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上汽把卧榻之侧留给了华为,欢迎阅读。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王小娟
四年前,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一句," 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都交给华为,上汽就没有灵魂只剩躯体了 ",否决了与华为合作的可能。
四年后,在余承东多次强调 " 手中没有多余资源 "、" 仅能支撑 4 家合作伙伴 " 之时,上汽却将自主品牌这个大筹码 " 硬塞 " 进已是过载状态的鸿蒙智行模式,将卧榻之侧留给了华为。
这场跨越四年的破冰牵手,更像是商业理性对产业趋势的躬身。因为眼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对手——比亚迪。
当王传福带着智驾利剑狂奔而来,准备在规模优势的基础上,改写智能化的下半场格局之后,去年总销量被反超的上汽焦虑难掩;而定位成为 " 中国版博世 " 的华为也急需延伸生态、扩张战略版图来巩固市场地位。
可以说,二者合作是一场 " 强强联手 " 的相互补位,当华为的智能化下沉至最具份额想象力的 15 万级市场,结合上汽的供应链、海外市场优势的放大效应,有可能再次改写中国车市的格局。
敏锐的投资者先一步预见这场车圈巨震。去年 10 月底开始,上汽集团股价从 13 元 / 股的低位一路飙升至 21.3 元 / 股的高位,虽然后续有所波动,但仍稳定在 17 元 / 股上下,总市值逼近 2000 亿元。
赶在行业洗牌、出清的前夕,格局的衍变依旧如火如荼。
联姻
2 月 21 日,上汽与华为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協定。这是一场国内汽车产业跨世纪的联姻。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总裁贾健旭,华为汽车 BU 董事长余承东、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双方最高级别负责人悉数到场进行了签约。鉴于上汽对 " 尚界 " 的热情,外界多认为其将打入鸿蒙智行,成为华为的 " 第五界 "。
但官宣中没有过多着墨于合作细节,也未提具体合作模式。要知道,上汽是华为合作的车企中,行业资历、销量规模、影响力都最强的一位。
这也决定了,此次合作不会照搬原先的模式,而是会根据双方优势,进行创新合作。官宣中明确表示:" 双方将共同探索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汽车产品。"
尽管此前双方对合作传闻保持缄默,但敏感的市场早已从蛛丝马迹中窥见端倪。上汽集团已于今年年初密集申请注册 " 尚界 "、" 上汽尚界 " 等商标,虽然商标仍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但 " 尚界 " 与鸿蒙智行 " 四界 " 矩阵的命名逻辑一脉相承,是一个强烈的联姻信号。
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在产品定义、功能开发、品牌定位、营销策略等方面的话语权会有所调整,按具体车型而定。不过合作车型将使用鸿蒙智行的完整解决方案,也会进驻华为门店和现有 " 四界 " 共享渠道。
合作的第一款车将以荣威旗下内部代号 "ES39" 的车作为雏形,依托上汽星云平台,华为将运用其产品与营销经验重新打磨产品,引入华为智舱和智驾,预计在今年 Q4 上市。
据了解,新品牌将覆盖 15 万 -25 万元售价区间,有望成为定价最亲民的一 " 界 "。而这一价格区间也是鸿蒙智行产品的首次尝试,对上汽和华为双方都具有特殊意义。
事实上,从去年 7 月更换掌门人后,整个上汽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也始于此,下半年关于上汽集团总裁带队与华为方面洽谈的消息不绝于耳,小鹏重塑滴滴原型车 " 莫娜 " 一炮走红的例子仍历历在目,双方选择用 " 半成品 " 迅速出拳也顺理成章。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位是智能时代的王牌军,一位是国内汽车的超级巨头,上汽与华为的联姻可能是一场重构智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双向奔赴。
鸿蒙智行在 25 万元以上甚至百万级别的市场布局都已完成,对于用户最为广泛、也是厮杀最为激烈的 20 万元以下智能汽车市场,何尝不需要一个在全产业链具备深厚经验、成本优势的伙伴?
焦虑
过去 40 年间来,上汽集团一直都是国内车企的翘楚之一,庞大的体量、云集的品牌、优秀的产品和成熟的链路,让上汽集团连续 18 年蝉联国内汽车公司销量第一。
但在愈发诡谲的竞争环境下,上汽压力陡增。去年,比亚迪以 427 万辆的年销成绩成为中国车企销量冠军,上汽集团的销冠纪录被终结。
这一年,上汽集团总销量同比下滑了两成,虽自主品牌成功扛下销量大旗,智己、荣威飞凡、MG、大通、五菱、宝骏等销量总和 241 万,占集团总销量 60%。但主力却是主打性价比的五菱品牌(134 万)和专注海外的名爵品牌(70 万),叠加价格战压力,集团归母净利润缩水约九成。
合资的燃油车销量减退、自主新能源品牌还未能成功接棒,但市场竞争已进入出清阶段,上汽破局已是迫在眉睫,它急需一剂强心针提振士气。
去年,贾健旭接任集团总经理后,就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所押注的,正是上汽乘用车板块。其目前核心任务是扩大自主品牌在市场的份额,快速收复份额失地。
10 月末,荣威与飞凡合并,打响了资源整合的第一枪。随后,上汽集团通过 " 大乘用车战略 ",已经将荣威、MG、智己、飞凡四大品牌的研发、供应链与海外业务进行全面整合,打造了中国汽车业首个 " 研产销一体化 " 超级平台。
至此,上汽集团确定了构建大单品的开发模式,通过平台化、规格化,把单品规模做大,把成本降低。但收拢、提效、聚力还只是第一步,在竞品百花齐放、卖点满天飞的当下,贾健旭需要为上汽找到更大的声量,贴上耀眼的标签。
而华为正有这样的优势。
" 起死回生 " 的问界 M7、搅动 BBA 利润堡垒的 M9,这些奇迹证明了华为点石成金的超能力,也一举让赛力斯在去年扭亏为盈又市值暴涨,逆袭成为车圈顶流。更重要的是,华为的 " 魔力 " 已经在北汽享界、奇瑞智界和江淮尊界身上得到复现,这说明问界的成功并非偶然。
华为对爆品逻辑的分析,以及对产品、车机系统、底盘等各类技术的快速迭代,是传统车企所不足的,也是鸿蒙智行能获得销量的原因。毕竟,在新车频出的时代,用户都希望买到最新的产品,体验最新的技术,而如何跟上行业潮流,保持市场热度,是一款车能否持续生存的重要因素。
眼下,比亚迪强大的用户基础,会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改变消费心理。低价车型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游戏,未来将更新为以智能化能力为首的全方位产品竞争。上汽需要科技、产品和品牌力的全方位加持,才能顶住比亚迪的猛烈攻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 尚界 " 入列之后,上汽集团大乘用车板块将在智己、荣威飞凡、MG、上汽通用五菱四大品牌基础上形成更完善的布局,填补 15 万 -25 万元主流市场、以智能化为卖点的新能源产品布局空白,在全民智驾时代抢占先机。
重构
如果说,上汽牵手华为是为了破局,华为选择上汽则是其生态位补全的阳谋。
去年,鸿蒙智行以 44.4 万辆的成绩在造车新势力中傲视群雄。但仔细拆解可以发现," 四界 " 齐聚的背后,却唯有问界担起 85% 的销量大梁。产品角度来看,从新款问界 M7,到问界 M9,华为打造爆款车的能力毋庸置疑。
余承东深知,在智能化大背景下,产品的整体价格向下是大趋势。强调科技平权的低价位产品,是高价位豪华产品的智能化平替,也是近几年来汽车市场可持续成功的两个主要方向。问界、尊界等皆是在 " 吊打 " 百万、千万豪车的口号下成功出圈的。
对于华为来说,或许高价位运营的策略可以持续,但要想真正迅速扩大其智能化技术的市场广度,优质的中低价位主流市场产品的快速引入是难以回避的必修课。
自华为 2019 年高调进军汽车行业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 300 亿元。对应的成果是,营收正在以每年至少翻一倍的速度增长,2024 年上半年,华为车 BU 营收破百亿,净利润为 22.31 亿元。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而言的确骄人,但对于年营收超过 8000 亿元的巨头华为而言还远远不够。
" 华为的车造得再好,充其量就像手机一样,占到百分之一二十的份额,"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直言道。只能从中国每年 3000 万新车销量的蛋糕里分一块,即使中国市占率最高的品牌大众汽车,市场份额也没有突破 20%。
华为的雄心是成为 " 中国版博世 ",后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年营收超 500 亿美元。只有在这个市场打开局面,快速突破智能软硬體年装机量百万大关,甚至向两百万的水平靠近,华为智能的底层优势才会被真正确立,汽车业务的天花板才能被真正打开。
但眼下,华为的对手正快速发力。随着比亚迪、长安、吉利等吹响智驾平权的冲锋号,7 万元就能搭载智驾套装、10 万元配上了激光雷达,华为高端智驾所面临的压力不小,余承东在微博火速发文,直言 " 智能驾驶的凑合能用,和好用、好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成了华为的当务之急。此时回顾来看,在主打年轻人、价格在 25 万元以下的细分市场,鸿蒙智行还没有爆款。在不亲自下场造车的前提下,华为需要一个体系化、国际化、成本能力都更到位的战略合作伙伴。
此时,上汽就是那个最佳人选。这家国内的巨无霸车企,有着华为前 " 四界 " 合作车企所不具备的优势,产业链布局最成熟且完善、对拓展海外市场颇有经验和收获。
想象力由此打开。在创新模式下合作的 " 尚界 ",将会是比现有四界销量都要更大、且具备 " 生而全球 " 的特点。新品牌将会拥有让现有 20 万元以下智能汽车市场 TOP3" 集体焦虑 " 的实力。官宣中所说 "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汽车产品 ",或许不会是一句空话。
两巨头联手,正酝酿着一场大反攻,而这可能也将进一步重构国内汽车市场的格局。
不过,这场庞大叙事的背后依旧藏有诸多变数。大家关心的是,问界在 50 万以上市场、智界在 25 万以上市场的成功,能否在上汽与华为合作的全新品牌身上得到复制,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华为朋友圈," 尚界 " 的独特性是否会被大幅稀释?
对贾健旭和余承东来说,这些顾虑都是后话,箭已在弦不得不发。因为他们深知,在当下能看清现实,且不固守成规、敢于用创新的思维和行动进行破局,才会成为下一轮牌桌上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