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热门二游的“精神续作”,为什么被中日韩三国网友联手骂穿?,欢迎阅读。
夜間瀨玻璃丨文
不知道大伙对《蔚蓝档案》(以下简称:《BA》)还有没有印象,就是那个手机里有学生头顶光环打枪的游戏。早前我们在它出圈的时候聊过几次梗图,也侃过剧情的细节,之后游戏平稳运营,聊得机会也渐渐少了。
但就在前两天《BA》,以及它的 " 精神续作 " 被中日韩三国网友骂上了风口浪尖。
大概是在今年五月的时候,推特上曾经流出过一条「《蔚蓝档案》开发团队跑路」的传闻。这条传闻的源头是韩网的一篇新闻,说在《蔚蓝档案》担任开发副总监朴炳林已经宣布离职,有团队成员将随他一起离开。
彼时《蔚蓝档案》日服刚刚结束自己的 3 周年庆,游戏内外一切都欣欣向荣。
再加上离职的朴炳林虽然是高层核心,但因为不常露面,不直接参与游戏内容创作,职务被更常出现在玩家视野里的制作人金用河代行,所以没有太多玩家注意他的离开,自然也没有人去深究他从《蔚蓝档案》这里都带走了谁。
只知后来,朴炳林开办了自己的公司「Dynamis one」,打出了一个 "To reach OTAKU id è a(让宅宅梦想成真)" 的标语,开始为 " 自己 " 的新项目摩拳擦掌。
大伙对这个新项目期待,祝福,却没人想到,朴炳林只花费了 4 个月时间,就筹备完毕,放出了新游戏的首爆。
8 月 18 日「Dynamis one」放出了一张由主题色,暂定名《Project KV》(以下简称:KV),和矢量元素组成的游戏视觉图,并公开了一个介绍世界观的纯文字 PV。新游戏的官网也开始倒计时,预告将于 9 月 1 日公开更多内容。
21 日 KV 官方公开了第二张游戏视觉图。在全新的视觉图上,我们能看到枫叶,行李箱,日本刀,以及充满了学生气息的水手制服。
在 25 日,KV 发布的第三张视觉图上,抛开早前…不过最惹眼的还是在月台尽头,路人女生头顶上的那一圈光环。翻过天,26 日 KV 又公开了部分角色设计。
在倒计时阶段,27 日到 31 日他们以关键词作为索引,进行预热。四天的关键词分别是 " 学园 "" 少女 "" 刀剑 "" 活剧 "。
等到 9 月 1 日的重头戏,他们放出了一个全新的始动 PV,公开了部分 Staff 名单,展示了新游戏的场景美术,放出了更多的人物设计,顺带还宣布主创成员,将组成社团参与下次 CM 同人展。
这很常规,日韩不少游戏都是走的这套宣发流程……但 KV 公布的内容却并不常规,在大众眼中,KV 从第二张视觉图开始,展现的场景美术,人物设计都与《BA》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在最早公开的文字 PV 下就有人留言:" 这是蓝色協定的兄弟,红色協定。"
再看游戏 Staff 名单公开,大伙才知道这从预告开始的即视感到底从何而来。
目前在 KV 项目,组成社团的主创成员,包括前《蔚蓝档案》的核心美术 MX2J、DoReMi,前《蔚蓝档案》的剧情总监梁主宁,以及前《蔚蓝档案》的音乐总监 Mitsukiyo。
最后算上创办公司的前《蔚蓝档案》产品总监朴炳林,「Dynamis one」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由《蔚蓝档案》" 叛忍 " 组成的游戏公司。
" 叛忍员工花费数月时间,端出一个设计与前代极为相似的作品 " 这个故事很快就随着 KV 的始动 PV,在互联网上流传。视频评论区,推特,以及更私密性的论坛在第一时间就都成为了舆论的战场。
有人好奇这些主创团队出走的原因,有人揣测他们制作新项目的目的……日韩绝大多数人都在指责,他们不该拿出一个和《蔚蓝档案》如此相似的企划。
虽然只看图片《蔚蓝档案》的玩家都能感到浓浓的即视感,但是为了没玩过游戏的玩家,我们还是得先简单提一下《蔚蓝档案》与《Project KV》几个比较关键的相似点。
最核心的就是 " 学院 " 与 " 学生 " 的设定。
《BA》的设定是一个集结了无数学院的都市基沃托斯,而《KV》这边则是聚集了数百个宿舍的学寮都市卡皮拉,游戏角色则都是居住在学院 / 学寮的学生。
在《BA》里,玩家的身份是 " 老师 ";而在《KV》里,玩家的身份则变成了师傅。
而除开这个最根本的设定雷同,感官上最直观的则是角色头顶的光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光环 " 都是《BA》角色的特点,《BA》会根据角色为其设计不同的光环,而光环在游戏里也会有类似睡着熄灭,击碎有生命危险之类的设定。
而在《KV》中,虽然设定还没有进一步展开,但是可以看到,从第二张预告图开始,《KV》就在有意无意地展示学生头顶的光环。
不过与 BA 不同的是,《KV》中的所有光环,都是圆形,且都放置在学生的后腦勺处,这也被人猜测是和它选择的佛教背景有关。
顺着光环我们可以多说几句,在《BA》中光环不仅仅会出现在学生的头顶,在基沃托斯的上空也会有类似光环的圆环出现,而在《KV》的宣传内容中,你可以看到卡皮拉的上空也有形状相似的痕迹。至于其中的关联,我们不得而知。
当然,相似的地方并不只有设定,整体氛围,清爽排版……对比的例子还有,不过这些都偏向主观,就不一一举例了
还有一个题外话。
在始动宣传之后,《KV》还开始连载官方漫画,可令人疑惑的是,《KV》寻找的漫画家不纯物,恰好也是《BA》官方四格的漫画家,不仅没有避嫌的意思,反倒有意让《KV》与《BA》相并列。
在明确了《BA》与《KV》的相似之处后,我们其实能更容易理解外网对《KV》,以及对目前主创成员的指责。有趣的是,根据地区的不同,中日韩三国玩家对《KV》的态度略有不同。
中韩玩家的意见相对统一,这就是赤裸裸的背叛。
《KV》如今公开的内容与《BA》有极高的相似度,而微妙的是,朴炳林创办的「Dynamis one」自他离职时开始算起,到今天也不过刚刚 4 个月的时间。
辞职新闻,根据报道是 4 月底离开 nexon 的
要知道游戏开发是一个道阻且长的过程,一两年的筹备研发那都是家常便饭。在这个环境下,《KV》用 4 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基本的世界观塑造,关键角色的美术设定,这个夸张的效率,让对其抱有意见的人开始怀疑,这些成员是否在离职之前,就已经开始谋划这场叛乱。
主创团队中,画师 MX2J,以及编剧梁主宁是被攻击最狠的两个人。
梁主宁
《BA》自 Vol.3「伊甸条约」之后,就一直以剧情的高质量而为人所知。但在最近更新的 Vol.1 第三章中,即使有表现力极强的打戏演出加持,但微妙的叙事节奏,混乱的故事逻辑,都很影响玩家对角色的评价。
早期不少人将剧情质量下滑归结为梁主宁离开之后的阵痛,可在 Vol.3 的结尾 Staff 名单中,依然出现了梁主宁的署名……更直白一点说,褒贬不一的 Vol.1 第三章正是梁主宁在离职前的留笔。
而关于画师 MX2J 其实也大差不差。
MX2J 可以说是《BA》的灵魂画师,早年网漫出身,画角色特有一套技法,所以辨识度一直是拉满的那种。《BA》最出圈的两位兔女郎,都出自 MX2J 之手。
可也是在最近的更新中,乐团和纱,以及旗袍玛丽娜的立绘产生了一定的争议。对比角色的原始形态,细节丢失,辨识度降低,肤色差异都让不少玩家对 MX2J 如今的态度产生了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玩家将不满归因在离职员工身上,虽然不能说理性,但再正常不过。而阴谋论也从最开始 " 离职之前就在筹备《KV》" 衍生成了 " 故意在离职前埋雷,就是为了给 KV 引流 ",是背叛中的背叛。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在挺《Project KV》,在《KV》始动之后,MX2J 调侃发推,说这里能来搞涩涩,所以就来了。这也让人怀疑 Nexon 是不是在限制这些创作者在《BA》的发挥,以至于把它们逼上了梁山。
相比中韩对游戏内容的执着,日本人恼火的地方其实是在游戏之外,在《KV》9 月 1 日发布的始动 PV 的末尾,官方宣布主创团队将以社团身份出席下一届 CM。
在发布之后,此举引起了相当一批日本粉丝的不满。在日本商业制品与同人制品有着非常明确划分,而现在主创团队结成社团,创作《KV》相关的内容,明显是在给商业游戏引流,而以官方发布这种发表,又可以视作一种商业背书,那么这个社团真的能被视为同人性质吗?
在 CM 上发光发热的同人社团不少,但览遍这些社团你可以发现,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容所在,才能从一个同人的 " 点子 " 最后变成商业化成功的 "IP",而如今的《KV》显然不在这条赛道上。
你在说谁?
虽然《KV》官方很快就下掉了,包含宣传同人社团的始动 PV,将其换源重新上架,但这种操作也开始让日本人对《KV》产生了怀疑。
「Dinamis One」核心成员的前身,是在 CM 上有着最大游戏展台,最多同人志数量的《BA》,制作人金用河在 CM 上的段子也经常会漂洋过海,传到国内……毫无疑问的是《BA》是一个极其重视同人环境的公司。
而现在这些人在成立新公司之后,却并不熟悉 CM 的规则,让公司闹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原则错误,这自然让日本 BA 玩家对「Dinamis One」的标语 " 让宅宅梦想成真 " 产生疑惑。
但这并不是最搞的,最搞的是《KV》作为一个背景是日式学校,角色名是日本姓名,使用武器是日本刀的游戏,它在就此事道歉的时候,道歉的推文却出现了明显的书面问题。
我们常常调侃日本人动不动 " 私密马赛 " 动不动 " 鞠躬 ",这是因为日本人就是这么麻烦,道歉也有固定流程,固定格式的。
不谈用词,作为一个商业游戏的官号,《KV》没有购买企业资格,没办法发长推,它没有像之前《BA》那样用图片来代替长推,而是用推文回复絮絮叨叨说了一长条,非常草台。
在我们这里草台是一种戏谑的调侃,但是在日本人那边,他们真的会因为草台而在社交平台里发表 " 不安 desu" 的感想。
当然,上述的这些其实也能串联在一起。在韩网的报道中曾经有提过「Dinamis One」拿到了天使轮的投资,但是结合核心人员的工资,场地,设备,这笔费用可能并不够他们将《KV》真正研发出来。
这个推测并非无根之萍,毕竟《KV》的官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移动式网页,甚至不能自动匹配分辨率,而移动端官网更是完全没做,这东西很难说是缺人的问题,更大的可能就是没钱。
选择同人社团,而非商业展台也很有可能是有这一考量,毕竟经过估算,CM 的商业展台收费是同人社团的 20 倍。
很久没看到这种网页了,真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KV》,你能感觉到《KV》的高调宣传很有可能是在吸引投资,选择相同的画师,特意摘取相同的元素,都可以被解释为《KV》在高调展示 " 原班人马可以复刻《BA》的成功 "。
但真的可以吗?
虽然公开了世界观,展现了角色设定,但《KV》目前并没有公布任何与玩法有关的内容。不仅没有实机演示,也没有在任何一个场合提到自己的游戏类别,是 3D 还是 2D,是卡牌对撞,还是其他什么,玩家一概不知。在这种情况下《KV》也许只能被称作一个企划,而非一个游戏。
《KV》的未来并不明朗,也就不再多说,还是说回争议本身。
离职员工出门再创业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如果你关注业界你可以发现制作人在推出游戏后,离职去别家制作游戏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这次《BA》与《KV》闹得尤其大,一方面是《KV》用碰瓷的方式,搞黑红那一套,这是它的 " 原 " 罪。而另一方面,则是我认为《BA》长时间用访谈包装制作人带来的恶果。
我是那种经常会去翻制作访谈的那种人,相比其他手游,《BA》很乐意去制作访谈,将不同部门的总监,推广出去。在《BA》国服开服早期的视频里,你也能看到这些前成员出镜聊游戏。
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很多玩家聊到《BA》的剧情,就会想到梁主宁,而提到《BA》的角色,自然而然会说起 MX2J ……将人与游戏绑定,在一些语境下可以被当作是一种 " 安定感 ",但这是职场,没有那么多故事。
现在不仅原成员离职,更是以一种,在很多玩家看来 " 不道德 " 的形象出现在对立面,毫无疑问破坏了长期包装的 " 安定 ",破坏了玩家对《BA》以及这些明星制作人的滤镜。
不过想想,总归是 Nexon 将他们摆到了太强,曾经的造神变成了如今的商战,如果 KV 是在贴脸嘲讽,那想来嘲讽的也是 Nexon 吧。
-END-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