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蔡学飞:酒企扎堆生肖酒,不为盈利或为品牌,欢迎阅读。
中新经纬 1 月 9 日电 题:酒企扎堆生肖酒,不为盈利或为品牌
作者 蔡学飞 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分析师
近日,贵州茅台的生肖酒 " 龙茅 " 被火热抢购,在非官方的电商平台出现高溢价。生肖酒是否具有 " 投资 " 价值?近年来多家酒企加码推出生肖酒是看中 " 经济利益 " 吗?
蔡学飞
生肖酒为何出现 " 投资热 "?
根据报道,官方指导价 2499 元一瓶 ( 500ml ) 的 " 龙茅 ",在某电商平台已被炒到了超 7000 元,若以该价格计算," 龙茅 " 已较官方指导价溢价超 5000 元。应该说,溢价背后是有一定的价格规律,但生肖酒如此高的溢价是难以持续的。
目前龙年生肖酒主要满足了一部分品牌粉丝以及品质发烧友的需求,在尝新、收藏与投资市场走热,并且被市场中间商炒作,所以可能出现了价格的 " 畸形 "。生肖酒的价格是供需关系决定的,虽然社会消费流行趋势瞬息万变,但是根本上还是源于生肖等民俗传统文化。龙是比较吉祥的生肖,更是带有富贵、皇家文化元素,具有很强的祝福意味,也有很强的社交消费暗示作用," 龙茅 " 背后有茅台品牌赋能、酱酒工艺品质支撑以及相关的营销推广配合,销售走热是情理之中。但是理性来看,酒类消费具有节点特征,春节之后,随着龙年生肖酒的供应正常化,以及市场回归理性,价格预计会有所回落,这些都是正常的商业规律结果。
推出生肖酒的并不只有茅台,事实上,自 2023 年 12 月以来,五粮液、舍得、泸州老窖、郎酒、古井贡酒等酒企,已先后推出龙年生肖酒。部分品牌生肖酒在推出后都出现了一定的溢价。而从市场经验看,过往生肖酒推出后通常会遭到市场炒作后价格虚高。以 2023 年 " 兔茅 " 为例,其正式发售前夕,第三方平台的预约报价最高曾达到 6000 元,但正式发布后不久,报价随即回落至正常水平。这也提示普通消费者,对生肖酒不必急于 " 尝鲜 "。
生肖酒不为盈利,或为品牌
目前生肖酒有大约 200 亿的市场规模,已经成为中国酒企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方向,主要满足消费者礼赠、收藏、品鉴与投资消费市场。从消费端看,生肖酒受追捧,背后既有节庆礼品馈赠的现实需要,也有对于生肖酒稀缺品质的尝新,更有对于生肖酒文化收藏等的需求。对于酒企而言,生肖酒更多的还是文化纪念酒,属于一种文创产品,虽然在核心市场有一定的消费容量,但是缺乏全国性销售的基础;而且生肖酒往往价格较高,消费场景比较单一,并非酒企盈利的主力,而更是酒企充实品牌文化内涵、迎合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尝试。
为品牌以及产品的文化内涵加码,已经是近年白酒企业发力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酒本身就是民俗文化产品,生肖又是中国人重要的民族文化内容,并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可以说具有很强的纪念文化价值与意义,也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因此,酒企发力生肖酒可以丰富产品结构,扩宽消费群体,并且充实品牌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产品需求,并且在存量市场开辟新的增量空间,符合目前酒类消费多元化的趋势。目前酒类市场挤压严重,积极开发生肖酒可以预热市场,为春节销售季做市场铺垫,还可以通过抢占话题增强品牌热度。
不过,生肖酒也存在一定差异化不足的问题,或影响塑造产品、酒企品牌的能力。酒企想要真正抓住生肖酒的 " 文化价值 " 赋能品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生肖酒最根本的价值来源是企业本身的品牌价值,所以归根结底,酒企应该回归产品和品牌本身的建设;其次,生肖酒未来的延展方向应是以结合地網域民俗文化,产区文化、品牌与品质文化为特色,立足当代,突破传统,满足消费者更多元的消费需求,比如一些酒企的生肖酒创新,从品牌文化、酒体风格、包装设计,以及销售形式方面都进行了差异化的设计,为酒行业的生肖酒品类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方向与参考。再次,酒企要想在文化品牌上实现创新,要先做好生肖文化的深度挖掘,可以探索跨界,做好与时尚热点事件的嫁接融合,这些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向。最后,生肖酒主打的是 " 稀缺 " 概念,酒企一定要做好生肖酒的发售、限量供应、增值投资的相关服务工作,让酒真正具有价值和品牌效应。 ( 中新经纬 APP )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部門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作者:郑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