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飙到9.2!大谈敏感话题,不愧是年度剧王,也就领先内娱30年吧!,欢迎阅读。
豆瓣9.2分,这大概是今年的日剧剧王。
猛一看,以为又是什么日式治愈小清新,但慢慢追下去,我发现,小看它了…
没想到,日剧在社会议题的表达上,已经走了这么远:
《住宅区的两人》
日本东京市郊,一个老破小社区。
野枝和阿奈,是彼此的发小。
她们住同一个小区,上同一所幼儿园、小学、初中,虽然高中分道扬镳,但从未断过联系。
两人都曾离开过家,又因为各种原因,回到了这个小区。
说起来,按照世俗的定义,两人的前半生都不算成功。
野枝学生时代是学霸,读到了博士,但最后只当了一名兼职大学讲师,收入不稳定,还离过一次婚。
阿奈自由散漫,成了一名插画师,也曾名噪一时,但随着时代更迭,阿奈的画风越来越跟不上年轻人的口味,约稿量逐年减少…
如今,两人年过半百,成了生活搭子。
野枝常常去阿奈家里蹭饭、喝咖啡闲聊、煲综艺…
两个认识了半个世纪的人,相处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半个世纪,五十年,差不多两代人了…
野枝和阿奈,见过彼此流着鼻涕上幼儿园的样子,一起做过幼稚的游戏,她们有共同的幼儿园小伙伴,那个孩子夭折了,却永远地留在她们的回忆里。
直到她们已经到了当奶奶的年纪,回忆中的同学,还是幼小的身躯,稚嫩的脸,像个孙辈,那种感觉太奇妙了。
野枝和阿奈,一起度过青春,一起追过星。
那些年听过的流行歌曲,一个人只要起个头,另一个就可以马上跟唱…
一部《春光乍泄》,哪怕刷了多少次,再说要一起看,一拍即合。
每当这时,她们瞬间重返青春,仿佛那美好年华从未远去,因为见证历史的人就在身边。
她们还记得彼此的初恋。
有些尴尬的事,自己巴不得早点从记忆中抹去,但对方帮你记得清清楚楚。
比如,阿奈记得,野枝给心仪的男生做巧克力,差点把厨房炸了,灰溜溜地来找阿奈帮忙。
野枝也会突然提起:阿奈,你当年暗恋我哥哥吧…
救大命!十几岁时犯过的蠢,居然被另一个人牢牢记住,过段时间就拿出来"鞭尸"…
不过幸好,是面对亲密的朋友,有点脸红,但不至于社死。
还有,一起吐槽男人。
阿奈说起第一任男友,谈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对方已经结婚了,自己被小三了…
当时她还误以为自己怀孕了,想不到男人竟事不关己地说:你想生就生吧。
而没过多久,男人又出轨了小四…
野枝也没好到哪里去,她嫁给了一个妈宝男,婆婆毫无边界感,不经过她的同意,把她和老公的卧室重新装修了,这怎么忍得了…
野枝一脸抱歉对阿奈说:难为你了,我结婚时你感动得假睫毛都哭掉了…
但有意思的是,多年之后,两人提起各自的情史,那些荒谬而残酷的境遇,因为都上了岁数,不再义愤填膺,反而坦然,轻描淡写,像说着别人的事。
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过滤掉了苦涩和伤痛,再不堪的往事,也能成为自嘲的玩笑。
当然,野枝和阿奈不只有了解和默契,她们也会争吵、冷战,过阵子又会悄悄和好。
仔细想想,两个老友一起生活,和一对夫妻的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一起吃很多顿饭,一起散步聊天,一起钓鱼,一起看夕阳,一起拌嘴又和好…
终于有一天,野枝和阿奈真的被人误会,是一对同性伴侣…
《住宅区的两人》改编自藤野千夜的同名漫画,讲述两名50多岁的单身女性,在老小区生活的日常。
导演松本佳奈,代表作包括《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森林民宿》《昨日的美食》,都是治愈又不乏幽默感的故事。
《住宅区的两人》同名漫画
而两位主角的扮演者,小泉今日子和小林聪美,二十多年前在日剧《西瓜》里年轻的两人,在更年期再度相逢。
野枝看起来大大咧咧,对阿奈会撒娇卖萌,少女心爆棚;阿奈淡定冷静,时不时蹦出一些吐槽金句…
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老友,碰撞出有趣的火花。
虽然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女性,但它不是一部伸张女性权益,批判男权的剧集,和去年的爆款剧《重启人生》一样,它有一种从容自在:身边的男性没有在压迫我,我也不在意他们。
如果说这部剧有治愈感,那很大一部分来自这份松弛。
她们不会觉得单身有什么问题,因为友谊可以给予温暖,让彼此不孤独。
对方还能欣赏你做的饭菜,陪你八卦吐槽,提供情绪价值,有些丈夫可做不到这一点。
她们没有年龄焦虑。
她们会感叹:啊,我们已经50多岁了,但我们还有40年可以活啊!
没错,日本女性平均寿命已经到了87岁,居世界第一,百岁老人不是梦。
她们说着丧气话:十来岁是花蕾,二十来岁的时候绽放,到了三十岁以为会花朵盛放呢,结果马上就开始枯萎了,剩下的便都是余生罢了…
但很快又纠正:我们现在算余生吗?工作日大白天来钓鱼,这是多么华丽的余生啊!
一事无成又如何,无风无浪的平静日子,就是幸福啊。
她们有经济上的烦恼,但似乎也并不太在意。
因为她们住在偏僻的郊区,生活开销不大,降低点物欲,也可以撑下去…
当然,她们没有放弃精神上的愉悦。
比如,在便利店打工的韩国留学生,成了她们的"女凝"对象。
不是防弹少年团消费不起,而是便利店小哥更有性价比…
每天去便利店欣赏一下,整个世界都亮了…
我们很少在影视作品里,看到如此恬淡快乐的中老年生活,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生活的一种理想,一种可能。
有网友评价:不婚不育,有自己空间的同时,和闺蜜住的很近,平时互相来家里吃饭,有空去钓鱼,看望朋友,好丰富的中老年生活啊。
还有人说:这不就是《重启人生》里面那几个女人的中老年生活吗?
野枝和阿奈的生活方式,让乌鸦想起上野千鹤子的著作《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在这本书里,上野千鹤子提到了一个对500名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调查。
从满意度、烦恼度、寂寞感三个维度来看,独居老人的"幸福感"都是最强的。
反而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让老人感到烦恼与寂寞,生活满意指数大大降低。
特别是老两口的家庭,生活满意度最低。不仅两个人的满意度都低于独居者,而且妻子的满意度还要再低于丈夫。
在过去,年纪大了,和儿女一起生活,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大家默认老年人对子女有情感需求。
如果独居,常常被人认为是可怜、孤独。
但这或许,都只是偏见…
如今,随着单身、丁克的人越来越多,独自面对老年的人也越来越多,也许我们可以探索出一条更幸福的养老之路。
对于如何更好的养老,上野表示,应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生活在自己熟悉且舒适的家中。
其次,最好有信得过的家人或朋友,以便在需要求助时有可以依靠的后盾。
最后,不看他人眼色,自律的生活。
野枝和阿奈,也许正是这种观念的践行者。
说到底,体面的老年生活,无非是这样:能够自由、无障碍地享受生活,同时得到理解和关爱,有人会问你怎么吃饭,关心你的情绪…
而更有趣的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两个人完成的。
《住宅区的两人》里,无法忽略的,是"住宅区"。
《住宅区的两人》的原文是"団地のふたり"。
"团地",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迅猛,大批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市,为了满足居住需求,而兴建的小区。
"团地"有点像中国的工人新村,多为5层的集合公寓,有配套的绿化、健身设施…
这里曾经人丁兴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社会老龄化的深入,"团地"的居民骤减,以老人为主。
这里交通不便,周边的设施也比较落后,昔日的幼儿园、小学渐渐拆除。
生活在这里的人显然不是什么精英人群,但你分明看到,在这里生活,舒适而惬意。
猛一看,生活在这里的人好像彼此都认识,老太太会聚在一起议论别人,没有什么边界感,这可是现在年轻人的大忌…
比如,剧中有一对小夫妻,带着两个幼子搬进来。
妻子因为穿着比较前卫,走在小区里被人当面问:你穿这么高跟的凉鞋会摔吗?肚子不会着凉吗?耳朵打了多少个耳洞?
这…怎么不算冒犯呢?
但野枝和阿奈开导她:那些老太太只是好奇,才会说三道四,时间长了,她们就习惯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而老太太们有温暖柔情的一面。
知道这家生的是两个儿子,会主动跟女主人说:儿子太调皮了,当妈的痛苦,我们老一辈都是过来人,都懂的。你们要是忙不过来,我们也可以搭把手…
这让乌鸦想起了童年。
那时候,左邻右舍都认识,爸妈要加班,就把孩子放在领居奶奶家吃饭写作业,这种事太常见了。
小时候吃百家饭的生活,也是很多70后80后的童年美好记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原子化,大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邻居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
这种人与人的相处模式,看似更有隐私,互不干涉,却很有问题。
特别是当一个家庭遇到困难时,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更容易焦虑,更可能会陷入绝境。
《住宅区的两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社区互帮互助的和谐图景,这或许正是我们未来可以去构建的生活环境。
年迈的老人无法自己换纱窗,请野枝和阿奈上门帮忙更换。
70岁的奶奶说:你们55岁还是小姑娘呢!
男人独自照顾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筋疲力竭,邻居们来家里,陪奶奶聊天唱歌。
这个终日愁眉不展的儿子,终于露出笑颜:很久没见妈妈那么开心了,感觉我自己也被充了电。
单亲爸爸和10岁的女儿沟通不畅,更不知道如何跟女儿讲生理卫生知识,隔壁的阿奈出马,做女孩的青春期顾问。
这让人反思,如今那么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可能恰恰是因为缺少外人的"指手画脚"。
小家庭太容易对孩子过度关注,即使没有打骂,也可能在无形中施加压力,给孩子向外伸展的空间,他们更能自由生长。
剧集中还有一段很动人的情节。
森山,是一名同性恋,爱人不辞而别,他被失恋情绪吞没,每天都很悲伤。
误以为野枝和阿奈是同性伴侣,森山向她俩寻求帮助,但得知是误会,他又不敢倾诉了…
可是,他真的多虑了,谁说只有处境相同,才能彼此理解呢?
同理心,是一种品质和修养。
当森山失恋的消息被更多人知道,看上去最不可能理解同性恋的老太太,竟然是给了他最多安慰和支持的人。
奶奶大方分享自己年轻时的恋爱经验,并鼓励森山:再去见他一面,说清楚,什么都不做的话,你最终只会后悔哦!
正因为奶奶的鼓励,森山的恋爱有了一场体面的告别。
陌生人可以变成熟人,变成可以给你生活充电的人;
年轻人可以帮助老人,老人的智慧可以传递给年轻人;
男女之间也没有对立,可以互相帮助,发挥各自所长…
老实说,这真的不容易。
当今社会正在陷入撕裂,人们越来越自我,拒绝聆听他人,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互联网上成天吵得不可开交。
而《住宅区的两人》让我们看到,其实人类社会可以有另一条路:
剧中的人们,选择让渡了一部分自由、隐私、利益,换取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和而不同,相互尊重、倾听。
适当妥协,不等于软弱和退让,首先释放善意,也不意味着低人一头。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松弛而温暖,也让我们每一个人得以确认,活在世界上,什么才最珍贵。
一起吃饭、欢聚,彼此陪伴、注视,直到离别…
这些被主流忽视太久的东西,或许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