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两小时车流即达1.6万辆!深中通道“第一车”是怎样的?,欢迎阅读。
作 者丨梁施婷 丁莉
编 辑丨吴蓉 孙静芳 刘雪莹
视频剪辑丨李群
6 月 30 日下午 3 点,深中通道通车,深中跨市公交也正式开通。据了解,深中跨市公交专线共有 2 条线路,分别是 " 博览中心—前海湾 " 线和 " 中山国际人才港—前海湾 " 线。两条线路单程票价分别为 18 元、15 元,发车频次平均为 15-20 分钟 / 班。
深中通道 " 第一车 " 满载粤港人士
6 月 30 日下午 3 时,中山翠亨新区收费站的禁行标志准点转绿,一辆粤港两地牌照的粤港直通巴缓缓通过升起的停车杆,车内二十多名乘客瞬间响起欢呼声。这辆粤港直通巴成为深中通道通车后,第一辆从中山侧驶入高速的车辆。
在四辆路政车的引领下,等候多时的社会车辆终于驶入深中通道。11 分钟后,两侧车流在深中大桥上首次迎来 " 碰面 ";20 分钟后,粤港直通巴驶出深圳西乡收费站,深圳与中山的 " 半小时交通圈 " 真正走入现实。
此时,地图 app 上也正式更新显示,从中山马鞍岛前往前海湾的推荐路线是经深中通道接入广深沿江高速,用时为 34 分钟,较绕行虎门大桥节省约 1 个半小时。
" 我们从上午 10 点就已经到达收费站入口等待通车。" 粤港直通巴司机李立新服务粤港直通巴已有 20 年的时间,深中通道开通后,他也迎来了新的旅程。
过去中山到香港,粤港直通巴需要沿广珠西线高速,过南沙大桥,再走广深沿江高速南下香港, 180 公里的行程要约 3 小时的时间。开通后,粤港直通巴线路也调整为行经深中通道,中山 2 小时以内即可抵达香港市区。
" 我们对新线路的开通做了很多准备,方便我们大湾区的乘客点对点的服务,以后走深中通道,我们的旅客也就有更便捷、更愉快、更舒适的旅行。" 李立新说。
因为周末,回到中山探亲的陈先生特意跟车体验。" 早就盼着深中通道通车了,以后往返方便多了!" 陈先生在香港工作,家住中山市凯茵新城,老婆和小孩都在中山,之前每隔两周都会回中山探亲。" 以往坐一次车至少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每次回到家都挺累的。深中通道开通后,以后回中山的频率肯定会更多。" 陈先生说。
这趟车上,多为在中山、香港两地生活工作的人。
粤港汽车运输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成镇表示,粤西往返香港总共 9 条线路,92 个班次全部由深中通道通行,将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此外,粤港直通巴在中山市沙溪和东区也增设新站点,中山至香港班线由原来每天 18 班次加密至 26 班次,连通中山各镇街,方便旅客市民往返粤港两地,后续将根据通车后客流变化,动态调整运营班次。
路政车引路,大量社会车辆驶入深中通道。梁施婷 / 摄
历经 7 年时间建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战略性通道,深中通道破梦入实。两地不少市民都希望一试开通首日的 " 头啖汤 "。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现场看见,到下午两时,排队进入深中通道翠亨东收费站的车辆已经拥堵至未来大道的十字路口,拥堵路段长达近一公里,主要是来自中山、深圳的车辆。
下午两点大量车辆排队等待进入深中通道翠亨东站。梁施婷 / 摄
由于大量车辆涌入,深中通道也造成 " 开通即堵车 " 的状况。
下午四点,广深沿江高速连接深中通道的汇入口严重拥堵,地图 app 显示,汇入口排队时间为 1 小时 30 分,深中通道全线通行时间超过两小时。
" 太多车在排队了,远超我的想象。"深圳车主张先生周末来到中山工作,计划顺便尝鲜一下新通道,但他表示现场交通堵塞严重,需要更加有效疏导。
广东省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深中通道开通两小时,双向车流超过 1.6 万辆。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相关负责人此前预计,深中通道通车后,交通流量约为 8 万— 10 万 pcu/d。这一流量将比肩虎门大桥,2023 年,虎门大桥日均收费车流量为 10.3 万辆,日均收入为 282.55 万元。
什么是深中通道?
长期以来,伶仃洋之上,北有虎门大桥联通广州与东莞,南有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澳门与香港三地,而如今,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运营,自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網域,在中山市马鞍岛落脚,以半小时的车程打通了 " 深莞惠 " 与 " 珠中江 " 两大都市圈间的经济动脉。
按照业内人士判断,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要素流通势必得以加速,中山将向东承接新的科技机遇、深圳将向西拓展更广阔的产业腹地,东莞、惠州乃至珠海、江门等地也或将重塑其生态地位,大湾区将书写更多 " 双向奔赴 " 的美好序章。
科技之桥:创下十项世界之最
6 月 27 日,谢义东站在大桥上,难掩激动。这时,距深中通道通车仅余三天。
这位来自广船国际的工程师,担任了深中通道 GK01 标项目副总工;自 2018 年加入,他几乎见证了整条通道的从无到有。一家造船企业,为何会同深中通道结缘?
" 深中通道有双向 8 车道,传统混凝土强度已无法满足这种超宽超深的结构,因而我们采取了钢壳混凝土结构,而钢壳制造恰恰是广船国际的强项。" 谢义东还记得,如此大规模的钢壳混凝土隧道工程在全世界尚没有先例,前期," 跨界 " 造桥的广船国际团队十分忐忑,直到第一环节交付,大家心里的石头才稍稍落地。
他介绍,钢壳混凝土结构设计犹如 " 三明治 ",混凝土充当夹心,浇灌两层钢壳中间,即使面对地震也能抵挡住冲击波;此外,深中通道采取的推出式终接头,也为世界首创,推出段如同一只巨型抽屉,合龙对接精度被控制在 2.5 毫米内。
保利长大一分公司党委委员、S08 与 S12 标项目经理吴旭东比谢义东更早一年加入深中通道团队,负责沉管隧道 E24-32 管节生产工作。其团队早在 2015 年底就开始接触深中通道项目,但直到 2018 年年初才得標。
中间的漫长的两年多时间里,是大量的试验、装备研发与前期跟踪。" 项目一旦开工便没有试错的机会,我们只能将试验环节前置,做好充足准备。" 吴旭东说。
以 1666 米跨度的深中大桥为例,超长跨度的海上大桥对材料耐腐蚀性、建造工艺与设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吴旭东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早期,桥墩内钢筋需要靠人工一根一根在现场绑扎成型,再浇筑混凝土;但在深中通道的建设中,主塔钢筋骨架已经可以在工厂内实现成品化并运抵现场,再用大型起重设备整体吊装完成,工程效率、质量和安全性都有了明显提升,人工需求也大幅减少。
以谢义东、吴旭东等人的故事为缩影,深中通道艰辛筹备的漫长历程,凝结了来自各界的前沿技术,也见证了中国基建水平的一个飞跨。这项集成了桥、岛、隧多元元素的 " 超级工程 ",创下了至少十项世界之最:
通道要满足伶仃西航道 30 万吨级船舶通航需求,于是建成了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跨越该航道,以 76.5 米的通航净高创下世界之最;要实现与深圳机场及前海核心区快速交通转换,于是推出了世界首例高速水下枢纽互通方案;要在伶仃洋中滩实现桥隧交通转换,于是建造了一座人工岛……
而这座科技之桥的 " 科技追求 " 即便在建成后的运维阶段也未停止。
据悉,深中通道在全线布设下 " 黑科技 ",视频监控系统、事件检测系统、自动灭火设施、巡检机器人等构建起了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其对内可检测跟踪超温车辆,对外则融合气象数据进行灾害预警,并能在突发事件后的第一时间联动周边消防救援、公安交警、医疗、应急等部門共同完成处置。
这是一座超级工程、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现,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里程碑。
黄金走廊:开启世界级城市群新里程
6 月 30 日,第一批车辆驶上大桥。此时,距离 2016 年年底西人工岛先行开建已过去七年多时间,前后工约 460 亿元投入了这项浩大工程。斥巨资建成的深中通道,能否撬动更大的经济能级?
在吴旭东看来,如果单看 66 元 / 标准车次的通行收费,短时间内当然很难收回成本,但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推动珠江口两岸经济、民生实现一体化发展,在更大范围内释放乘数效应、辐射效应,这一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相信通车后深中通道将迎来爆满。
事实证明,这条深中通道一开通就有了堵车迹象,大批社会车辆涌上了大桥。吴旭东感慨道:" 这势必成为一条真正的黄金通道。"
在 A 字形的珠江入海口," 深莞惠 " 与 " 珠中江 " 隔海相望。每天,数以万计的资金、货物与人流在两岸之间交换,锻造了大湾区经济密度最高的地段之一。然而,两岸之间大桥的密度还不高,过去自中山前往深圳,不得不北上借道广州;一个圈子绕下来,便需要两个小时。
而深中通道架起后,便为这一黄金内湾 "A" 字形交通网络骨架添上了关键一 " 横 ",两城通达压缩了四分之三的时间,半小时通勤时代真正降临。
这架珠江东西两岸之间的直连通道,预计将带来汹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也将催生一批两城通勤往返的 " 深中候鸟 "。据预估,深中通道通车后,每天有望迎来 8 万— 10 万标准小汽车的车流量。
对此,平均 15 — 20 分钟一班的两条跨市公交线路、文旅专线已做好准备。
从更广范围来看,通过深度嵌套相接的密集路网,自深中通道深圳侧向西行驶,可前往中山、江门、广州、佛山、珠海、澳门及粤西的阳江、茂名、湛江等;自中山侧向东行驶,则可以抵达深圳、香港、惠州、东莞等地……
随着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于年内建成,南沙往深圳车程将缩短至 20 分钟。规划中的万顷沙服务区将是一个融合了交通、旅游、休闲、商务功能的门户型服务区。
既广佛、广清后,深中 " 同城 " 开启,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将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席卷而来的人流背后,是更深层次的产业协同。
以深中为例,2023 年两市达成 31 项技术交易,合同金额共计 5370 万元,同比增长 144%;双方还开启了联手招商,尤其是在与深中通道相衔的翠亨新区,约七成的招商项目来自深圳。
在深中通道通车后,两地产业契合度势必将进一步磨合。近几年来,中山不断 " 东进 ",大范围掀起的工改已为迎接 " 泼天 " 产业备好土地。翠亨新区确立的 "4+X" 的产业体系中,"X" 便是指深圳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
然而,从双城到同城,不仅考验硬體是否通达,还要看軟體是否契合。日前,《推动深圳市中山市住房公积金融合发展合作協定》已签署,两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通再进一步;此外,中山同深圳宝安、龙华两区已有 300 多个通办事项……随着交流进一步密切,更广领網域内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有待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