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扫地机器人,卷向大家电,欢迎阅读。
文 | 定焦 One,作者 | 李唐,编辑 | 魏佳
从 2003 年为 iRobot 提供组装和零部件代工,到 2025 年霸榜全球市场,中国扫地机器人企业历时 22 年,完成了从追随者到主导者的逆袭。
" 现在地面清洁几乎全靠扫地机器人,白天家里没人,它也能按照预设计划一遍遍清扫,我们只要偶尔留意下卫生死角就行,相当于请了个全职阿姨," 上班族小敏这样描述家里的扫地机器人。
在 " 懒人经济 " 盛行的今天,扫地机器人凭借着 " 解放双手 " 的清洁方式和 " 全天候工作 " 的特点,在一众清洁电器中脱颖而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预估近五年清洁电器行业复合增长率超 12%。其中,2023 年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占比约为 40%,且仍在持续扩张。
全球市场格局的颠覆尤为显著。2024 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占率 TOP 5 中有 4 家来自中国(石头、科沃斯、小米、追觅)。在不统计其余中国品牌的情况下,仅这四家的市占率就达到了 47.5%。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品牌已经等同于扫地机器人行业的 " 半壁江山 "。
但繁荣背后暗藏隐忧——当石头科技营收增长 37.82% 时,扣非净利润却下滑 11%;科沃斯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仅 604 万元,同比暴跌 69%。全行业陷入 " 卖得更多更贵,却越赚越少 " 的怪圈,各玩家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石头、科沃斯,分列全球、国内第一
近日,知名市场调研机构 IDC 发布了《2024 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数据跟踪报告》。市占率前五名中,仅有排名第二的 Irobot 来自美国,其余四家全部来自中国。
石头科技凭借其在全球市场的全面布局和多型号产品的覆盖,出货量首度超过 Irobot,成为全年出货量与销售额双料冠军(出货量占 16%,销售额占 22.3%),同时它也是全球 TOP3 品牌中,唯一实现销量正增长的品牌。
去年底,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因发布多个其参加沙漠越野活动的视频以及大额减持套现,被部分投资者质疑 " 不务正业 ",相关话题占据热搜榜许久。如今看来,石头科技底子还算不错,用数据给予市场回应。最近,又传出昌敬清空其抖音及微博账号内容的消息,或许是他想主动降低曝光度,减少个人 IP 对公司市值波动的影响。
科沃斯则通过双品牌(科沃斯、添可)协同完善产品矩阵的方式,收获了 13.5% 出货量份额,排名第三。小米、追觅分列第四和第五。
从 Irobot 的一家独大,到中国品牌霸榜,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过去数年里经历了多轮技术层面的革新(随机碰撞、激光导航、视觉导航、基站等)以及竞争格局的变更,期间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2018-2020 年),直到现在进入稳定期。
再来看看国内,份额排名则出现了变化,态势更为胶着。科沃斯在中国市场蝉联第一,占比 25.4%,但也面临来自石头(21.6%)、云鲸(16.3%)、小米(13.7%)、追觅(12.2%)等品牌的激烈竞争。
整体来看,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 2024 年全年出货约 2060 万台,同比增长 11.2%;全年销售额达 9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7%;平均单价上涨 7.6% 至 452 美元。
国内市场走势与全球市场类似,出货量达到 538.9 万台,同比增长 6.7%。第四季度受到 " 国补 " 政策刺激,出货量大幅增长 28.2%。
另有奥维云网(AVC)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扫地机器人品类线上线上规模齐涨,其中线上零售额同比上涨 62.9%,线下零售额上涨 92%,且均价同比均有提升。
可以看出,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扫地机器人不仅产品卖得更好,而且卖得更贵了。
全行业苦寻第二增长点
中国品牌的集体崛起将行业推向了新的高度,但高歌猛进下,暗流正在涌动。这个曾经高速增长的市场正在陷入一个悖论——销量和单价双涨,企业却越赚越少。
石头科技最新发布的 2024 年业绩快报提到,公司营收达 119.27 亿元,同比增长 37.82%。然而,公司同期扣非净利润为 16.25 亿元,同比下降 11%。自 2022 年起,石头科技已经多次出现这种 " 增收不增利 " 的情况。
石头科技在年报中并未明确指出净利润承压的原因,但财务数据显示,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投入等多项费用增速大于营业收入增速。
科沃斯 2024 年三季度报
另一巨头科沃斯的财报暴露出了同样的问题。报告显示,科沃斯 2024 年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仅为 604 万元,同比下跌超 69%。销售毛利率降至 48.39%,而 2021 年和 2022 年均在 50% 以上。销售费用投入持续加大,却未能转化为理想的业绩增长。
石头科技和科沃斯面临的情况并非特例,而是整个行业的痛点。
某知名扫地机器人公司从业者王小明此前告诉「定焦 One」,在家电行业,很多产品遵循着 " 二八法则 ",即前一两个大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其他的中小公司瓜分剩下的份额。但扫地机器人不是,目前国内几家知名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差距并不大,竞争激烈。
同时,国内市场头部品牌的垄断优势非常明显。在没有形成某家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为了应对持续加剧的行业竞争,各家通常会压缩利润,增强产品竞争力。
" 量价齐升却越赚越少 " 的怪圈,暴露出行业正陷入技术迭代与商业回报失衡的困局,迫使所有玩家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在这场突围战中,各企业展现出了不同的生存策略。
降本增效是最直接的方法。多家媒体报道,去年 12 月前后,云鲸智能启动了大规模人员调整,涉及研发、销售等多个部门,个别组别优化比例甚至超过 50%。
对此,云鲸 CEO 张峻彬在朋友圈发文回应,称集团是从 1600 人 " 减肥增效 " 至 1400 人,并非大规模裁员。
推新品和出海则是企业维持和抢占市场的必备手段。2024 年科沃斯、石头科技、追觅、云鲸、小米等都推出了不止一款新品。其中,石头科技仅在前三季度就推出八款新品,这一数量是 2023 年的两倍。据业内人士透露,2025 年石头科技还将继续保持高频迭代。
2024 年双 11 期间,追觅全渠道 GMV 突破 32 亿元(截至 11 月 12 日),其中 X50 Pro 斩获天猫平台单品销冠;石头科技凭借首创智能可升降底盘的 P20 Pro 和主打低矮区網域清洁的 G20S Ultra,在抖音平台大卖,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 2532%,位列该平台扫地机器人品牌榜、商品榜、直播账号榜等多个第一。
各大品牌为了抢占市场推行技术迭代军备竞赛,短期内将极大概率引起市场挤压。
国内市场增量空间短期见顶,那就将目光投向海外。智能清洁行业人士之白告诉「定焦 One」,中国和美国两国是扫地机的主要市场,从行业周期来看,扫地机器人目前仍处于成长中早期阶段,尤其是海外市场,对品牌来说,将成为巨大的增量机会。
调研机构 IDC 历年统计数据显示,欧美一直是全球扫地机器人消费的重要市场。美国和西欧地区出货量常年位居全球前三,仅次于国内市场,潜藏着巨大的增长机会。
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品牌们争相进入 Irobot 的大本营,瓜分其海外市场份额。
石头科技选择了亚马逊 + 独立站的打法,通过独立站展示技术优势塑造高端品牌形象的方式成功破圈,2024 年在丹麦、芬兰、德国、韩国、挪威、瑞典、土耳其等国家均为销量、销售额双第一。出海也为石头科技营收增长的第一引擎。2024 年,其海外收入达 63.88 亿元,首次超过国内市场的 55.31 亿元。
科沃斯则通过吸尘器和洗地机等差异化品类,与扫地机器人形成互补,组合覆盖清洁电器全场景需求。2024 年上半年,科沃斯海外营收 13 亿元,同比增长 11%;集团旗下高端智能生活电器品牌添可海外营收增长 32%。
归根到底,扫地机器人迎合了新兴群体追求品质生活和懒人经济需求而诞生。正如小熊电器创始人李一峰所说," 大家电是刚需,小家电不属于严格的刚需 "。为了避免无意义的内卷,石头科技、追觅相继转型大家电。其中,石头科技选择了手持无线吸尘器、洗地机和洗衣机。科沃斯则以 " 机器人 " 为核心,做起了多功能空气净化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产品。
相比之下,追觅算是 " 三巨头 " 中最晚转型的一个。直至最近的 AWE 2025 才官宣将正式进入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赛道以及智能厨店领網域。一口气发布了空调、冰箱、洗衣机、烘烤机、油烟机、洗碗机等多款产品,白电品类几乎全被它覆盖了。
大家电供应链相对成熟,扫地机器人品牌优势在于积累了丰富的智能清洁经验,或许有机会在大家电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劣势则是,得在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的家电行业,直面诸多家电巨头的竞争。今年以来,美的、海尔、海信都在进行大幅业务调整,外部进行并购,内部工作精简化。例如美的提出了 " 精简业务,全面出海 " 的战略主线,精简小家电 SKU,聚焦大家电核心品类。即便是科沃斯的机器人路线,美的也有 B 端业务布局。
这些策略短期内也会面临成本上升、新市场开拓难、关税壁垒等问题。总之,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扫地机器人企业真正找到长期稳定的第二增长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还是得死磕 " 老本行 "。
未来需要怎样的扫地机器人?
过去扫地机器人行业被质疑 " 重营销,轻研发 ",如今,每家品牌连年增加研发投入,试图不断创新更新产品。
公开数据显示,石头科技 2022 年、2023 年度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 4.89 亿、6.19 亿。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其研发投入已经高达 6.4 亿元,超过了 2023 年的总额。科沃斯也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2024 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达 6.57 亿元,同比增长 8.68%。
研发投入的增加直接推动的是产品的迭代。扫地机器人品牌们陆续推出了自动上下水、全基站、恒压活水循环等功能产品,在 AWE2025 上,石头科技展示了 5 轴折叠仿生机械手的 G30 Space 探索版和升降双视角设计的 P20 Ultra;追觅 X50 融入了 DeepSeek-R1 大模型,拥有深度解读用户指令的能力;部分品牌已将扫地机器人定位为具身时代(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服务型机器人。
但推新品的问题在于,一方面,营销费用并没有降,导致毛利率下降,盈利承压。如石头科技 2024 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 63.28%,毛利率同比下降 3.79%。
另一方面,研发投入增加和产品迭代,创新虽然多,但消费者体验不佳,导致使用率下降。
不同品牌的策略和卷法各不相同,但目的和趋势是一致的,那就是聚焦那些尚未被解决的细微痛点,比如卫生死角、识别和智能互動。我们不能否认,以上创新都是为了让产品清洁效果从干净变得更干净,但用户的态度有些微妙。
追觅 X50 Pro 扫地机器人
" 现在还真不好说是谁在服务谁。" 健子说," 这东西虽然能解放双手,但各种小问题例如续航打折、频繁更换耗材等,也很麻烦。"
无独有偶,黑猫投诉平台上有高达 10721 条关于扫地机器人的消费者投诉,其中大部分矛头直指故障率高、噪音、无法自主回充等产品质量问题。
相比起不断涌现的非刚需黑科技,让人省心的基础功能或许才是用户的真正痛点。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 2024 年中国消费者购买扫地机器人的首要关注因素中,清洁能力、电池续航能力、智能程度位列前三,占比依次为 46.00%、41.33%、41.00%。企业重点投入的仿生机械手、具身智能等尖端技术并非消费者最需要的。
当每款扫地机器人都具备地面清洁的基础能力时,消费者对干净的感知必定不如初期清晰,企业提高清洁度的边际效益递减。
扫地机器人无论如何发展,始终属于家电这条赛道。与其堆叠高科技给产品打上生活体验类的 " 科技 " 标签,不如下功夫增强产品的实用和耐用度,让扫地机器人也能和冰箱、空调、洗衣机那样,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家电产品。
接下来,行业需要做出决定,是继续在参数竞赛中内卷沦为科技快消品,还是回归家电本质构建持久竞争力?毕竟,没人会为每年换新的 " 智能伙伴 " 买单,但每个家庭都需要沉默可靠的清洁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