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上半年汽車召回大數據:特斯拉召回最多,新能源車電池安全問題頻發,歡迎閱讀。
2023 年已然過半,多個車型進入召回行列。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消費者報道》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在 2023 年上半年發布的乘用車召回公告進行統計和分析,形成汽車召回大數據,力求為消費者帶來完整、全面的召回數據報告,也為相關企業的產品生產和售後工作提供參考指引。
召回概況:美系車召回最多,日系車召回近 40 萬輛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產品缺陷中心共發布 52 條國内乘用車召回公告,召回車輛總數達 246.97 萬輛。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數據分析并未将商用車、摩托車、汽車配件等的召回數據計算在内。
從品牌的國别分析,美系車召回數量最多,超過 120 萬輛,占比 48.6%。德系車緊随其後,超過 67 萬輛,占比 27.2%。日系車位居第三,有近 40 萬輛上榜,占比 16.2%。
從品牌角度出發,召回數量最多的品牌是特斯拉,達 110 萬輛。奔馳次之,寶馬、本田和北汽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從車型來看,特斯拉 Model Y 和特斯拉 Model 3 包攬前二,廣汽本田雅閣召回超過 22 萬輛,還有 3 款車型召回超過 10 萬輛。
新能源車方面,超過 122.7 萬輛新能源汽車被召回,占召回總量的 49.7%。除了特斯拉以外,寶馬 iX3 和 i3 兩款車型位居第三和第四位,豐田的 bZ4X 也合計召回超過 1.2 萬輛。
召回涉及問題方面,新能源車電池安全問題次數最多,軟體控制 / 駕駛輔助功能也占比較高,車輛零部件裝配錯誤等 " 低級失誤 " 也有出現。
品牌分析:特斯拉因 " 單踏板 " 大量召回
在 246.97 萬輛召回車輛中,多個頭部品牌成為絕對 " 主力 "。
2023 年上半年,特斯拉召回超過 110 萬輛汽車,奔馳召回超過 32 萬輛汽車,寶馬和本田召回車輛分别超過 26 萬輛和超過 25 萬輛。自主品牌中,北汽召回數量最多,召回超 10 萬輛。
特斯拉召回的車輛中,絕大部分與 " 單踏板 " 問題相關,涉及 Model Y、Model 3、Model S 和 Model X。召回車輛主要問題,在于消費者不能自主選擇動能回收的模式和程度,駕駛員長時間深度踩下加速踏板也沒有足夠提醒,由此增加長時間誤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增加碰撞風險。
近年來,特斯拉多個車型出現 " 失控 " 問題,相關交通事故甚至造成人員傷亡,由此成為特斯拉與車主之間各執一詞的 " 羅生門 "。因此,相關召回措施是對 " 單踏板 " 的完善和糾正。
此外,還有多輛 Model S 因為前備箱蓋可能會在車輛行駛中突然打開的問題而被召回。
寶馬召回的車輛中,純電車型超過 9.3 萬輛,占比超過 35%,主要涉及動力電池故障和安全問題。
本田召回車輛均來自雅閣和 INSPIRE 兩者的汽油版車型。合資品牌方面,雪佛蘭召回超過 7.4 萬輛,現代和起亞也有多輛汽車上榜。
豪華品牌方面,保時捷召回超過 5.1 萬輛,路虎召回多輛插混車型。近期銷量不佳的雷克薩斯也召回近 2.3 萬輛,主要涉及燃油洩漏問題。
自主品牌方面,北汽召回數量最多,超過 10 萬輛,奇瑞也有超過 1.6 萬輛汽車被召回。
車型分析:Model Y 數量最多,雅閣召回超 22 萬輛
今年上半年,召回數量最多的是特斯拉 Model Y,特斯拉 Model 3 緊随其後,兩者合計超過 110 萬輛,占特斯拉召回總量的近 99.5%。
被召回的超 22 萬輛雅閣,主要涉及汽車 " 黑匣子 " 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EDR)的設定問題,東風本田的 INSPIRE 同樣涉及此問題。
合資品牌方面,雪佛蘭探界者召回超 7.4 萬輛,涉及燃油泵制造工藝問題。
豪華品牌中,多個車型召回數量達到 "10 萬 +"。奔馳 GLE 召回 177404 輛,主要涉及轉向系統安全隐患,還有車窗裝配偏差、備份廂密封不嚴、空調排水管安裝不正确等 " 低級失誤 "。
此外,寶馬 5 系召回超 17 萬輛,涉及儀表盤黑屏導致無法顯示必要的車輛信息。保時捷帕拉梅拉召回超 5.1 萬輛,雷克薩斯 NX 也召回超 2.5 萬輛。
自主車型方面,北汽紳寶 D50 召回超 10 萬輛,奇瑞瑞虎 8 PRO 也有超 1.6 萬輛汽車被召回。
新能源車型方面,廣汽豐田及一汽豐田生產的 bZ4X 均有超 6 千輛車被召回,涉及因攝像頭内部程式不當而導致安全駕駛輔助系統無法正常工作。
剛剛加入 " 價格戰 " 的蔚來有 997 輛 ET5 被召回,涉及車身遭受嚴重正面碰撞後可能會擠壓高壓線束,極端情況下會引起高壓線束破損并與車身發生短路。
召回涉及問題:新能源車電池安全隐患問題突出
2023 年上半年,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問題相關的召回數量排在召回原因第一位,主要涉及動力電池軟體或硬體故障導致車輛在行駛中失去動力、電池熱失控等問題。
此外,軟體控制 / 駕駛輔助功能涉及的召回數量也非常多,主要涉及軟體控制模塊、安全駕駛輔助功能、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等方面的故障和安全隐患。目前,智能化已經成為汽車產品的 " 标配 ",提升相關功能和配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已經成為各大車企的必修課。
多媒體系統方面,後排娛樂屏的安全問題值得關注。今年 6 月召回的 3028 輛賓利飛馳汽車,就存在 " 後排娛樂螢幕在車輛碰撞事時可能脫出并造成人員傷害 " 的問題。目前," 大彩色電視機 " 在新能源車型中愈發常見,甚至還有從車頂吊下來的後排娛樂屏,其中的裝配工藝和安全指數值得關注。
燃油車和混合動力車型方面,涉及發動機相關問題召回次數達 6 次,燃油洩漏問題相關召回也有 3 次," 三大件 " 問題仍是故障 " 重災區 "。
可以看到,随着電氣化和智能化配置在汽車產品中愈發常見,汽車的故障除了與 " 三大件 " 相關以外,也更多地與車機系統、智能輔助駕駛等相關,這也表明各大車企不能簡單地堆砌功能和配置,還要提升相關零部件的制造工藝和穩定性。
召回措施方面,有車企采取 OTA 遠程更新來完成。
需要說明的是,OTA 遠程更新雖然代表了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有車企以 " 系統更新 "" 用戶禮包 " 等字樣,在未向監管部門備案的情況下對車輛進行維修,并未通過正常的召回流程來解決車輛的質量通病。
不過,随着 2020 年和 2021 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兩次發布相關通知,明确生產企業 " 采用 OTA 方式對已售車輛開展技術服務活動的,應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及《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發展局備案。" 這項政策的發布,對于一些車企試圖通過 OTA 更新的方式掩蓋產品缺陷的做法起到監管作用,規範了車企的 OTA 更新措施,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結語:消費者發現汽車質量問題可及時投訴
随着汽車保有量的走高,與汽車相關的消費維權也随之增加。因此,對于廣大車主而言,發現車輛存在質量問題後,可及時通過各種合法渠道反映問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消費者報道》微博、官網向消費者提供了專門的投訴渠道
那麼,在剛剛過去的 2023 年上半年裡,你的愛車是否在召回之列?愛車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卻未被召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