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體驗了星紀魅族StarV Air2,我覺得光波導技術大有可為,歡迎閲讀。
上個月,小雷買了雷鳥 V3 智能眼鏡,過上了「頭上長攝像頭」的日子。就這一個月的體驗來説,雷鳥 V3 用起來确實不錯。但作為一個智能眼鏡,雷鳥 V3 僅僅是把攝像頭集成到鏡框裏,并沒有根據眼鏡的形态做功能延伸,也沒有任何顯示的能力,整體來説稍有遺憾。那麼,星紀魅族 StarV Air2 AR 眼鏡(下文簡稱 StarV Air2),又能否用光波導 AR 技術來彌補小雷的遺憾呢?看體驗吧。
可能是為了控制眼鏡整體重量,也可能是為了造型方面的考量,星紀魅族 StarV Air2 采用了鏡片高度較低的全框眼鏡設計,鏡框全高僅 43mm、鏡框寬度也只有 144mm。但星紀魅族對 StarV Air2 的轉軸做了特殊設計,允許大角度開啓,即使是小雷這種平時戴習慣鏡寬 150mm 以上眼鏡的大腦袋,戴 StarV Air2 也不會覺得夾頭。
圖片來源:雷科技
重量方面,星紀魅族 StarV Air2 重 44g。在智能眼鏡品類已經算得上輕巧了。不過因 StarV Air2 為光波導 AR 眼鏡,不能像雷鳥 V3 等智能眼鏡那樣直接安裝帶度數鏡片,必須在光波導鏡片後另加一副「插片」——如果你有度數要求,那 StarV Air2 的「總重量」可能會來到 50g。
盡管如此,星紀魅族 StarV Air2 在整體設計上依舊可圈可點:較硬的鼻托保證了眼鏡出瞳距離,從而保證了光波導 AR 的顯示效果;源自于汽車互動的滾輪互動方案也顯著提高了眼鏡的互動精準度,不會像其他眼鏡的電容觸控板那樣容易誤觸。
較為遺憾的是,星紀魅族 StarV Air2 并未采用磁吸觸點充電方案,而是将 USB-C 接口直接暴露在鏡腿末端,且未配備防水塞。在劇烈運動或下雨時,汗水、雨水有可能會進入到眼鏡的 USB-C 接口中。
説完操作,我們來聊聊星紀魅族 StarV Air2 的核心功能——單色光波導顯示。簡單來説,光波導技術是一種讓光線在極薄的透明材料内部反射,再通過光栅将影像投射到人眼的顯示技術。和曾經的光學棱鏡、半反射鏡方案相比,光波導技術能大幅降低鏡片的厚度和重量,讓 AR 眼鏡看起來和一副「正常眼鏡」一樣。
但因光波導方案需要用光栅來顯像,從外側觀察 StarV Air2 時,我們能明顯看到其鏡片上的光栅反射區網域;在眼鏡顯示畫面時,從特定角度甚至能觀察到鏡片光栅上的綠光,讓人意識到這并不是一副普通的眼鏡。
當然,StarV Air2 的「溢光」情況也和眼鏡顯示亮度有關:StarV Air2 采用的是單色光波導方案,顯示亮度極高,在 20% 亮度的情況下也保證户外陽光下的閲讀性。周末小雷特地帶着 StarV Air2 到石門森林公園體驗山路 AR 導航——無論是右上方的微信通知,還是正下方的地圖信息,都不會因正午豔陽而無法看清。
上圖為合成模拟效果,實際顯示亮度、清晰度非常高。
值得一提的是,StarV Air2 的導航模式調用的是眼鏡 App 中内置的導航模塊,這意味着我們不用打開第三方地圖 App,能直接用語音讓小溪設定目的地。另外,StarV Air2 也提供了三種不同的導航模式(步行、騎行、駕車),其中步行模式還會在畫面左下角顯示小型地圖,跟遊戲 HUD 差不多。
不過就實際體驗來説,用 StarV Air2 導航的體驗并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好:走動時人的頭部運動軌迹是相當復雜的,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平滑穩定」的畫面,全因人腦對視覺信号的「後期防抖」處理。但這個「後期防抖」并不适用于 StarV Air2 眼鏡的畫面,這導致移動場景下 StarV Air2 的畫面會有相當明顯的抖動。
一開始小雷也懷疑是自己行走方式的問題,但體驗後,小雷的另外兩名同事也給出了相同的反饋,其中一人更是表示「有點暈,之前從來沒覺得自己走路這麼晃」。當然了,這一問題也是目前業内 AR 眼鏡的通病。
StarV Air2 還有另一個問題:即使在 App 裏将顯示畫面位置調至最高,StarV Air2 整體畫面依舊偏低。如果在駕駛時使用 StarV Air2 導航,眼鏡的導航信息可能會和汽車儀表台重合,造成一定的視覺幹擾。而且 StarV Air2 的畫面焦點非常近,使用 AR 駕駛導航時,眼睛需要頻繁切換焦點,可能會對駕駛造成幹擾。
提詞器實拍,注意畫面高度偏低
除了導航,StarV Air2 也提供音樂、提詞器、翻譯、文字轉錄等功能,其中我覺得最實用的還是提詞器模式:StarV Air2 可以把 App 中導入的文本直接投射在視野下方,搭配自動翻頁功能,演講時非常實用。
只不過因 StarV Air2 畫面高度偏低,看提詞時眼睛會有明顯的「向下瞄」的動作。同樣的,在翻譯模式下一直盯着畫面下方的翻譯結果也會給對方留下注意力不集中的印象。
不過話又説回來,剛剛提到的這些「小遺憾」并不是 StarV Air2 產品的問題,而是整個光波導 AR 眼鏡的行業通病。在當前技術條件下,StarV Air2 能拿出如此高完成度的硬體,并基于光波導 AR 的特性為智能眼鏡賦予實用功能,在我看來已經相當不錯了。
説到實用功能,我還想再提一嘴 StarV Air2 的 AI:不同于需要眼鏡直接連接 Wi-Fi 才能使用 AI 功能的雷鳥 V3,StarV Air2 只要和手機保持藍牙連接,就能使用 AI 功能。
在語音對話和常用功能方面,星紀魅族的「小溪」确實比雷鳥的「小雷」要出色:小溪不僅響應速度更快,且上下文記憶能力也更好。只能説在 AI 互動方面,星紀魅族這種「手機品牌」确實更有經驗。
在給出具體購買建議之前,我們按照雷科技評價模版總結一下星紀魅族 StarV Air2 的整體表現。
優點:
1. 佩戴舒适;
2. 光波導顯示亮度高;
3. 滾輪操作準确率比觸控板更高;
4. AI 功能完善、語音識别準确。
缺點:
1. 光波導顯示容易受抖動影響;
2. 充電時眼鏡盒蓋必須開啓。
那麼,作為各自品類的代表,星紀魅族 StarV Air2 和雷鳥 V3 之間又該如何選擇呢?其實就小雷的個人體驗來看,StarV Air2 和雷鳥 V3 其實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競品:盡管兩者都是智能眼鏡,但卻以不同的方向拓展眼鏡的功能:
StarV Air2 用光波導技術賦予了眼鏡顯示的能力,讓眼鏡成為了手機的延伸;雷鳥 V3 在眼鏡上加入攝像頭,讓眼鏡朝着 Vlog 相機的方向發展。
那麼對用户來説,智能光波導眼鏡和智能拍攝眼鏡,究竟哪款更适合自己呢?小雷認為,如果你平時有拍 Vlog 的習慣,那智能拍攝眼鏡必然是更好的選擇——不同于手機和運動相機,智能拍攝眼鏡不僅能帶來沉浸式的第一視角,還帶來了「随時随地、一秒開拍」的能力,這種獨特的價值是非拍攝眼鏡和運動相機無法替代的。
但如果你沒有拍 Vlog 的習慣,那眼鏡的拍攝能力對你來説其實可有可無:畢竟智能拍攝眼鏡的畫質與手機差距實在太大,且智能拍攝眼鏡也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抓拍,用手機記錄生活更方便。
如果你屬于這一類用户,那 StarV Air2 這種智能光波導眼鏡對你來説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作為手機功能的延伸,星紀魅族 StarV Air2 的每一個功能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場。而在選購智能眼鏡這類日常裝備時,這種「讓錢花得值」的屬性,往往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