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理想不养闲人,牛马需要迁徙,欢迎阅读。
文|鐵西區的李子
一
宋紫薇从理想离职闹得这么沸沸扬扬,这事十分诡异。事实上她离开 iQOO 加入理想登上热搜就已经很诡异。
从职位上讲,她毕竟只是产品经理,对就职公司的重要性而言毕竟有限。要知道理想一年多以前刚刚经历过沈亚楠辞职,那可是理想的绝对元老,辞职时还担任公司总裁和董事,甚至还是持股比例超过 5% 的股东。但是和宋紫薇比起来,沈亚楠的离开几乎是静悄悄。
宋紫薇的成名也同样不寻常。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她在科技与汽车的媒体圈里是个大明星,但人们谈起她时,说的不是其参与了某款产品、进行了怎样的产品定义,而是谈她在发布会上的精彩演讲、她在社交媒体上十分活跃、甚至她的穿着——可见科技与汽车行业铁直男确实够多——相比于产品经理,她似乎更像是一名市场部高管。
还是姑且抛开这些不寻常之处,看看她的理想生涯吧,她为什么会加入理想,又为什么会离开理想。
后一点或许更好解释,在理想汽车里,李想就是最大的产品经理,在整个本土新造车领網域里,理想也是创始人意志主导性最强的一家;同时,理想又是最在意效率的一家,还记得几年前它们刚刚推出 ONE 时吗?它们把品牌名字由 " 理想智造 " 改成了 " 理想 ",理由竟然是 logo 少两个字省了车身镀铬的钱。
那么宋紫薇的离开就很好解释了,很可能是,她对产品定义的思路与李想的分歧越来越大。在创始人主导的公司里,一名员工要是唱反调,那能力再强也没用,下场注定是走人。
来自电影《异形:契约》
更有探讨意义的则是宋紫薇为什么加入理想。这事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从宋紫薇、也就是科技从业者的角度,当下最热的领網域是 AI,最落地又最热的领網域则毫无疑问是汽车,而手机与其它细分领網域却不够热甚至预冷。因此汽车领網域成为科技人才理所当然的最优去处。
从理想、也就是汽车公司的角度,它们进入汽车领網域的契机是汽车行业转型,新能源的转型,智能化的转型。但人人都知道,当下产学研整个一条线上,关于智能汽车还处在并不成熟的阶段,真正严丝合缝的高校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专项人才与毕业生更少。因此科技行业、特别是手机行业中的优秀员工当然是重要的人才牧场,牛马主要从那找。
二
近期汽车行业里另一个颇为受人关注的人事任命——虽然与宋紫薇离职的轰动效应不可同日而语——是玛莎拉蒂中国任命于瀚邦担任总经理。
于瀚邦即便在本土汽车领網域也仍属神秘人物,目前各家媒体对其最细致的介绍也只停留在 " 曾先后在捷尼赛思中国、上汽 MG 欧洲以及上汽大众等知名车企担任要职 "。但这不妨碍我们从这短短一句话中推出些许重要信息。
按照上面那句话的表述顺序,看得出他的职业经理大概是从捷尼赛思中国到上汽 MG 欧洲再到上汽大众,从公司业务规模来看,这也符合职业上升的规律。那么就可以推出,是其在上汽 MG 欧洲的工作经历让他得以被调往更重要的上汽大众,也得以让他得到玛莎拉蒂中国的任命。
截图自 MG 英国官网
上汽 MG 此前在欧洲有着惊艳的表现,还成为欧洲提高中国汽车关税的重要因素之一。欧洲汽车如今在全球市场的总体疲软,当然会让它们产生自我怀疑,这怀疑会从产品蔓延到品牌、再到技术、甚至到团队、到管理层。
年轻的于瀚邦执掌玛莎拉蒂中国或许只是个开始,这种任命将来未必不会在亚洲之外上演。
三
还记得 ID 系列问世时的重重困境与迪斯的折戟吗?
其在大众不如意的结局,原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开发及推出 ID 系列时的无力,而当中最大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軟體原因。即便迪斯为大众专门设立的軟體部门,也不能说它们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ID 如今距离重回大众荣光也仍有一定距离。
大众与其 ID 系列当下的处境,与欧洲科技行业的处境当然有极大的共性。事实就是在科技行业,欧洲企业并不强势,与强势根本不沾边。这当然并不是因为欧洲没有够水准的科技人才,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组织方面。
欧洲的科技公司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硅谷文化的土壤,996、007 就更不用说了。仅仅有人才当然不够,让团队真正成为高效率的组织才是根本。
欧洲工人经历了几百年的权力争夺,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成为如今职场文化相对最健康的区網域,难道要倒退?从欧洲工人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是倒退。
但站在那些 996 与 007 大行其道地区员工的角度来说呢,如果组织文化形成交流,除欧洲之外,其它地区那些不健康甚至恶劣的工作文化却会得到改善。
四
宋紫薇从 iQOO 去到理想,是因为科技人才与汽车公司有双向选择的基础。
于瀚邦就任玛莎拉蒂中国总经理,是因为中国汽车领網域职业经理人与欧洲车企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基础。
欧洲车企毫无疑问是汽车领網域的老钱,以往它们内部有话语权的高管岁数一个比一个大。那些家伙懂不懂科技,接受度有多高,这些都是未知数;更严重的是,那些家伙肯定不懂 ins、tiktok,对社交媒体的接受度更低。
曾经的欧洲汽车高管,不仅仅对转型力不从心,对营销也已经难有贡献了。
来自《成长的烦恼》S5
另一个大背景是,以上汽 MG 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越来越畅销;欧盟提高中国汽车关税,希望中国汽车公司在当地建厂带动就业与税收,而中国车企也有出海愿望,多家公司已有欧洲建厂的计划。
因此可以得出近乎肯定的推测:
将来会有更多中国汽车公司的员工伴随品牌出海前往欧洲就业,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土员工前往欧洲,其中的佼佼者会受到欧洲企业的关注,像于瀚邦那样上任要职,甚至在欧洲车企的本土业务部门担任高管。
就比如,欧洲车企最需要组织改革的軟體部门。
五
再站在宋紫薇离开理想的角度,本土车企与欧洲车企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上文中提到过,本土车企从手机等科技行业挖人才,更看重与占据主导权的创始人的配合度。而在欧洲,情况会复杂很多,因为那里绝非 CEO 一手遮天,仅仅董事会就有家族、财团、工会甚至政府等多股势力。
要在中国新造车公司功成名就,高管最需要的是效率与执行力。然而要在欧洲车企取得成功,更重要的则是协调和组织能力,要对董事会有所交代,还要和企业内的不同势力能够形成至少能推进下去的合作。
如果设想成为现实,之后就会有值得期待的未来——
中欧职场文化得以通过高管之间的交叉就职得到更充分地交流,我们的职场文化与薪酬水平当然也会向欧洲车企的水平靠近。过去是纯粹牛马,接下来,至少会更人性化一些。
封面来自电影《恶世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