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中国美妆老大易主,欢迎阅读。
后来者珀莱雅 2023 年上演了大逆转的戏码,夺下了中国美妆老大的宝座,把年营收 " 落后 7.21 亿元 " 改写成 " 领先 23.07 亿元 ",自此珀莱雅在营收、利润、市值三个方面全超上海家化。但与国际美妆巨头欧莱雅相比,珀莱雅目前还是个小弟,前者一个季度的营收是珀莱雅一年营收的将近 10 倍。
作者 | 李丹
编辑 | 陈芳
运营 | 一帆
营收整整多出 23 亿
" 草根逆袭 " 的故事,终于在美妆圈上演。
4 月 18 日下午,珀莱雅披露 2023 年业绩:营收同比增长 39.45% 至 89.05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6.06% 至 11.94 亿元。亮眼数据一落地,中国美妆老大正式易主。
这是继市值、利润反超之后,珀莱雅在营收上又甩出 " 老大哥 " 上海家化一个身位,营收整整比上海家化多出了 23.07 亿元,是后者的 1.34 倍。
根据上海家化早前公布的数据:2023 年,其营收同比降低 7.16% 至 65.98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5.93% 至 5.0 亿元。
逆袭本身,算不上出人意料。半年多前,两家先后披露半年报,上海家化只比珀莱雅多 247 万元,外界对此早有预期。但此番珀莱雅不光营收首超上海家化,差距还一下子拉大到 23 亿,这却出乎业界预料。4 月 19 日,珀莱雅开盘一度涨超 4%,最终报收 103.6 元,涨 0.14%,总市值为 411.04 亿元。
自 2017 年上市以来,珀莱雅大部分时间拿的是 " 追随者 " 剧本。2017 年至 2021 年,其营收一直大幅落后于上海家化,差距分别为 47.05 亿元、47.77 亿元、44.73 亿元、32.8 亿元和 30.13 亿。2022 年开始,珀莱雅猛踩油门,先是将差距缩小至 7.21 亿元,之后一个完美转身,把年营收 " 落后 7.21 亿元 " 改写成 " 领先 23.07 亿元 "。
拆解财报来看,珀莱雅向上、上海家化向下的叙事里,有三个关键词:双 11、渠道和品类。
双 11 是美妆品牌冲全年业绩、变相打广告的关键一役。有从业者曾告诉「市界」,双 11 大促期间,品牌方不仅会砸钱加单,有的甚至花钱减少竞品的曝光。" 全网第 1 的战报就值上千万,相当于打广告。"
目前来看,珀莱雅是双 11 的最大赢家。2023 年更是摘得天猫美妆榜桂冠。这使得 2023 年四季度珀莱雅录得 36.56 亿元营收,占到全年营收的 41.06%,一举推高了业绩。
作为对比,上海家化双 11 表现平平,2023 年四季度营收仅为 15.06 亿元,占全年营收的比例为 22.83%,比同期珀莱雅的数据少 21.5 亿元。两者全年的业绩差距几乎都来自于此。
进一步推演,珀莱雅、上海家化在大促期间的表现差异,又和渠道脱不开干系。
按渠道划分,2023 年,珀莱雅来自线上渠道的营收为 82.74 亿元,占比 93.07%。珀莱雅在财报中称,公司营收增加主要系线上渠道营收增长所致。
而上海家化,则把营收下滑归咎给了渠道:" 上海家化虽经历几年持续调整渠道结构,目前线下占比仍然较高 "" 报告期,公司线下业务承压,主要体现在商超渠道受行业闭店潮影响,百货渠道主动降低社会库存等 "。
" 上海家化品牌多,线下除了专柜、化妆品专营店等渠道,还有母婴店、大卖场、商超渠道。线下渠道多、线上渠道又不得不重视,上海家化必然会付出更多的销售费用。" 有分析曾如是形容上海家化的渠道之困。
再加上品类方面,珀莱雅以高毛利的护肤品为主,上海家化品类众多,个护家清、母婴品类毛利率分别只有 58.44% 和 52.24%,诸多因素叠加,上海家化盈利能力也比对手差出一截。
2023 年,两者在归母净利润方面相差 6.94 亿元,珀莱雅是上海家化的 2.39 倍;毛利率方面,珀莱雅为 70.0%,上海家化为 58.94%。
一上一下的种子早就埋下了
作为第一家上市的本土美妆日化企业,上海家化曾被寄予厚望。一位投资者回忆,"10 多年前,无论是行业地位、营收增速还是管理团队,上海家化都是顶配 "。
相较而言," 草根出身 " 的珀莱雅,早期没承载太多期许,但因为接连踩中风口,逐渐活成了消费和资本市场的 " 香饽饽 "。
2020 年 1 月 16 日,曾任上海家化董事长,素有 " 家化教父 " 之称的葛文耀发布了一条微博:" 今日珀莱雅的股票市值 206.6 亿,超过上海家化。" 当天,珀莱雅涨 6.44%,总市值 213 亿元,超过了上海家化的 206 亿元市值。而截至 2024 年 4 月 19 日收盘,珀莱雅比上海家化多 291 亿元,前者是后者市值的 3.4 倍。
但两者之间 " 渐行渐远 " 的种子,更早便埋下了。
如今浏览上海家化官网,其 " 定期报告 " 披露一栏,最早只能追溯到 2014 年财报。而这家百年企业,早在 2001 年就挂牌上交所,是国内化妆品行业的首家上市企业。2014 年,外部职业经理人入主上海家化。
葛文耀与中国平安争斗的过往,不少业内人、股民还记忆犹新。2011 年,国有企业体制对上海家化的发展形成制约,葛文耀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突破机制束缚。资本实力雄厚的中国平安成为首选。一年 " 蜜月期 " 之后,双方开始在股权激励、地产处置、品牌投资等方面矛盾频出,最后以葛文耀被罢免而告终。
" 葛文耀在职期间,上海家化没有确立起决策机制,以及组织传承机制。以至于,中国平安任命的三位职业经理人,都试图凭借已有认知,重新定义上海家化。" 日化美妆专家白云虎曾如是向「市界」感慨。
具体到战略取舍上,强生医疗背景的谢文坚,任期内暂停将玉泽、双妹两个品牌投入市场,因为两者研发周期太长;来自维达国际的张东方任期内,上海家化大力加码母婴市场;有欧莱雅工作履历的潘秋生任期内,玉泽、双妹又重新得到重视。
上海家化的掌舵者们,用将近 10 年时间进行彼此的纠偏。但上海家化之外,美妆日化江湖早已换了人间。
作为乘势而起的代表,珀莱雅一路拾级而上,靠的是三把 " 利器 ":渠道、大单品和营销。
早在 2012 年,珀莱雅就成立了专门负责线上渠道的公司。2017 年成功上市后,公司开始大力布局电商领網域,当年,线上业务占比为 36.08%,3 年后的 2020 年,占比达到了 70.01%,之后更是不断强化,牢牢抓住了电商红利期。为了打通整个营销链路,珀莱雅还先后投资了不少 MCN 机构。
相较于线下,线上渠道更容易打造爆品。而在 " 大单品 " 范畴里,珀莱雅专门选择了抗衰、精华赛道,不仅契合了成分党、功效党风口,还能通过迭代不断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推高客单价。
接下来的 2021 年,珀莱雅成功捆绑上一个现象级营销概念——早 C 晚 A。通过推广," 早 C 晚 A" 的风吹过各大电商平台,不仅把珀莱雅吹进各类销售榜单,还让公司的销售额不断攀升。
纵观珀莱雅,以及其他国货美妆品牌的崛起,多少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有业内人士就表示,鉴于新媒介、新平台、新概念诞生早期,内容生产者少、平台竞争小,先入局的品牌能以更低的渠道价格沉淀快速增加的客户流量。
但与此同时,忙于内部纠偏的上海家化,无暇顾及,没能赚到 " 认知以外的钱 "。
离欧莱雅的差距还很远
"2023 年,我们对标行业领先的竞争对手,反思了导致过去一段时间家化业绩落后的主要原因,在公司战略、组织架构、营销创新、人才梯队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顶着巨大压力,做出了重大调整。" 财报开篇,上海家化现任董事长潘秋生,附上了长长的一篇致辞。
现年 50 岁的潘秋生,于 2020 年 4 月成为上海家化的第三任职业经理人。大股东中国平安对这位继任者颇为满意。相关介绍里,不乏 " 熟悉化妆品行业 "" 曾在欧莱雅集团担任高级管理职务 "" 善于渠道战略转型 " 等褒奖之词。
在美妆圈,法国欧莱雅是如同 " 参照物 " 般的存在。其收购史、盈利能力、研发水平,如今还在被同行们反复揣摩。珀莱雅高层也不吝在公开场合开麦,称要继续像欧莱雅一样," 推大单品策略,搭建品牌矩阵 "。
但不得不承认,有 " 欧莱雅旧臣 " 潘秋生助阵的上海家化,一度越活越像一家传统日化企业。
2023 年上半年,上海家化个护家清类(主要是六神、家安)营收占比,仍然在历史高位的 47.59%,远高于其 24.06% 的护肤类营收占比。日化产品能护住基本盘没错。但 " 六神们 " 卖得多了,也无益于上海家化整体的盈利能力。
好的迹象是,2023 年年报里,上海家化有了一些明显变化,尤其在品类上:2023 年,除了护肤品类,上海家化在个护家清、母婴、合作品牌上的营收占比均有所减少,降幅分别为 4.88%、13.35% 和 37.00%。
调整的背后,指向了上海家化 " 想更像美妆集团 " 的意图。" 未来几年,要向高毛利、高增速、高品牌溢价的品类进行聚焦 ",潘秋生在财报里表示,这意味着公司会主动舍弃 " 三低 "(低毛利、低利润、低品牌溢价)业务,逐步提升美妆业务占比。
此外,潘秋生还透露,为了更好做运营和数字化,上海家化从宝洁、欧莱雅等公司挖了不少人。
如今的上海家化,走在了珀莱雅曾经的路上。想当年,为了让营销匹配线上渠道特点,珀莱雅也是 " 挖人 " 先行,找来曾在宝洁任职的营销资深人士叶伟,出任首席营销官。
而问鼎国货美妆老大的珀莱雅,也有了新的课题和追逐对象。
4 月 19 日,欧莱雅披露 2024 年一季度财报:销售额同比增长 9.4% 至 112.4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866 亿元。简单理解,欧莱雅一个季度的营收,是珀莱雅一年营收的将近 10 倍。差距显而易见。
" 从全球范围看,单一品牌的营收天花板在 10 亿美金左右。" 有业内人向「市界」坦言,珀莱雅接下来的挑战,在于多品牌发展," 考验的是组织能力能否复制、激励机制是否有效 "。
目前珀莱雅旗下有 8 个品牌,涵盖护肤、彩妆、洗护等领網域,但扛起营收大旗的仍旧是主品牌珀莱雅。2023 年,其营收占比为 80.73%。作为对比,欧莱雅旗下品牌超过 30 个,经营足迹遍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在品牌矩阵、经营范围背后,更深层的差距在于品牌积淀、研发积累。
" 国外品牌和本土品牌的打法有根本差别。像是雅诗兰黛、欧莱雅,一开始会给消费者树立调性,不断传播品牌历史、美誉度,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国货走的是爆款思路,先推出一款性价比特别高的产品,不断积累沉淀,再回过头来讲品牌故事。" 有从业者曾告诉「市界」。
研发端,不同于欧莱雅有玻色因这个 " 原料王者 " 坐镇,珀莱雅搭上 " 早 C 晚 A" 的风潮,更多还是用 " 浓度高 "" 有性价比 " 取胜。其大单品,虽说销量数据亮眼,但也才上市三四年,处于被市场和时间检验的阶段。
无论是讲述品牌故事,还是研发端继续发力,夯实原料、配方实力,珀莱雅都还道阻且长。
透过 2023 财报,外界能看到 " 珀莱雅全面超越上海家化 " 的事实。财报之外,上海家化重新追赶珀莱雅,珀莱雅向欧莱雅靠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市界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