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上半年汽车召回大数据:特斯拉召回最多,新能源车电池安全问题频发,欢迎阅读。
2023 年已然过半,多个车型进入召回行列。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消费者报道》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在 2023 年上半年发布的乘用车召回公告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汽车召回大数据,力求为消费者带来完整、全面的召回数据报告,也为相关企业的产品生产和售后工作提供参考指引。
召回概况:美系车召回最多,日系车召回近 40 万辆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缺陷中心共发布 52 条国内乘用车召回公告,召回车辆总数达 246.97 万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数据分析并未将商用车、摩托车、汽车配件等的召回数据计算在内。
从品牌的国别分析,美系车召回数量最多,超过 120 万辆,占比 48.6%。德系车紧随其后,超过 67 万辆,占比 27.2%。日系车位居第三,有近 40 万辆上榜,占比 16.2%。
从品牌角度出发,召回数量最多的品牌是特斯拉,达 110 万辆。奔驰次之,宝马、本田和北汽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从车型来看,特斯拉 Model Y 和特斯拉 Model 3 包揽前二,广汽本田雅阁召回超过 22 万辆,还有 3 款车型召回超过 10 万辆。
新能源车方面,超过 122.7 万辆新能源汽车被召回,占召回总量的 49.7%。除了特斯拉以外,宝马 iX3 和 i3 两款车型位居第三和第四位,丰田的 bZ4X 也合计召回超过 1.2 万辆。
召回涉及问题方面,新能源车电池安全问题次数最多,軟體控制 / 驾驶辅助功能也占比较高,车辆零部件装配错误等 " 低级失误 " 也有出现。
品牌分析:特斯拉因 " 单踏板 " 大量召回
在 246.97 万辆召回车辆中,多个头部品牌成为绝对 " 主力 "。
2023 年上半年,特斯拉召回超过 110 万辆汽车,奔驰召回超过 32 万辆汽车,宝马和本田召回车辆分别超过 26 万辆和超过 25 万辆。自主品牌中,北汽召回数量最多,召回超 10 万辆。
特斯拉召回的车辆中,绝大部分与 " 单踏板 " 问题相关,涉及 Model Y、Model 3、Model S 和 Model X。召回车辆主要问题,在于消费者不能自主选择动能回收的模式和程度,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也没有足够提醒,由此增加长时间误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增加碰撞风险。
近年来,特斯拉多个车型出现 " 失控 " 问题,相关交通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由此成为特斯拉与车主之间各执一词的 " 罗生门 "。因此,相关召回措施是对 " 单踏板 " 的完善和纠正。
此外,还有多辆 Model S 因为前备箱盖可能会在车辆行驶中突然打开的问题而被召回。
宝马召回的车辆中,纯电车型超过 9.3 万辆,占比超过 35%,主要涉及动力电池故障和安全问题。
本田召回车辆均来自雅阁和 INSPIRE 两者的汽油版车型。合资品牌方面,雪佛兰召回超过 7.4 万辆,现代和起亚也有多辆汽车上榜。
豪华品牌方面,保时捷召回超过 5.1 万辆,路虎召回多辆插混车型。近期销量不佳的雷克萨斯也召回近 2.3 万辆,主要涉及燃油泄漏问题。
自主品牌方面,北汽召回数量最多,超过 10 万辆,奇瑞也有超过 1.6 万辆汽车被召回。
车型分析:Model Y 数量最多,雅阁召回超 22 万辆
今年上半年,召回数量最多的是特斯拉 Model Y,特斯拉 Model 3 紧随其后,两者合计超过 110 万辆,占特斯拉召回总量的近 99.5%。
被召回的超 22 万辆雅阁,主要涉及汽车 " 黑匣子 " 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的设定问题,东风本田的 INSPIRE 同样涉及此问题。
合资品牌方面,雪佛兰探界者召回超 7.4 万辆,涉及燃油泵制造工艺问题。
豪华品牌中,多个车型召回数量达到 "10 万 +"。奔驰 GLE 召回 177404 辆,主要涉及转向系统安全隐患,还有车窗装配偏差、備份厢密封不严、空调排水管安装不正确等 " 低级失误 "。
此外,宝马 5 系召回超 17 万辆,涉及仪表盘黑屏导致无法显示必要的车辆信息。保时捷帕拉梅拉召回超 5.1 万辆,雷克萨斯 NX 也召回超 2.5 万辆。
自主车型方面,北汽绅宝 D50 召回超 10 万辆,奇瑞瑞虎 8 PRO 也有超 1.6 万辆汽车被召回。
新能源车型方面,广汽丰田及一汽丰田生产的 bZ4X 均有超 6 千辆车被召回,涉及因摄像头内部程式不当而导致安全驾驶辅助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刚刚加入 " 价格战 " 的蔚来有 997 辆 ET5 被召回,涉及车身遭受严重正面碰撞后可能会挤压高压线束,极端情况下会引起高压线束破损并与车身发生短路。
召回涉及问题:新能源车电池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2023 年上半年,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相关的召回数量排在召回原因第一位,主要涉及动力电池軟體或硬體故障导致车辆在行驶中失去动力、电池热失控等问题。
此外,軟體控制 / 驾驶辅助功能涉及的召回数量也非常多,主要涉及軟體控制模块、安全驾驶辅助功能、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等方面的故障和安全隐患。目前,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产品的 " 标配 ",提升相关功能和配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必修课。
多媒体系统方面,后排娱乐屏的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今年 6 月召回的 3028 辆宾利飞驰汽车,就存在 " 后排娱乐螢幕在车辆碰撞事时可能脱出并造成人员伤害 " 的问题。目前," 大彩色電視機 " 在新能源车型中愈发常见,甚至还有从车顶吊下来的后排娱乐屏,其中的装配工艺和安全指数值得关注。
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方面,涉及发动机相关问题召回次数达 6 次,燃油泄漏问题相关召回也有 3 次," 三大件 " 问题仍是故障 " 重灾区 "。
可以看到,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配置在汽车产品中愈发常见,汽车的故障除了与 " 三大件 " 相关以外,也更多地与车机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等相关,这也表明各大车企不能简单地堆砌功能和配置,还要提升相关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和稳定性。
召回措施方面,有车企采取 OTA 远程更新来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OTA 远程更新虽然代表了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有车企以 " 系统更新 "" 用户礼包 " 等字样,在未向监管部门备案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维修,并未通过正常的召回流程来解决车辆的质量通病。
不过,随着 2020 年和 2021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次发布相关通知,明确生产企业 " 采用 OTA 方式对已售车辆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的,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这项政策的发布,对于一些车企试图通过 OTA 更新的方式掩盖产品缺陷的做法起到监管作用,规范了车企的 OTA 更新措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结语:消费者发现汽车质量问题可及时投诉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走高,与汽车相关的消费维权也随之增加。因此,对于广大车主而言,发现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后,可及时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反映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消费者报道》微博、官网向消费者提供了专门的投诉渠道
那么,在刚刚过去的 2023 年上半年里,你的爱车是否在召回之列?爱车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却未被召回?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