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兩小時車流即達1.6萬輛!深中通道“第一車”是怎樣的?,歡迎閱讀。
作 者丨梁施婷 丁莉
編 輯丨吳蓉 孫靜芳 劉雪瑩
視頻剪輯丨李群
6 月 30 日下午 3 點,深中通道通車,深中跨市公交也正式開通。據了解,深中跨市公交專線共有 2 條線路,分别是 " 博覽中心—前海灣 " 線和 " 中山國際人才港—前海灣 " 線。兩條線路單程票價分别為 18 元、15 元,發車頻次平均為 15-20 分鍾 / 班。
深中通道 " 第一車 " 滿載粵港人士
6 月 30 日下午 3 時,中山翠亨新區收費站的禁行标志準點轉綠,一輛粵港兩地牌照的粵港直通巴緩緩通過升起的停車杆,車内二十多名乘客瞬間響起歡呼聲。這輛粵港直通巴成為深中通道通車後,第一輛從中山側駛入高速的車輛。
在四輛路政車的引領下,等候多時的社會車輛終于駛入深中通道。11 分鍾後,兩側車流在深中大橋上首次迎來 " 碰面 ";20 分鍾後,粵港直通巴駛出深圳西鄉收費站,深圳與中山的 " 半小時交通圈 " 真正走入現實。
此時,地圖 app 上也正式更新顯示,從中山馬鞍島前往前海灣的推薦路線是經深中通道接入廣深沿江高速,用時為 34 分鍾,較繞行虎門大橋節省約 1 個半小時。
" 我們從上午 10 點就已經到達收費站入口等待通車。" 粵港直通巴司機李立新服務粵港直通巴已有 20 年的時間,深中通道開通後,他也迎來了新的旅程。
過去中山到香港,粵港直通巴需要沿廣珠西線高速,過南沙大橋,再走廣深沿江高速南下香港, 180 公裡的行程要約 3 小時的時間。開通後,粵港直通巴線路也調整為行經深中通道,中山 2 小時以内即可抵達香港市區。
" 我們對新線路的開通做了很多準備,方便我們大灣區的乘客點對點的服務,以後走深中通道,我們的旅客也就有更便捷、更愉快、更舒适的旅行。" 李立新說。
因為周末,回到中山探親的陳先生特意跟車體驗。" 早就盼着深中通道通車了,以後往返方便多了!" 陳先生在香港工作,家住中山市凱茵新城,老婆和小孩都在中山,之前每隔兩周都會回中山探親。" 以往坐一次車至少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到達,每次回到家都挺累的。深中通道開通後,以後回中山的頻率肯定會更多。" 陳先生說。
這趟車上,多為在中山、香港兩地生活工作的人。
粵港汽車運輸聯營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成鎮表示,粵西往返香港總共 9 條線路,92 個班次全部由深中通道通行,将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此外,粵港直通巴在中山市沙溪和東區也增設新站點,中山至香港班線由原來每天 18 班次加密至 26 班次,連通中山各鎮街,方便旅客市民往返粵港兩地,後續将根據通車後客流變化,動态調整運營班次。
路政車引路,大量社會車輛駛入深中通道。梁施婷 / 攝
歷經 7 年時間建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戰略性通道,深中通道破夢入實。兩地不少市民都希望一試開通首日的 " 頭啖湯 "。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在現場看見,到下午兩時,排隊進入深中通道翠亨東收費站的車輛已經擁堵至未來大道的十字路口,擁堵路段長達近一公裡,主要是來自中山、深圳的車輛。
下午兩點大量車輛排隊等待進入深中通道翠亨東站。梁施婷 / 攝
由于大量車輛湧入,深中通道也造成 " 開通即堵車 " 的狀況。
下午四點,廣深沿江高速連接深中通道的匯入口嚴重擁堵,地圖 app 顯示,匯入口排隊時間為 1 小時 30 分,深中通道全線通行時間超過兩小時。
" 太多車在排隊了,遠超我的想象。"深圳車主張先生周末來到中山工作,計劃順便嘗鮮一下新通道,但他表示現場交通堵塞嚴重,需要更加有效疏導。
廣東省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向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表示,深中通道開通兩小時,雙向車流超過 1.6 萬輛。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規劃處相關負責人此前預計,深中通道通車後,交通流量約為 8 萬— 10 萬 pcu/d。這一流量将比肩虎門大橋,2023 年,虎門大橋日均收費車流量為 10.3 萬輛,日均收入為 282.55 萬元。
什麼是深中通道?
長期以來,伶仃洋之上,北有虎門大橋聯通廣州與東莞,南有港珠澳大橋連接珠海、澳門與香港三地,而如今,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車運營,自深圳機場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網域,在中山市馬鞍島落腳,以半小時的車程打通了 " 深莞惠 " 與 " 珠中江 " 兩大都市圈間的經濟動脈。
按照業内人士判斷,珠江口東西兩岸的要素流通勢必得以加速,中山将向東承接新的科技機遇、深圳将向西拓展更廣闊的產業腹地,東莞、惠州乃至珠海、江門等地也或将重塑其生态地位,大灣區将書寫更多 " 雙向奔赴 " 的美好序章。
科技之橋:創下十項世界之最
6 月 27 日,謝義東站在大橋上,難掩激動。這時,距深中通道通車僅餘三天。
這位來自廣船國際的工程師,擔任了深中通道 GK01 标項目副總工;自 2018 年加入,他幾乎見證了整條通道的從無到有。一家造船企業,為何會同深中通道結緣?
" 深中通道有雙向 8 車道,傳統混凝土強度已無法滿足這種超寬超深的結構,因而我們采取了鋼殼混凝土結構,而鋼殼制造恰恰是廣船國際的強項。" 謝義東還記得,如此大規模的鋼殼混凝土隧道工程在全世界尚沒有先例,前期," 跨界 " 造橋的廣船國際團隊十分忐忑,直到第一環節交付,大家心裡的石頭才稍稍落地。
他介紹,鋼殼混凝土結構設計猶如 " 三明治 ",混凝土充當夾心,澆灌兩層鋼殼中間,即使面對地震也能抵擋住衝擊波;此外,深中通道采取的推出式終接頭,也為世界首創,推出段如同一只巨型抽屜,合龍對接精度被控制在 2.5 毫米内。
保利長大一分公司黨委委員、S08 與 S12 标項目經理吳旭東比謝義東更早一年加入深中通道團隊,負責沉管隧道 E24-32 管節生產工作。其團隊早在 2015 年底就開始接觸深中通道項目,但直到 2018 年年初才得標。
中間的漫長的兩年多時間裡,是大量的試驗、裝備研發與前期跟蹤。" 項目一旦開工便沒有試錯的機會,我們只能将試驗環節前置,做好充足準備。" 吳旭東說。
以 1666 米跨度的深中大橋為例,超長跨度的海上大橋對材料耐腐蝕性、建造工藝與設備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吳旭東告訴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早期,橋墩内鋼筋需要靠人工一根一根在現場綁扎成型,再澆築混凝土;但在深中通道的建設中,主塔鋼筋骨架已經可以在工廠内實現成品化并運抵現場,再用大型起重設備整體吊裝完成,工程效率、質量和安全性都有了明顯提升,人工需求也大幅減少。
以謝義東、吳旭東等人的故事為縮影,深中通道艱辛籌備的漫長歷程,凝結了來自各界的前沿技術,也見證了中國基建水平的一個飛跨。這項集成了橋、島、隧多元元素的 " 超級工程 ",創下了至少十項世界之最:
通道要滿足伶仃西航道 30 萬噸級船舶通航需求,于是建成了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跨越該航道,以 76.5 米的通航淨高創下世界之最;要實現與深圳機場及前海核心區快速交通轉換,于是推出了世界首例高速水下樞紐互通方案;要在伶仃洋中灘實現橋隧交通轉換,于是建造了一座人工島……
而這座科技之橋的 " 科技追求 " 即便在建成後的運維階段也未停止。
據悉,深中通道在全線布設下 " 黑科技 ",視頻監控系統、事件檢測系統、自動滅火設施、巡檢機器人等構建起了完整的應急預案體系。其對内可檢測跟蹤超溫車輛,對外則融合氣象數據進行災害預警,并能在突發事件後的第一時間聯動周邊消防救援、公安交警、醫療、應急等部門共同完成處置。
這是一座超級工程、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現,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裡程碑。
黃金走廊:開啟世界級城市群新裡程
6 月 30 日,第一批車輛駛上大橋。此時,距離 2016 年年底西人工島先行開建已過去七年多時間,前後工約 460 億元投入了這項浩大工程。斥巨資建成的深中通道,能否撬動更大的經濟能級?
在吳旭東看來,如果單看 66 元 / 标準車次的通行收費,短時間内當然很難收回成本,但項目更大的意義在于,推動珠江口兩岸經濟、民生實現一體化發展,在更大範圍内釋放乘數效應、輻射效應,這一價值将是不可估量的,相信通車後深中通道将迎來爆滿。
事實證明,這條深中通道一開通就有了堵車迹象,大批社會車輛湧上了大橋。吳旭東感慨道:" 這勢必成為一條真正的黃金通道。"
在 A 字形的珠江入海口," 深莞惠 " 與 " 珠中江 " 隔海相望。每天,數以萬計的資金、貨物與人流在兩岸之間交換,鍛造了大灣區經濟密度最高的地段之一。然而,兩岸之間大橋的密度還不高,過去自中山前往深圳,不得不北上借道廣州;一個圈子繞下來,便需要兩個小時。
而深中通道架起後,便為這一黃金内灣 "A" 字形交通網絡骨架添上了關鍵一 " 橫 ",兩城通達壓縮了四分之三的時間,半小時通勤時代真正降臨。
這架珠江東西兩岸之間的直連通道,預計将帶來洶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換,也将催生一批兩城通勤往返的 " 深中候鳥 "。據預估,深中通道通車後,每天有望迎來 8 萬— 10 萬标準小汽車的車流量。
對此,平均 15 — 20 分鍾一班的兩條跨市公交線路、文旅專線已做好準備。
從更廣範圍來看,通過深度嵌套相接的密集路網,自深中通道深圳側向西行駛,可前往中山、江門、廣州、佛山、珠海、澳門及粵西的陽江、茂名、湛江等;自中山側向東行駛,則可以抵達深圳、香港、惠州、東莞等地……
随着南中高速萬頃沙支線于年内建成,南沙往深圳車程将縮短至 20 分鍾。規劃中的萬頃沙服務區将是一個融合了交通、旅遊、休閒、商務功能的門戶型服務區。
既廣佛、廣清後,深中 " 同城 " 開啟,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将更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席卷而來的人流背後,是更深層次的產業協同。
以深中為例,2023 年兩市達成 31 項技術交易,合同金額共計 5370 萬元,同比增長 144%;雙方還開啟了聯手招商,尤其是在與深中通道相銜的翠亨新區,約七成的招商項目來自深圳。
在深中通道通車後,兩地產業契合度勢必将進一步磨合。近幾年來,中山不斷 " 東進 ",大範圍掀起的工改已為迎接 " 潑天 " 產業備好土地。翠亨新區确立的 "4+X" 的產業體系中,"X" 便是指深圳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
然而,從雙城到同城,不僅考驗硬體是否通達,還要看軟體是否契合。日前,《推動深圳市中山市住房公積金融合發展合作協定》已籤署,兩地住房公積金互認互通再進一步;此外,中山同深圳寶安、龍華兩區已有 300 多個通辦事項……随着交流進一步密切,更廣領網域内的公共服務一體化有待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