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金像奖新人难出头,彻底变成“端水奖”,欢迎阅读。
如果说去年的香港金像奖选手整体平庸,最后只能走尊老守旧的路线还情有可原,那今年的入围影片和影人不乏强者,甚至像最佳男主角这样的奖项真正做到了 " 神仙打架 ",但最后颁出的奖项仍然不尽如人意,难以服众,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今年金像奖的最大赢家是《金手指》,作为一众影片中投资规模最大的影片,《金手指》横扫技术类奖项似乎在情理之中,但从最后的获奖名单来看,《金手指》获得的奖项太多,以至于很多入围影片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表彰,在金像奖投票评审们看来,这似乎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平衡,《金手指》质量没有好到可以拿最佳影片,但影片的体量又摆在这里,所以势必要让它在小奖上多拿一些。现在的情况是《金手指》如果足够好尚能服众,但整体质量在几部影片中只能处于中游,还成为了全场最大赢家,这就不能不令人诟病评审们的 " 平衡之术 "。
" 平衡 " 同样体现在最佳影片的得主上,《毒舌律师》整个颁奖礼只获得了这一个奖,但获奖后能明显看到上台的主创们面色凝重,感受不到太多的喜悦,尤其是黄子华错失影帝,似乎令所有人感到遗憾。但给到《毒舌律师》似乎是最不容易 " 错 " 的选择,从商业层面来说,它是香港票房冠军,从口碑上来说,在五部最佳影片候选中还不是垫底。当然也有说法,因为口碑很好的《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记》都是金像奖主席尔冬升监制,为了避嫌所以没有给到,但这就说回了办奖的初衷,尤其像最佳影片这样重要的奖项,难道不该顺应民意给到真正质量最佳的影片吗?毕竟《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记》豆瓣分数都在 8 分以上,现在的金像奖在各影片之间更强调中庸之术,在强片之间难以抉择时,做出的选择往往是给到看上去最不会 " 错 " 的那一个。
最佳男主角的颁发同样如此,除去肯定不会获奖的来自内地的大鹏,林保怡黄子华卢镇业先期呼声都很高,而且都是从未获过奖,在这种情况下,金像奖就像去年把影帝给到刘青云一样,再次给到了已经拿过五次影帝的梁朝伟。对于刘青云、梁朝伟这样已经多次拿到奖项的演员来说,这个奖项固然是此次表演的认可,但对于其他演员来说,却是奋斗了几十年离这个奖杯最近的一次。在观众吐槽香港电影总是那些老面孔的当下,有表演优异的中青年演员出贡献精彩表演,却得不到表彰,这种感觉很像在一家企业里,有一众表现亮眼的新员工,但最后获得奖励的永远是反复被表彰过的老员工,那对于新员工们来说,可能很难再有进取和突破的积极性,毕竟再怎么努力,最后给奖的永远是老员工,那需要等待的就是自己变成 " 老员工 " 就好了。
所以这件事情和梁朝伟本人无关,像王晶导演今天在社交平台上说的 " 建议梁朝伟宣布不再领奖 " 倒是也不必,本身应该改革的还是金像奖自身的评奖机制与整体风气。切莫忘记一个奖项的初衷,应该是激励,而非分猪肉与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