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由汉城新兵编成的渗透游击部队,朝鲜战争初期的人民军第31师团,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迪尔说史 ,作者 SOUL 迪尔
话说朝鲜战争爆发三个月后,美韩军在仁川登陆,半个月后汉城失守,战局瞬间逆转,在前线的人民军主力部队大部分都损失掉了,为了将战线维持在三八线附近,很多才组建没多久的人民军三线部队被迫挑起大梁,笔者这回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汉城地区新兵编成的第 31 步兵师团。
战争初期人民军乘小船渡过汉江
第 31 步兵师团的前身是 1950 年 9 月 5 日在汉城组建的第 31 步兵旅团,代号第 684 部队,旅团长为李东浩(이동호)少将,此人为抗战中流亡中国的韩国独立运动人士李斗山的侄子,1917 年出生于南韩,20 世纪 30 年代曾在广州中山大学就读,抗战爆发后加入金凤元领导的朝鲜义勇军,后转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归八路军第 129 师领导。
二战胜利后,李东浩以个人身份返回朝鲜并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曾因其敏感身份而一度赋闲,直到 9 月初人民军在洛东江前线战局日趋不顺时,才被拉出来担任新编旅团的司令。因此在该部队掌握实际权力的可能是时年 35 岁的旅团参谋长金明浩(김명호)中校,此人其他资料不详,大概是参加过中国东北游击战的老游击队员。
此外,该旅团其他中下级军官则都为半岛北方人,学历要求至少读完三年高中,入伍时间至少一个月,比如 10 月 10 日在金化被捕获的第 1 联队补给中队队长宋柱荣(송주영,平安南道成川郡人)中尉,就是一名 21 岁的高三学生;10 月 1 日在平壤被捕获的第 2 联队 4 大队洪观都(홍관도,平安南道平安郡人)中尉,就是一名 20 岁的商学院大一学生;10 月 12 日在铁原被捕获的第 1 联队 3 大队补给官张承吉(장승길,平安南道镇南浦人)中尉,就是一名 19 岁的高三学生。以上例子还有不少,这里不一一列举。
不过由于军官数量的严重不足,一些刚在汉城出院的其他师团军官也被补入第 31 旅团,比如 10 月 13 日在利川被捕获的第 3 联队 8 大队小队长金圣国(김성국,21 岁,平安北道义州郡人)中尉,曾任三八线第 1 警备旅团 6 大队小队长,8 月初在安东负伤,9 月 21 日出院并到第 31 师团报到;10 月 14 日在市辺里被捕获的第 1 联队迫击炮中队队长崔基善(최기선,25 岁,黃海道载宁郡人)中尉,曾任第 1 师团炮兵军官,7 月底负伤,9 月 9 日出院并到第 31 师团报到等。
在汉城地区入伍的人民军新兵
而第 31 师团的基层战士,正如本文标题所说,几乎全部都来自汉城所在的京畿道地区及其他南韩地区,比如 10 月 1 日在汉城被捕获的炊事兵李亨根(이형근),原是京畿道金浦郡的一名韩军逃兵;12 月 15 日在被捕获的第 3 联队 1 大队 1 中队 1 小队 2 分队战士黄义闰(황의운,22 岁),原是京畿道坡州郡的一名修车工;1951 年 2 月 9 日在平昌被捕获的第 3 联队 2 大队 1 中队 2 小队 3 分队战士金冈山 (김강산,28 岁),原是汉城市城东区的一名家具木工等。这也导致第 31 旅团自组建之日起,就不断发生基层战士逃亡事件。
编制上,第 31 旅团成立时共有官兵 3500 余人,分为六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一个重机枪中队及一个迫击炮中队,旅团部另直辖通讯、侦查、补给、输送和卫生五个中队或小队。每个步兵中队有官兵 150 余人、苏制莫辛甘 M1891/30 型步枪 80 支、苏制 PPsh-1941 型冲锋枪 12 支,重机枪中队有官兵 60 人、苏制重机枪 6 架、冲锋枪 12 支,迫击炮小队有官兵 30 人、82 毫米口径迫击炮两门,这样每个步兵大队就有官兵 550 人左右。
第 31 旅团刚组建时,原本准备用于 9 月下旬对釜山防御圈的围攻中,但 9 月 15 日美军突然在仁川地区发起登陆作战,虽然旅团长李东浩少将强烈要求将该旅团投入到在汉城的保卫战中,但由于美军行动过快,19 日就拿下金浦机场,22 日就打到汉城西郊。人民军总参谋部鉴于该旅团组建过晚,尚未形成战斗力,便下令该旅团于当天撤往汉城以北的议政府地区,9 月 27 日汉城沦陷前夕,该旅团又继续撤往铁原郡地区。
10 月 12 日,撤退到铁原郡芝浦里后,第 31 旅团被更新为第 31 步兵师团,隶属于第 2 军团,并被整编为三个联队,但由于一路上不断有官兵逃亡,该师团实力已大大下降。此时由于人民军第 19、27 师团在开城以北决战失利,人民军最高司令部下令各部放弃在平壤一线建立新战线的计划,将全部有生力量向中朝边境集结,第 31 师团因此也跟着最高司令部一路北撤,并于 10 月底退至中朝边境的江界地区,此时全师团仅剩 1500 余人。
美韩军攻入平壤
在江界,第 31 师团进行了第二次整编,参加过汉城保卫战的独立第 78 步兵联队残部也撤退到这里,并被成建制补入第 31 师团。当然,由于第 78 联队在沙里院战役中再次遭到重创,实际兵力已所剩无几,所以第 31 师团这回也没增加几个人。此时,20 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已大举入朝,第 31 师团在稍作休整后,即奉命在第 2 军团长崔贤的指挥下南下,准备通过美韩军东西两个集团在半岛中部的空隙插入敌人战线后方,配合正面战场建立第二游击战线。
据黄义闰招供,为了掩盖这次行动的真实目的,第 31 师团南下时,对外改称第 68 师团,然而由于他的招供,这次伪装显然变得毫无意义。不过比起目标暴露,对第 31 师团南下阻碍更大的恐怕是气候、补给和医疗因素。据 1951 年 2 月 9 日被捕获的小队长李在明(이재명,22 岁,咸镜南道北青郡人)招供,自重新南下以来的一个月,全师团没有收到任何补给品,每人身上仅剩 2 天的口粮和 15 发子弹,临时医疗所缺乏药物且完全跟不上部队前进的位置,使得大部分伤员还没被送到医疗所就在饥寒交迫中牺牲。
所以,当 12 月 20 日第 31 师团在覆盖深山的皑皑白雪之中终于南插至金化地区时,全师团 1500 余人仅剩 1000 余人,幸好此时第 31 师团遇到了在金化一带游击的原人民军第 15 师团 45、48 联队 2000 余人,这两个联队是在北撤途中遭美韩军隔断而留在这里打游击的。11 月 20 日,这两个联队在打游击途中还遇到了原人民军第 35 步兵旅团余部,该旅团于 9 月 15 日组建于全罗北道全州市,旅团长为 35 岁的李承镐(이승호)上校。
隔绝在敌后的人民军游击队
第 35 旅团原编制辖六个步兵大队及其他部門,总兵力 5000 余人,但受美韩军反攻的影响,9 月 25 日,上级下令该师团放弃全州北撤,大部分新兵趁机都直接脱下军服跑回家了,等到撤回三八线附近时,全旅团只剩 200 余人,旅团长李承镐上校下落不明,因此在并入第 45 联队后,第 35 旅团不复存在。而李东浩少将与两个联队长见面商议后,又决定将这两个联队编入第 31 师团,分别改称第 1、2 联队,原第 31 师团部队则改称第 3 联队。
第 31 师团随后继续南进,终于在华川以南与韩军一部遭遇,这次交战持续了一整天,最后以第 31 师团获胜收场,但全师团也伤亡 500 余人。第 45、48 联队虽然是新兵部队,但充分发扬主力部队敢打敢冲的风格,承担了战斗中的大部分伤亡。据曾任第 15 师团新兵官、12 月 27 日在春川附近被捕获的第 3 联队 2 大队 3 中队 2 小队战士朴松林(박성임,21 岁,平安北道定州郡人)抱怨道:" 那些第 31 师团的汉城佬一路消极避战,几乎从不参加战斗。"
1950 年 12 月 31 日,中朝联军发起第三次战役,1 月初,人民军第 2 军团集结第 2、9 和 31 三个师团,对韩军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所在的原州市发起围攻,虽然美韩军拥有火力优势,但人民军还是利用夜幕的掩护不断发起突击,终于迫使美韩军于 1 月 13 日退出原州,然而人民军第 2 军团也因为伤亡较大,被迫停止前进,只是派出第 31 师团的一个大队象征性的占领原州。据估计,在原州战役中,仅第 31 师团就伤亡达三分之二。
第三次战役中,中朝联军联合作战
1951 年 1 月下旬,美韩军向中朝联军发起大规模反击,即抗美援朝战史中的第四次战役,中朝联军在西线战场上被迫且战且退,在中线则集中主力部队,于 2 月初向原州一线的美韩军发起反击,这次反击发展为著名的横城反击战和砥平里大血战,第 31 师团虽然在敌后进行了有限袭击,但因为此时全师团仅剩 2000 余人,所以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不久之后,为充实部队建制,该师团即被解散并入第 2 军团其他部队,人民军第 31 师团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