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SHEIN估值4000亿:顶尖高手,是把一招用到极致,欢迎阅读。
商业世界,永远不缺优胜劣汰,成王败寇的故事。
最近,快时尚行业接连发生两件大事:一、估值超过 4000 亿的SHEIN,再度传出上市消息;二、曾经近万店的 " 国内女装第一股 "拉夏贝尔,正式破产清算。
谁能想到,两家都被称为 " 中国版 ZARA" 的快时尚巨头,如今的处境却是天差地别:一个是资本、媒体眼中的商界顶流,炙手可热;一个只能在 80、90 后的青春回忆里,暗淡落幕。
从拉夏贝尔到 SHEIN,都曾对标 ZARA 模式,但两个不同时代的王者,在时代的浪潮中境遇如此不同,实在令人唏嘘。
这种鲜明对照,更像是快时尚史上的一个缩影。
从快时尚传统的 SPA 模式,到互联网时代下的 DTC 模式,即使商业模式的原理一样,但如果企业只会照葫芦画瓢,不懂得与时俱进地创新,最终也会在滚滚洪流中滑向时代的边缘,走向没落。
一、快时尚更新,从 SPA 到 DTC 模式
SHEIN 的成功,外界判定有两个要素:1. 小单快返;2. 供应链强大。
尤其是 " 小单快返 ",在跨境供应链中,这个词已经近乎封神。
简单来说,就是以最少的成本,制作小批量成衣快速测试市场,效果好的话,就利用后端供应链快速追加订单,多批次生产、快速交货。这种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不仅大大提高了快时尚的爆款概率,还完美解决了服装行业的库存积压痛点。
而把 " 小单快返 " 玩到极致,就是 SHEIN 一跃成王的关键。
要知道,在传统制衣供应链中,一件衣服从设计到生产再到上架,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所以季节性批量集中采购,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所以,对于过去的服装品牌们来说,要么创造潮流、要么猜中未来数月什么会流行,如果市场不确定性较高,就很容易造成库存积压,甚至亏损。
直到后来 ZARA 推出了 SPA 模式(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即服装企业全程参与到产品规划、生产制造、门店运营、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一体化运营模式迅速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距离。
这才奠定了快时尚的早期打法,也成为后来快时尚品牌们争相模仿的标杆。
有了 SPA 模式,ZARA 不用去猜时尚,它可以快速响应时尚。
首先,设计师和买手们会在大牌发布会上寻找新品流行元素,加以组合设计,再以小批量成品推向市场测试。而 ZARA 依靠西班牙总部周边的工厂,最快 14 天内就可以将成衣送往门店。
再根据全球 7000 多家门店返回的销售数据和顾客反馈,效果好得单品则快速追加订单。
潮流变化极快,但 ZARA 总能及时跟上潮流,只留 40% 的基础款,85% 的快时尚单品都可以原价卖出,剩下的在打折区快速处理。
所以,后来的 DTC 的模式(Direct to Consumer,即直面消费者),也可以看做 SPA 模式的更新版,它在原来的一体化运营模式上,供应链更精简、市场把控更精准、消费者需求响应更高效。
1. 小单快返
为什么说,SHEIN 是将 " 小单快返 " 玩到了极致?
首先,在潮流预测和把控上,SHEIN 会运用数字化追踪系统,将各类大小服装零售网站的产品都抓取下来,总结当前的流行颜色、价格变化、图案花色,设计师和买手根据各个渠道搜集的线索,再组合元素设计新衣服。
其次,在生产流程上,SHEIN 将打样到生产的流程缩短至最快 7 天,比 ZARA 最快的 14 天还少一半时间。
而在产品测试上,SHEIN 也做到了更高效、成本更低。由于没有线下店,SHEIN 一款衣服可以一次最少生产 100 件,根据消费者购买反馈,再决定给哪些款加单。
同样生产 3000 件衣服测试市场反应,ZARA 至少要生产 500 件,每次只能测试一至六个款式,而 SHEIN 可以测试 30 个款式。这意味着,SHEIN 压中爆款的概率更高,压中爆款后续加订单,单件成本也能大幅降低。
而 100 件的小批量意味着尝试不同面料、色彩搭配的失败成本更低。这也是,为什么,SHEIN 在消费者需求和喜好把握上,命中率更高。
反应在数据上,就是 SHEIN 爆款率在 50%、滞销率在 10% 左右(数据来自 2018 年 SHEIN 的商业计划书)。
" 小单 " 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大批量生产带来的库存风险,在服装行业,库存是永恒的痛点;时尚潮流来去很快,所以 " 快返 " 考验的则是设计、生产及上新速度,这些将决定用户的购买体验。
曾有媒体报道,SHEIN 全年上新 15 万款,平均每月一万余款。中泰证券也曾在研报中表示,SHEIN 每周上新的 SKU 高达 4-5 万款。
2. 强大的供应链
SHEIN 能有这么快的反应速度,离不开背后强大的供应链系统。
当然,这个供应链体系并非单靠 SHEIN 自身的能力就能达到,尤其是 OEM(代工模式)和 ODM(贴牌模式)这两种模式下,需要与许多供应商通力合作才能实现。
所以,SHEIN 在供应链端的运营,也有几个特点:
一方面,它会将库存的压力留给自己,减轻供应商压力。假设它觉得供应商做 80 件会亏本,即使下单了 100 件,也会自己承担库存,主动给供应商补贴,不让其亏钱。
另一方面,公司会尽力保证资金链安全,从不拖欠供应商款项。尽力做到与供应商结账的时间非常快,通常 30 至 45 天内就能结款。
而作为回报,SHEIN 要求合作供应商,多做几种品类。同时,SHEIN 还会要求合作供应商也不能拖欠上游厂商的工资,一旦有人举报,就立即终止合作。
SHEIN 与供应商的协作像是一种螺旋上升的闭环:供应商尽可能配合 SHEIN 提出的高质量服务要求,在 SHEIN 发展壮大后,会再反过来扶持厂商发展壮大。例如,当 SHEIN 计划产量翻倍,加工厂商规模跟不上时,SHEIN 会借钱给工厂买设备、拓厂房。
而这种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好处就是:后来 SHEIN 规模效应逐渐放大的情况下,产业集群甚至随着 SHEIN 的工厂搬迁而迁移,忠诚度极高。
如果把 SHEIN 的跨境出海比作一场战役,它就是那个打头阵的将军,而它身后大大小小的工厂就是后方一个个冲锋陷阵的将士。
SHEIN 在前方寻找流量和流行趋势,并据此确定战略和战术,供应商则在后方按照前方的指令进行小批量的设计、生产,测试市场反应,这也是市场所说的柔性供应链。
二、SHEIN 崛起的时代背景
今天,我们可以把 SHEIN 的成功,归结为互联网双边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的极致发挥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SEHIN 的崛起也离不开时代背景下的天时、地利、人和。
1. 天时:以低价定位优势,在疫情期爆发
SHEIN 真正爆发是在 2020 年,年销售额接近 100 亿美元(合约 653 亿元),而此前的 2017 年 -2019 年,SHEIN 每年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分别为 40 亿元、超过 100 亿和超过 200,接近 300 亿元。
除了 SHEIN 大胆抓住服装行业跨境电商的机遇外,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就是遇到了全球疫情的疯狂蔓延,线下门店迎来倒闭潮,就算是全球最大的快时尚品牌 ZARA,也在疫情期间关闭了近 1/3 的线下店。
" 过去这几年欧美受到整体通胀及消费力下滑等影响,平均价格在 20 美金左右甚至以下的产品很受欢迎。" 彬复资本投资副总裁周颖表示。
款式多、上新快、价格还便宜。在 SHEIN 上,服装大多售价在 40 美金以下,在最便宜的衬衫售价甚至仅为 2.9 美元。
很显然,这些特点都让 SHEIN 精准踩中了市场切入点。凭着极致的柔性供应链和小单快返打出的综合优势,SHEIN 最终快速征服了那些对时尚、价格极为敏感的海外女性群体。
2. 地利:错位竞争,主攻海外市场
当然,SHEIN 能成长为估值过千亿的独角兽,很重要的一点,在当国内快时尚品牌都在乘着互联网春风卷地盘的时候,SHEIN 选择错位竞争,直接将目光瞄准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美国、欧洲和中东是 SHEIN 的主要海外市场,这也是中国消费者鲜少听说的原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在赛道的选择上,市场体量非常重要。这意味,企业未来的天花板能有多高。目前,SHEIN 品牌商品已经能够销往 220 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第二点,SHEIN 走跨境电商路线,也并没有选择依托海外电商平台谋生,而是推出自有 APP 抢占欧美市场,在势能逐渐积累后,才开始往自有品牌 + 平台的模式上走。
战略的定位,也决定了企业未来到底能走多远。
3. 人和:依托国内成熟的服装制造业
此外,供应链体系作为 SHEIN 的命脉,也是成事的关键一环。
我们知道,SHEIN 的生产制造都在国内,下单客户却都来自国外。
这种模式成立的关键,也是基于东莞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着非常成熟的服装制造产业链和生态。
数据显示,2022 年,东莞纺织服装鞋帽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 1076 家,工业总产值 979.92 亿元,已经成为准 " 千亿产业 "。
目前,SHEIN 的制衣订单基本是分散在成百上千家中国供应商手中,他们大多集中在广州番禺的中小型制造工厂。
据了解,SHEIN 能够触达的中国供应商数量在 1000+,而真正围绕 SHEIN 在广州番禺设工厂的核心供应商大概在 300-400 家。
这些,也为 SHEIN 提供了成熟的供应链和低成本控制条件。
三、DTC 模式怎么用?
SHEIN 的崛起,让 DTC 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讨论和研究。但对于制造大国、电商大国、消费大国的中国来说,自然不乏 DTC 的实践。
尤其是近几年,一大批新品牌以 DTC 模式迅速爆发,如三顿半咖啡、Ubras内衣、专注于水家电的熊小夕、宠物护理小壳等。不仅如此,很多传统品牌也在 DTC 化上下了工夫,或加大投入,如安踏、Lululemon、adidas。
虽然市面上,对 DTC 的定义各有千秋,但其基本特征并不复杂,可以用直、全、快、久四个字来概括:
直:直接面向消费者,绕开所有中间环节,与消费者零距离;
全:必须直面全網域的消费者,连接并服务全網域的消费者;
快:依托强大的供应链网络,实现柔性制造,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及诉求的变迁,快速设计、快速交付、快速改进;
久:用持续的创新抓住消费者,实现获客成本合理的长期复购。
在流量红利期,很多品牌可以通过聚焦某个领網域,凭借单个爆品就可以快速打通到消费者,快速攀升的 GMV 曲线会给人一个错觉,产品已近完美。
但从单品走向品类,一旦不能持续的输出爆款,快速冒头的新品牌,很可能由于缺乏持续竞争力,很快归于平庸甚至沉寂。
而想要实现用户的长期忠诚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 " 反复接触 ",经验表明," 消费者记住一个品牌,需要 7 次重复 "。所以,只有持续的输出爆款,才能不断地触达用户心智,形成品牌效应。
问题是怎么办?怎么打?答案就是 DTC。
但要做好 DTC 模式,其实离不开三个要素:
1. 直面消费者:
DTC 品牌的最核心特点就是直接连接消费者。
过去,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贸易链条,可能会有五个角色:工厂 - 贸易商 - 品牌方 - 零售商 - 消费者。
但 DTC 品牌是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极限缩短,砍掉中间商,自己就是品牌方和零售方,不仅降低了产品价格,还可以迅速捕捉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占有市场。
比如,一件衣服的跨境运输,会涉及到两个核心链条,后端供应链和前端供应链。
前者指的是衣服从设计到打版、加工成衣,后者则指的是成衣出厂之后,通过何种链路送往消费者手中。在传统情况下,前端链路和后端链路并不互通,或者做不到实时协作。
但在 SHEIN 模式中可以看到,SHEIN 的供应链系统,在前后端链路的协作上较为通畅。因为,在 SHEIN 的 App、供应链管理系统、智能营销等核心系统中,直接打通了中间环节,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2. 基于客户的数据,不断优化产品:
DTC 往往在产品研发阶段就直接连接消费者,通常通过网站或数字化平台对于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进行测试,得出最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由于这种测试采集了不少消费者的数据,因此推出的产品往往有不错的成功几率。
比如,SHEIN 就是 Google 的大客户,它会借助 Google Trends Finder(搜索趋势发现器)发现不同国家的热词搜索量及上升趋势,如什么颜色、面料、款式会火。例如其准确预测了 2018 年夏季美国流行蕾丝,印度流行全棉材质等。
而 SHEIN 的小单快返模式,也是通过小单数据不断测试市场,优化款式,提升市场接受度和产品销量。
3. 数字化运营处于核心地位:
旧消费品牌的成功离不开传统媒体的力量,像宝洁、可口可乐、耐克这样的品牌借助电视、纸媒等传统媒体影响消费者。
但 DTC 品牌从一诞生起就没有在最开始考虑过借助传统媒体营销的方式,他们往往借助 Facebook、YouTube、Instagram 等数字社交媒体来做营销。
比如,SHEIN 早前是赶上了网红商业化之前的营销机会,后来 SHEIN 还抓住了图片社交网络 Pinterest 的崛起。借用数字化营销,SHEIN 成功抓住了流量时代的营销红利。
此外,SHEIN 已经开发出一套模仿者难以复制的复杂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其特点是针对不同的供应链环节有不同的信息系统。
以生产部门为例,SHEIN 所有的代工厂和供应商都能使用 MES 工艺管理系统,实现对每个订单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和可视化的跟踪,从而控制生产效率。
数字化运营帮助 SHEIN 从解决销售端出发,回头再解决生产端,实现更高效的业务设计。
四、总结:
规模效应,也是商业世界的万有引力。
以前,规模效应是卖出的商品越多,成本越低,竞争力越强,企业规模越大,进而形成正反馈循环。但放在今天,显然已经过时了。
今天的规模效应是,交易额 / 客户使用量足够大,之后产生了客户体验优势或成本优势。具体是成本优势,还是客户体验优势,取决于具体的生意模式。
所以,在业务选定的情况下,要识别哪些要素有规模效应,哪些没有规模效应,哪些要素是反规模效应的。
比如,对互联网公司而言,想要有低成本,必须由规模化或者效率来解决这个问题。而 SHEIN 正是解决了这两个核心要素,才完成了对传统快时尚巨头的实现弯道超车。
或许 SHEIN 很难复制,但这种抓住核心要素不断创新、优化,达到规模效应的做法,或许值得更多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