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2年巨虧超40億,重組之後重卡業務“背刺”動力新科,歡迎閲讀。
成也重卡,敗也重卡。
為了切入重卡賽道,斥資收購上汽紅岩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上汽紅岩 ")的動力新科 ( 600841. SH ) 曾經在 2021 年盈利大增,但随後為公司帶來巨大盈利的業務開始拖累公司業績。
3 月 25 日,動力新科對外公布了其 2023 年的年報數據,受到重卡業務的持續拖累,公司在 2023 年虧損 24.63 億元,連續兩年虧損超過 40 億元。
3 月 26 日,動力新科不出意外繼續跌停,這也是公司連續 5 個交易日漲停之後收獲的第 2 個跌停板。
進入 2024 年,中國重卡市場依舊将面臨保有量高、產能過剩、市場競争激烈的環境,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免讓投資者對動力新科提出的重卡銷量翻番的目标打上一個大大的問号。
營收淨利雙降
根據公司披露的 2023 年年報顯示,動力新科實現營業總收入 86.81 億元,同比下降 12.57%;歸母淨利潤虧損 24.63 億元,上年同期虧損 16.11 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 25.38 億元,上年同期虧損 18.16 億元。
其實,早在公司披露預虧的業績預告當天,巨額的虧損就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上交所也向動力新科下發了《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説明主營業務和減值虧損的具體原因 ; 已采取及拟采取的解決方案及應對措施 ; 前期相關風險提示是否充分,是否存在調節利潤的情形。
對于虧損的原因,動力新科也在年報中再次提到。主要原因是,國内重卡行業歷經巨大的景氣度波動," 價格戰 " 與日俱增、新老賽道切換加速,市場競争激烈程度持續加劇;公司受到子公司上汽紅岩傳統優勢的自卸車車型在房地產、基建不景氣情形下,近兩年來市場占有率持續下滑,渠道庫存消化緩慢,應收賬款回籠不及預期,致使實際銷量與盈虧平衡點的差距加大,導致出現嚴重虧損。
從具體業務板塊的銷售情況上來看也正是如此。2023 年動力新科完成柴油機業務銷售 17.88 萬台,同比增長 7.48%。但受重卡市場保有量高、產能過剩、市場競争激烈等因素影響,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汽紅岩重卡業務實現整車銷售 9090 輛,同比下降 30.65%。從 2022 年開始,重卡的銷售也是呈現了斷崖式的下跌。
數據來源:choice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公司披露了繼續大幅虧損的幾個交易日之後,公司的股價開始攀升。從 2 月 8 日起,動力新科股價在跌破 3 元之後突然開始大幅拉升,并于 3 月 18 日起連續 5 個交易日漲停,最終在 22 日收于 6.97 元,當日成交額 2.72 億元,總市值一度逼近百億。
來源:交易軟體
重卡業務翻身待考
説到動力新科的重卡業務就要回到 2021 年。
彼時,上柴股份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通過收購從事商用重型汽車生產制造和銷售的上汽紅岩,形成了 " 柴油發動機 + 重型卡車 " 雙主業。其中,重型卡車業務以全資控股的上汽紅岩為平台,打造成為商用車重卡領網域的頭部企業;柴油發動機業務将繼續為國内外商用車、工程機械、農機、中小型船舶和發電機組客户提供產品。随後也更名為動力新科。
上述重組當年就為公司帶來了明顯的業績增長。2021 年動力新科實現營收 244.02 億元,同比增長 11.09%; 實現淨利潤 6.93 億元,同比增長 87.48%。
在 2021 年年報中,公司頗有信心地預計 "2022 年随着國家推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等舉措,國内柴油機市場預計仍将保持平穩發展,節能減排是柴油機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同時,重卡庫存逐步消化及國家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将有利于重卡市場持續發展,但市場競争将進一步加劇,同時,随着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将帶來新能源重卡市場的機遇。"
從數據上看,動力新科當時對于行業的判斷沒有問題,但其自身的重卡業務卻沒能吃到所謂的 " 市場機遇 "。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23 年,國内重型卡車市場全年實現銷量 91.11 萬輛,同比增長 35.59%。而 2022 年至 2023 年,公司重卡板塊受市場需求下滑、計提減值準備等因素影響出現虧損進而導致公司整體由盈轉虧。從 2022 年一季度開始,公司的業績就出現了下滑的迹象。2022 年上半年,公司業績由盈轉虧,淨虧損 2.3 億元,直到 2023 年虧損進一步擴大。
切入重卡行業 2 年之後,動力新科再次做出了對重卡行業的判斷:" 随着國家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等宏觀經濟政策拉動,預計 2024 年重卡行業将繼續保持增長,但受重卡市場保有量高和市場競争激烈等因素影響,企業間競争也将更加激烈。随着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新能源重卡市場預計在 2024 年将會繼續增長。"
在此基礎上,公司也提出了一個頗有難度的經營目标——力争 2024 年實現銷售重卡 2 萬輛。這一目标相比 2023 年數字翻番還多,但基于公司目前的經營表現,公司 2024 年完成目标的難度不小。(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