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奥迪再创业,欢迎阅读。
11 月 7 日晚,在上海中国船舶馆,由奥迪全球 CEO 高德诺领衔一众中德高管,联合发布了新品牌 AUDI 和首款概念车 AUDI E。就像奥迪营销高管石柏涛表示的," 今晚是奥迪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毕竟,奥迪 100 多年的历史中," 再创业 " 是头一遭。
奥迪在华推出新品牌 AUDI
这一晚,将成为奥迪与上汽项目的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项目一直 " 潜水 "。虽有協定和一些定调宣讲,但项目全貌在 7 日当晚才解开面纱,品牌形象和产品(虽以概念车形式露面)已然清晰。即使真正的产品将在 2025 年 8 月才能量产交付,但这仍然创造了奥迪历史上的记录—— 18 个月的周期,在新平台上开发一款全新产品。
以前换代就能叫做 " 全新 ",现在从项目協定到品牌,从车型平台到 E-E 架构,连造车方法论都经过重塑,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这个项目可视为奥迪和上汽共同孵化的产物。与奥迪在华合资公司风格迥异,更像是创业公司做派。
项目重要性毋庸置疑,奥迪与上汽拿出了能够动用的所有资源,因此获得了双方超乎寻常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跨国豪华品牌中第一个这么做的,至少奥迪做到了自认为的 " 敢为人先 ",就像 36 年前在豪华品牌中第一个进入中国那般。
为什么是中国
此前,媒体争论的焦点,在于全新品牌为何不用四环标。现在问题貌似乎清楚了,既然是新品牌,必须要和母品牌(或主品牌,奥迪方面还未阐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所区隔。
奥迪 · 上汽项目 CEO 宋斐明表示,四环标和 AUDI 标,将以两种风格不同的方式运营,AUDI 更先锋,更年轻,也更科技。但 " 它们都是奥迪 " ——他多次强调了 AUDI 的纯正奥迪基因,即兑现奥迪的口号 "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
再往前一步,奥迪在深入人心的四环标之外,又为何要创立新品牌?
真正的理由可能是多方面的。虽然无法复现奥迪与上汽内部的决策过程,但可以依据现有信息做点猜想。
最大的可能——市场驱动。
奥迪 " 再创业 ",是基于中国市场特殊性而产生的战略选择。奥迪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中国市场是否为至关重要的区網域市场?答案显而易见。这也是高德诺的公开理由—— " 中国消费者是(奥迪)转型的关键驱动者。"
奥迪的中国用户画像,标签是年轻(中位数 35 岁,比全球小了约 20 岁),狂热追求技术创新,追求独一无二的体验和领先的自动驾驶。显然," 自动驾驶 " 要从技术创新的队列里单拎出来说。换言之,中国的豪华车潜在用户,某种程度都是技术至上、体验至上的现实主义者。仅靠品牌历史积淀和调性,很难打动他们了。
鉴于中国市场已经变得如此特殊,奥迪全球其他市场的步调协同越来越难。所以,新品牌有利于快速响应当地市场,也有利于快速营造新锐形象——重要的一个字 " 快 "。不过,品牌认知上,与奥迪品牌到底要产生多大程度的关联才是合适的,奥迪可能没拿定主意,这一环节存而不论。
有某观察人士认为,奥迪在中国有多个合作伙伴,与上汽谈判必然要考虑品牌使用、产品定位区隔。使用 AUDI 可能也是某种妥协。上汽方面以此为代价,换取了品牌运营和渠道方面的自主权,即不违背之前的一些承诺。
更为重要的是,三电技术、E-E 架构、座舱、智驾,都以更为擅长的中方来主导。这一部分设计的重点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基于 ADP 平台智能数字平台(智能数字平台 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将供应商的技术和成熟方案快速融合进来。事实上,上汽与 Momenta 的合作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开发链路。部分软硬方案,可以快速地移植过来。虽然对于坊间所言的 " 套壳智己 ",奥迪很是忌讳,但工程上部分解决方案和手段可能会互相打通,企业积累的技术资产必然追求更大程度上的复用,对于戏谑不用较真。
考虑到豪华品牌对于价格体系和品牌基调的坚守,可以推测 AUDI 旗下的产品价格将更具 " 进攻性 ",新创品牌就成了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奥迪中国三者的最大公约数。
这些猜想,并不完全互斥,甚至可能都成立。奥迪与上汽选择创立新品牌,显然有多层多种考虑。而核心目的本身,就攒够了再创业的理由。
奥迪上汽项目 CEO 宋斐明与 AUDI E 概念车
新品牌 " 轻装 " 不纠结
发布会前,对概念车 AUDI E(也是 2025 年量产车的基准),舆论猜想风格是 " 猎装车 "。但发布会却全程没有提到 " 猎装 " 这词。有人猜测,品牌方可能不想将之明确归类,因为目前还未量产,技术状态还未冻结(量产车的外观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另外,可能也有不愿被贴标签的的想法——全新品牌、全新车型,如果非要向旧有概念上靠拢,会和目的背离。
不过,官方虽然克制地将 AUDI E 定义为 " 掀背车 ",但亮相的外形确有些猎装的影子,至少不是典型的 SUV 或者两厢轿车。
奥迪与上汽对待首款车小心呵护,选择了一条相对小众的细分市场。这意味着,相对走量,奥迪更看重首款车给品牌定调。猎装本身是特定场景需求衍生的车款。休旅车的特化,比旅行车更讲性能,比 SUV 更闲逸;总之透着一股 " 老钱 " 的味道。但 AUDI 本身追求科技和未来,这就不适合宣称为 " 猎装 ",最多是借鉴了一点外形和功能上的诉求。
性能上相对主流。100 度电池(可能是高配)、CLTC700 公里续航、800V 架构、超级快充(可能是 5C)、Momenta 智驾、座舱 8295 芯片。570KW 总功率双电机,quattro 全时四驱系统、连续可调空悬、渐进转向、零百加速 3.6 秒(高配),反映了奥迪一贯的性能追求。
作为玩灯大师,奥迪这次玩的是 " 藏锋隐形 " 的调调。位置灯和主灯都隐匿于环形结构中,视觉上不突出。一旦开启,视效出人意料。用动态光影来表达科技感,是奥迪的拿手好戏。
虽然非常强调数字体验。虚拟助手、多种互動手段。需要实际使用才能体验,现在评价还为时过早。不过,ADP 平台强调的是技术生态,允许被塑造成提供第三方开发接口的智能平台。
AUDI E 内饰已经贴近中国需求
国内的新能源市场,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孵化品牌,提出的高端产品主张,大体上是趋近的——更多的智能科技、更大的空间、体验更好的能量管理方式。跨国豪华在国内消费偏好快速转移的这几年,跟得有点慢。能力和意愿都不成问题的时候,可能是纠结于既有技术资产和新方向的共存问题。
如此,奥迪提供了一个有创意的思路:建立新品牌。由此当然要承担新品牌塑造和管理的新增成本,但比较合理地因应了两个不同战略方向的诉求。
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这条路具有全球普适性和影响力,主品牌也将随之跟进。而眼下在中国市场掌握时间的主动权,是生死攸关的事。这也是奥迪跑出狂飙速度的动因。
在轻装的新品牌上,奥迪和上汽可以行创业品牌之便利,掣肘较小,而且坐拥两大股东的资源支持。唯一需要明确和维护的,是新品牌的个性和锐意。这可能是再创业的关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