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音乐节遍地背后:一半以上不赚钱,投资方亏怕了,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Tech 星球,作者 | 习睿
还没到 " 五一 ",音乐节已经迫不及待地抢占年轻人的周末。
从 3 月到 " 五一 ",两个月时间,全国已经有近 50 场音乐节。这意味着,未来几乎每天都有上万年轻人在远郊的大草地上听着音乐,蹦着迪。
户外、草地、音乐,这些因素的构成让年轻人为之着迷。去年,年轻人可以为了一场心仪的音乐节,喜欢的乐队,奔波到另一座城市。
年轻人试图在周末的两天时间里,在一场数小时的狂欢里,进入到由音乐搭建起的乌托邦,短暂地逃离现实。
而越来越多角色捕捉到年轻人的疯狂。音乐节的主办方可以不再是音乐圈内人。从去年开始,音乐节就已经成为城市文旅推广的利器。也有越来多的生意人不再为了所谓的音乐节文化,而是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一场音乐节,他们相信只要聚集了有流量的乐队、歌手就能吸引到年轻人,赚到钱。
这种火热延续到今年。但年轻人似乎已经变得冷静。越来越多音乐节被推到面前,他们好像不用再为了谁而疯狂一次。他们知道,音乐节会自己到 " 我的城市 "。
夏天还没到,音乐节已经遍地,年轻人甚至都不够用了。
票多了、便宜了,但卖不动了
杨成文看到大麦平台上不断上架的音乐节项目,并没有感到兴奋反而是疲惫。
2016 年,刚上大一的杨成文看了人生的第一场音乐节后,便爱上了线下音乐演出。他开始在音乐节做志愿者,跟着音乐节跑到江浙各大城市。
不过这种纯粹的热情,从去年就开始变了,因为音乐节实在太多了。
去年 " 五一 " 和 " 十一 " 假期,音乐节遍地开花。而今年音乐节的开端,比去年要更早些。早在春节前,1 月 25 日,音乐厂牌摩登天空就已经官宣 2024 年草莓音乐节要去的 10 座城市。
杨成文数了数,大麦上就已经上线近 50 场音乐节。从 3 月到 " 五一 ",几乎每个周末都有音乐节在开演,包括太湖湾、芒禾、咪豆、迷笛等等。
而还有更多音乐节正在筹备中。浪岛执行团队主理人张贺手头就有近 10 场音乐节正在筹备,目前都在敲定艺人的阶段。这些音乐节基本都会在今年 5、6 月份陆续上线。
张贺告诉 Tech 星球,按照音乐节的执行周期,从立项开始一般要持续半年。目前已经官宣、售票甚至举办的音乐节,都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敲定。而今年立项的项目都还在敲定艺人。
在 2015 年,音乐节刚在国内迎来一次繁荣,刘希算是音乐节行业最早的一批从业者。从他了解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的音乐节场次,会比去年同比增长 20%-30%," 因为之前城市在去年上半年是处于观望的态势,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三四线城市开始入局。"
尤其江浙地区。在今年上半年,台州、温州、镇江、常州、南通、绍兴、扬州等等,这些二三线城市都在举办音乐节。
很明显,各地都想借由音乐节来拉动当地文旅消费。线下演出投资人赵江溪表示,去年的音乐节有 1/3 的主办方,是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
在去年,音乐节不断飙升的票价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但今年,整体票价基本在 350-500 元之间,但阵容更加充实。
那些需要看多场音乐节才能看到的乐队、歌手,现在只需要在一场就能听完。二手玫瑰、痛仰、朴树等等这些压轴嘉宾,现在都出现在同一天。这也是一种变相的降价。
不过,即使性价比变得更高,杨成文还是提不起太大兴趣。对他这种老乐迷来说,即使是重磅艺人,也都看过、听过。" 可选择的太多了,不会再为了一场音乐节大费周折,可以慢慢选。"
这种 " 理性 " 不止出现在杨成文身上。
草莓在佛山、滁州的两场音乐节的票都还没售罄。滁州站在 3 月 11 日开票 8 小时后,最便宜一档 328 元的学生票都还有余票。
在杨成文的记忆里,在几年前,草莓音乐节这种老牌音乐节的场次是需要蹲点抢的。而现在,草莓音乐节 3 月的佛山站、滁州站的双人票都已经开始打折处理。
音乐节多了,但年轻人已经冷静了。
一半以上不赚钱, 去年下半年亏怕了
音乐节的井喷,算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的。
张贺在线下演出市场已经有 8 年时间,也是较早一批爱上音乐节的老乐迷。他告诉 Tech 星球,去年上半年,只有有经验的团队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筹备一场音乐节。而下半年,音乐节场次才真正的大爆发。
在去年 " 十一 " 期间,全国有至少 60 场音乐节开演。而在疫情前," 十一 " 期间最多只有十几场。
不过,市场热闹之后,一头扎进大草地的投资方们、主办方一算,这是一门亏钱的买卖。" 去年下半年,一半以上的音乐节都是不赚钱的 ",张贺告诉 Tech 星球。
一场音乐节的投入,艺人的成本基本占到整体费用的 50%-60%。压轴乐队的演出费用基本在百万以上,而更具 " 带票能力 " 的歌手费用只会更高。
一场想要有吸引力的音乐节,投入至少要在千万以上。" 没有经验的主办方可能会让艺人的成本费用占到 7 成,这样大概率在经济上没有回报 ",刘希表示。
而去年很多主办方没有想到的是,即使是知名度高的歌手、乐队的 " 带票能力 " 也在下降," 因为他演出的年份太久了,大部分乐迷都看过了 ",赵江溪表示。
去年下半年,张贺手头上有 3 场音乐节项目是亏损。" 去年下半年,我们甚至说服资方等一等。"
其中一个是投资过千万的项目,最后亏了百万。而这在去年下半年的市场里,算是成功的音乐节项目。" 我见过最夸张的,投资七八百万,票房就收回来 100 多万。"
张贺很难说出音乐节不赚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阵容搭配不合理,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卖不完票。"
每年 9 月算是音乐节举办的黄金时间,张贺手头接到一个举办地在体育场的音乐节项目。有大牌艺人,但票房并不高," 在体育馆、体育场就失去了音乐节的意义。"
赵江溪去年手头上也有两个项目,都是因为批准人数亏损的项目。一场即使有张杰、凤凰传奇组合作为压轴歌手的音乐节也亏损了上千万。" 原本批 4 万张票一天,但最后只批了 1.8 万张票一天,我们所有的预算都是按一天 4 万人的规模去预估的 ",赵江溪解释道。
去年的经历让赵江溪变得更谨慎。" 今年我挑选主办方更看重经验 ",他告诉 Tech 星球,已经踩过的坑,不能再踩一次。
而过去年下半年的票房爆冷后,今年的主办方们很明显都在 " 讨好 " 年轻人。
一方面,今年的音乐节票价有所回落,部分音乐节回归到 200-350 元的区间。而依然保持 400 元票价的音乐节也在阵容上更值。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一直被消费者诟病的音乐节分区售票,今年明显减少。" 去年所有人的票房都不太好,今年都希望用最简单的办法来换票房 ",张贺告诉 Tech 星球。
想赚快钱 " 收割 ",行不通了
在老乐迷们眼里,2024 年的音乐节性价比更高,但毫无新鲜感。
今年音乐节虽然数量更多,但在张贺看来,整体质量在下滑。" 音乐节的同质化比较严重,主办方开始只重视阵容,其实最后来来回回就那些乐队。"
" 现在只要一说是哪个 IP,你大概都能猜出来是哪些艺人阵容 ",刘希笑道。
" 国内现场演出效果好的,能带动票房的乐队或歌手,一只手都能数完 ",杨成文表示。
目前,主办方们在音乐节的具体筹划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今年大家依然会在阵容上卷出新高度。
去年,刘希在帮主办方筹划音乐节时,能感受到主办方们是想让音乐节变得更多元,但是最后还是会在经济层面上做考量,为消费者去做倾斜," 毕竟这是商业行为。"
但在张贺眼里,这不是需求所决定,是主办方在偷懒。" 去年出现了一批只想着去收割,不想去做太多模式创新的人,只想快速筹备、快速卖票,快速赚一笔。"
从音乐节爱好者到线下演出从业者,张贺更怀念十年前的音乐节。
" 其实音乐节的演出阵容不是最重要的环节 ",张贺告诉 Tech 星球," 之前的音乐节数量少,但是大家都很想往精致的方向去发展,大家有更垂直的选择,除了演出之外有更多元化的内容。"
在户外草地,年轻人可以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没人会因为在意台上嘉宾的名气,更注重台下的氛围。" 当年的音乐节更像一个节日,更突出了节日的概念,大家借着音乐聚在一起 ",杨成文告诉 Tech 星球。
但音乐节市场的变化并不由人。从 2022 年开始,音乐节开始往上蓬勃发展,数量多起来的同时,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阵容上面,而对周边配套、对娱乐、对节日的概念开始淡化,甚至对音乐节的文化内涵不再注重。
音乐节内容的同质化问题,在去年就已经被诟病,但今年依旧出现。并且在刘希看来,对于目前音乐节的演出形式短期之内很难有特别明显的迭代," 只能说要交给时间。"
不过年轻人自己会用脚投票。去年,杨成文听了 4 场音乐节,而今年他只准备在 " 五一 " 去看迷笛。不是为了演出,而是为了能和同样热爱音乐的陌生人在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