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高榕马晓宇:AI+硬體,世界变局下的中国机会,欢迎阅读。
文|任倩
今年 37 岁、从 2015 年回国做投资的马晓宇算是出海领網域的 " 老炮了 "。
他是中国第一批去印度、且专门看印度纯本土项目的投资人;五年间,走访过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十几个国家考察市场;2018 年加入高榕后,他曾在投资 Opay 和 Advance.ai 等项目上证明了自己的眼光,也都做了非常快的决策和推进,除了对创始人的判断,还得益于他过往在非洲和东南亚的考察和积累,以及对于本地化机遇、竞争关系的理解。马晓宇的过往代表案例还有 Grab、店小秘、Aventon、凌迪、Wiz.ai、YOU 美妆等。
马晓宇的下一站是北美,之前他也在美国的贝莱德总部工作过 5 年。他告诉「暗涌 Waves」,AI+ 硬體有可能成为将来属于国内玩家出海的新一波机会。
以下为马晓宇观点摘要:
1、今年 CES 明显感受到了 "AI" 的浓度,欧美日韩的巨头都在 all in AI,探索各种结合点。当然,中国品牌的力量依然不可忽视,除了 3C 配件传统强项,也看到庭院机器人,ebike,储能,AR 等领網域的 dominance 程度。相比于日韩的巨头独大,中国厂商有很好的梯度感,中坚力量非常厚实。
2、不过整体比较下来,出海品牌真正的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看到更多公司在从成本优势切入转向产品创新和品牌定义,但文化内核和 forward looking 的前瞻布局能力还有较大差距。总之,一方面感受到大家对 AI 的重视度之高,同时也缺乏亮眼的 AI native 硬體产品,就像同行的朋友们感慨的,这种青黄不接,也说明我们正处于 AI+ 硬體的创新周期的早期,将来更多的大机会,令人期待。
3、对于中国投资人和企业来说,"AI+ 硬體 " 有可能成为 2024 年甚至未来的一波新机会。AI 作为主导的角色、硬體为辅,在新场景解决新问题。以 AI Pin 为例,未来的硬體在真正的智能化基础上,通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我们熟悉的一切都会从人类的角度感知世界,不断衍生出全新形态的产品,并持续反哺 AI。
4、AGI 的浪潮杀进去总是没有错的。但如何避开虚假的风口?还是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产品和服务是不是带来价值了?到底解决用户 / 企业什么问题了?是前所未有的新价值,或 10 倍级的效率提升?这也是我们投资的重要出发点。
5、这两年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出海都不再是需要长时间斟酌的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当出海的维度变成全方位的,这里面就蕴藏着巨大机会,以前只是业务全球化,现在要做到真正的公司层面的国际化。
6、企业出海行为越来越自驱动,有的为了活下去,有的出于分散风险考虑,还有的想抓住海外增量机会。我明显感受到,更多的企业也不单纯做样子给投资人看,而是踏踏实实去赚钱,多了一份做生意本该有的样子。
7、以前 APP 出海的套路是去到一个新兴市场先把 DAU 做起来,因为移动端渗透率低、流量占据红利,获客非常便宜,要抓大增量。但今天,流量和资本红利缺失,更典型的 PMF(Product Market Fit)的是在高 ARPU 值国家——推出一个好的产品,直接用订阅的方式让用户付费。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增量型打法——起量之后再考虑变现,现在的企业 day one 就把商业化思考、盈利模式融入到产品形态中。
8、AGI 时代,我们希望创始人有非常强的技术认知,且产品能力能撬动技术杠杆,还要根据不同企业类型、不同区網域做具体判断,需要因地制宜,一招鲜吃遍天是比较困难的。
9、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能力是第一性,AGI 时代技术能力是第一性。今天要有更强的供给侧视角,每一次新模型的推出、底层技术的快速迭代都能将很多过往的东西覆盖掉,模型即产品,不能在巨头的延长线上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