和发电机组客户提供产品。随后也更名为动力新科。
上述重组当年就为公司带来了明显的业绩增长。2021 年动力新科实现营收 244.02 亿元,同比增长 11.09%; 实现净利润 6.93 亿元,同比增长 87.48%。
在 2021 年年报中,公司颇有信心地预计 "2022 年随着国家推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等举措,国内柴油机市场预计仍将保持平稳发展,节能减排是柴油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重卡库存逐步消化及国家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有利于重卡市场持续发展,但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同时,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将带来新能源重卡市场的机遇。"
从数据上看,动力新科当时对于行业的判断没有问题,但其自身的重卡业务却没能吃到所谓的 " 市场机遇 "。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 年,国内重型卡车市场全年实现销量 91.11 万辆,同比增长 35.59%。而 2022 年至 2023 年,公司重卡板块受市场需求下滑、计提减值准备等因素影响出现亏损进而导致公司整体由盈转亏。从 2022 年一季度开始,公司的业绩就出现了下滑的迹象。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由盈转亏,净亏损 2.3 亿元,直到 2023 年亏损进一步扩大。
切入重卡行业 2 年之后,动力新科再次做出了对重卡行业的判断:" 随着国家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等宏观经济政策拉动,预计 2024 年重卡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受重卡市场保有量高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企业间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新能源重卡市场预计在 2024 年将会继续增长。"
在此基础上,公司也提出了一个颇有难度的经营目标——力争 2024 年实现销售重卡 2 万辆。这一目标相比 2023 年数字翻番还多,但基于公司目前的经营表现,公司 2024 年完成目标的难度不小。(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