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掃地機器人,卷向大家電,歡迎閲讀。
文 | 定焦 One,作者 | 李唐,編輯 | 魏佳
從 2003 年為 iRobot 提供組裝和零部件代工,到 2025 年霸榜全球市場,中國掃地機器人企業歷時 22 年,完成了從追随者到主導者的逆襲。
" 現在地面清潔幾乎全靠掃地機器人,白天家裏沒人,它也能按照預設計劃一遍遍清掃,我們只要偶爾留意下衞生死角就行,相當于請了個全職阿姨," 上班族小敏這樣描述家裏的掃地機器人。
在 " 懶人經濟 " 盛行的今天,掃地機器人憑借着 " 解放雙手 " 的清潔方式和 " 全天候工作 " 的特點,在一眾清潔電器中脱穎而出。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預估近五年清潔電器行業復合增長率超 12%。其中,2023 年掃地機器人市場份額占比約為 40%,且仍在持續擴張。
全球市場格局的颠覆尤為顯著。2024 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占率 TOP 5 中有 4 家來自中國(石頭、科沃斯、小米、追覓)。在不統計其餘中國品牌的情況下,僅這四家的市占率就達到了 47.5%。
毫不誇張地説,中國品牌已經等同于掃地機器人行業的 " 半壁江山 "。
但繁榮背後暗藏隐憂——當石頭科技營收增長 37.82% 時,扣非淨利潤卻下滑 11%;科沃斯第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僅 604 萬元,同比暴跌 69%。全行業陷入 " 賣得更多更貴,卻越賺越少 " 的怪圈,各玩家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石頭、科沃斯,分列全球、國内第一
近日,知名市場調研機構 IDC 發布了《2024 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數據跟蹤報告》。市占率前五名中,僅有排名第二的 Irobot 來自美國,其餘四家全部來自中國。
石頭科技憑借其在全球市場的全面布局和多型号產品的覆蓋,出貨量首度超過 Irobot,成為全年出貨量與銷售額雙料冠軍(出貨量占 16%,銷售額占 22.3%),同時它也是全球 TOP3 品牌中,唯一實現銷量正增長的品牌。
去年底,石頭科技董事長昌敬因發布多個其參加沙漠越野活動的視頻以及大額減持套現,被部分投資者質疑 " 不務正業 ",相關話題占據熱搜榜許久。如今看來,石頭科技底子還算不錯,用數據給予市場回應。最近,又傳出昌敬清空其抖音及微博賬号内容的消息,或許是他想主動降低曝光度,減少個人 IP 對公司市值波動的影響。
科沃斯則通過雙品牌(科沃斯、添可)協同完善產品矩陣的方式,收獲了 13.5% 出貨量份額,排名第三。小米、追覓分列第四和第五。
從 Irobot 的一家獨大,到中國品牌霸榜,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過去數年裏經歷了多輪技術層面的革新(随機碰撞、激光導航、視覺導航、基站等)以及競争格局的變更,期間市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2018-2020 年),直到現在進入穩定期。
再來看看國内,份額排名則出現了變化,态勢更為膠着。科沃斯在中國市場蟬聯第一,占比 25.4%,但也面臨來自石頭(21.6%)、雲鲸(16.3%)、小米(13.7%)、追覓(12.2%)等品牌的激烈競争。
整體來看,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市場 2024 年全年出貨約 2060 萬台,同比增長 11.2%;全年銷售額達 93.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9.7%;平均單價上漲 7.6% 至 452 美元。
國内市場走勢與全球市場類似,出貨量達到 538.9 萬台,同比增長 6.7%。第四季度受到 " 國補 " 政策刺激,出貨量大幅增長 28.2%。
另有奧維雲網(AVC)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掃地機器人品類線上線上規模齊漲,其中線上零售額同比上漲 62.9%,線下零售額上漲 92%,且均價同比均有提升。
可以看出,無論是全球還是國内,掃地機器人不僅產品賣得更好,而且賣得更貴了。
全行業苦尋第二增長點
中國品牌的集體崛起将行業推向了新的高度,但高歌猛進下,暗流正在湧動。這個曾經高速增長的市場正在陷入一個悖論——銷量和單價雙漲,企業卻越賺越少。
石頭科技最新發布的 2024 年業績快報提到,公司營收達 119.27 億元,同比增長 37.82%。然而,公司同期扣非淨利潤為 16.25 億元,同比下降 11%。自 2022 年起,石頭科技已經多次出現這種 " 增收不增利 " 的情況。
石頭科技在年報中并未明确指出淨利潤承壓的原因,但财務數據顯示,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投入等多項費用增速大于營業收入增速。
科沃斯 2024 年三季度報
另一巨頭科沃斯的财報暴露出了同樣的問題。報告顯示,科沃斯 2024 年第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僅為 604 萬元,同比下跌超 69%。銷售毛利率降至 48.39%,而 2021 年和 2022 年均在 50% 以上。銷售費用投入持續加大,卻未能轉化為理想的業績增長。
石頭科技和科沃斯面臨的情況并非特例,而是整個行業的痛點。
某知名掃地機器人公司從業者王小明此前告訴「定焦 One」,在家電行業,很多產品遵循着 " 二八法則 ",即前一兩個大公司占據大部分市場,其他的中小公司瓜分剩下的份額。但掃地機器人不是,目前國内幾家知名公司所占市場份額差距并不大,競争激烈。
同時,國内市場頭部品牌的壟斷優勢非常明顯。在沒有形成某家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為了應對持續加劇的行業競争,各家通常會壓縮利潤,增強產品競争力。
" 量價齊升卻越賺越少 " 的怪圈,暴露出行業正陷入技術迭代與商業回報失衡的困局,迫使所有玩家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在這場突圍戰中,各企業展現出了不同的生存策略。
降本增效是最直接的方法。多家媒體報道,去年 12 月前後,雲鲸智能啓動了大規模人員調整,涉及研發、銷售等多個部門,個别組别優化比例甚至超過 50%。
對此,雲鲸 CEO 張峻彬在朋友圈發文回應,稱集團是從 1600 人 " 減肥增效 " 至 1400 人,并非大規模裁員。
推新品和出海則是企業維持和搶占市場的必備手段。2024 年科沃斯、石頭科技、追覓、雲鲸、小米等都推出了不止一款新品。其中,石頭科技僅在前三季度就推出八款新品,這一數量是 2023 年的兩倍。據業内人士透露,2025 年石頭科技還将繼續保持高頻迭代。
2024 年雙 11 期間,追覓全渠道 GMV 突破 32 億元(截至 11 月 12 日),其中 X50 Pro 斬獲天貓平台單品銷冠;石頭科技憑借首創智能可升降底盤的 P20 Pro 和主打低矮區網域清潔的 G20S Ultra,在抖音平台大賣,掃地機器人銷售額同比增長 2532%,位列該平台掃地機器人品牌榜、商品榜、直播賬号榜等多個第一。
各大品牌為了搶占市場推行技術迭代軍備競賽,短期内将極大概率引起市場擠壓。
國内市場增量空間短期見頂,那就将目光投向海外。智能清潔行業人士之白告訴「定焦 One」,中國和美國兩國是掃地機的主要市場,從行業周期來看,掃地機器人目前仍處于成長中早期階段,尤其是海外市場,對品牌來説,将成為巨大的增量機會。
調研機構 IDC 歷年統計數據顯示,歐美一直是全球掃地機器人消費的重要市場。美國和西歐地區出貨量常年位居全球前三,僅次于國内市場,潛藏着巨大的增長機會。
于是,我們看到中國品牌們争相進入 Irobot 的大本營,瓜分其海外市場份額。
石頭科技選擇了亞馬遜 + 獨立站的打法,通過獨立站展示技術優勢塑造高端品牌形象的方式成功破圈,2024 年在丹麥、芬蘭、德國、韓國、挪威、瑞典、土耳其等國家均為銷量、銷售額雙第一。出海也為石頭科技營收增長的第一引擎。2024 年,其海外收入達 63.88 億元,首次超過國内市場的 55.31 億元。
科沃斯則通過吸塵器和洗地機等差異化品類,與掃地機器人形成互補,組合覆蓋清潔電器全場景需求。2024 年上半年,科沃斯海外營收 13 億元,同比增長 11%;集團旗下高端智能生活電器品牌添可海外營收增長 32%。
歸根到底,掃地機器人迎合了新興群體追求品質生活和懶人經濟需求而誕生。正如小熊電器創始人李一峰所説," 大家電是剛需,小家電不屬于嚴格的剛需 "。為了避免無意義的内卷,石頭科技、追覓相繼轉型大家電。其中,石頭科技選擇了手持無線吸塵器、洗地機和洗衣機。科沃斯則以 " 機器人 " 為核心,做起了多功能空氣淨化機器人、擦窗機器人、割草機器人等產品。
相比之下,追覓算是 " 三巨頭 " 中最晚轉型的一個。直至最近的 AWE 2025 才官宣将正式進入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賽道以及智能廚店領網域。一口氣發布了空調、冰箱、洗衣機、烘烤機、油煙機、洗碗機等多款產品,白電品類幾乎全被它覆蓋了。
大家電供應鏈相對成熟,掃地機器人品牌優勢在于積累了豐富的智能清潔經驗,或許有機會在大家電市場形成差異化競争力。劣勢則是,得在進入存量競争階段的家電行業,直面諸多家電巨頭的競争。今年以來,美的、海爾、海信都在進行大幅業務調整,外部進行并購,内部工作精簡化。例如美的提出了 " 精簡業務,全面出海 " 的戰略主線,精簡小家電 SKU,聚焦大家電核心品類。即便是科沃斯的機器人路線,美的也有 B 端業務布局。
這些策略短期内也會面臨成本上升、新市場開拓難、關税壁壘等問題。總之,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掃地機器人企業真正找到長期穩定的第二增長點。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它們還是得死磕 " 老本行 "。
未來需要怎樣的掃地機器人?
過去掃地機器人行業被質疑 " 重營銷,輕研發 ",如今,每家品牌連年增加研發投入,試圖不斷創新更新產品。
公開數據顯示,石頭科技 2022 年、2023 年度研發投入金額分别為 4.89 億、6.19 億。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其研發投入已經高達 6.4 億元,超過了 2023 年的總額。科沃斯也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2024 年前三季度的研發費用達 6.57 億元,同比增長 8.68%。
研發投入的增加直接推動的是產品的迭代。掃地機器人品牌們陸續推出了自動上下水、全基站、恒壓活水循環等功能產品,在 AWE2025 上,石頭科技展示了 5 軸折疊仿生機械手的 G30 Space 探索版和升降雙視角設計的 P20 Ultra;追覓 X50 融入了 DeepSeek-R1 大模型,擁有深度解讀用户指令的能力;部分品牌已将掃地機器人定位為具身時代(基于物理身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服務型機器人。
但推新品的問題在于,一方面,營銷費用并沒有降,導致毛利率下降,盈利承壓。如石頭科技 2024 年銷售費用同比增長 63.28%,毛利率同比下降 3.79%。
另一方面,研發投入增加和產品迭代,創新雖然多,但消費者體驗不佳,導致使用率下降。
不同品牌的策略和卷法各不相同,但目的和趨勢是一致的,那就是聚焦那些尚未被解決的細微痛點,比如衞生死角、識别和智能互動。我們不能否認,以上創新都是為了讓產品清潔效果從幹淨變得更幹淨,但用户的态度有些微妙。
追覓 X50 Pro 掃地機器人
" 現在還真不好説是誰在服務誰。" 健子説," 這東西雖然能解放雙手,但各種小問題例如續航打折、頻繁更換耗材等,也很麻煩。"
無獨有偶,黑貓投訴平台上有高達 10721 條關于掃地機器人的消費者投訴,其中大部分矛頭直指故障率高、噪音、無法自主回充等產品質量問題。
相比起不斷湧現的非剛需黑科技,讓人省心的基礎功能或許才是用户的真正痛點。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 2024 年中國消費者購買掃地機器人的首要關注因素中,清潔能力、電池續航能力、智能程度位列前三,占比依次為 46.00%、41.33%、41.00%。企業重點投入的仿生機械手、具身智能等尖端技術并非消費者最需要的。
當每款掃地機器人都具備地面清潔的基礎能力時,消費者對幹淨的感知必定不如初期清晰,企業提高清潔度的邊際效益遞減。
掃地機器人無論如何發展,始終屬于家電這條賽道。與其堆疊高科技給產品打上生活體驗類的 " 科技 " 标籤,不如下功夫增強產品的實用和耐用度,讓掃地機器人也能和冰箱、空調、洗衣機那樣,成為家家户户必備的家電產品。
接下來,行業需要做出決定,是繼續在參數競賽中内卷淪為科技快消品,還是回歸家電本質構建持久競争力?畢竟,沒人會為每年換新的 " 智能夥伴 " 買單,但每個家庭都需要沉默可靠的清潔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