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高榕馬曉宇:AI+硬體,世界變局下的中國機會,歡迎閱讀。
文|任倩
今年 37 歲、從 2015 年回國做投資的馬曉宇算是出海領網域的 " 老炮了 "。
他是中國第一批去印度、且專門看印度純本土項目的投資人;五年間,走訪過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十幾個國家考察市場;2018 年加入高榕後,他曾在投資 Opay 和 Advance.ai 等項目上證明了自己的眼光,也都做了非常快的決策和推進,除了對創始人的判斷,還得益于他過往在非洲和東南亞的考察和積累,以及對于本地化機遇、競争關系的理解。馬曉宇的過往代表案例還有 Grab、店小秘、Aventon、凌迪、Wiz.ai、YOU 美妝等。
馬曉宇的下一站是北美,之前他也在美國的貝萊德總部工作過 5 年。他告訴「暗湧 Waves」,AI+ 硬體有可能成為将來屬于國内玩家出海的新一波機會。
以下為馬曉宇觀點摘要:
1、今年 CES 明顯感受到了 "AI" 的濃度,歐美日韓的巨頭都在 all in AI,探索各種結合點。當然,中國品牌的力量依然不可忽視,除了 3C 配件傳統強項,也看到庭院機器人,ebike,儲能,AR 等領網域的 dominance 程度。相比于日韓的巨頭獨大,中國廠商有很好的梯度感,中堅力量非常厚實。
2、不過整體比較下來,出海品牌真正的國際化依然任重道遠。我們看到更多公司在從成本優勢切入轉向產品創新和品牌定義,但文化内核和 forward looking 的前瞻布局能力還有較大差距。總之,一方面感受到大家對 AI 的重視度之高,同時也缺乏亮眼的 AI native 硬體產品,就像同行的朋友們感慨的,這種青黃不接,也說明我們正處于 AI+ 硬體的創新周期的早期,将來更多的大機會,令人期待。
3、對于中國投資人和企業來說,"AI+ 硬體 " 有可能成為 2024 年甚至未來的一波新機會。AI 作為主導的角色、硬體為輔,在新場景解決新問題。以 AI Pin 為例,未來的硬體在真正的智能化基礎上,通過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我們熟悉的一切都會從人類的角度感知世界,不斷衍生出全新形态的產品,并持續反哺 AI。
4、AGI 的浪潮殺進去總是沒有錯的。但如何避開虛假的風口?還是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產品和服務是不是帶來價值了?到底解決用戶 / 企業什麼問題了?是前所未有的新價值,或 10 倍級的效率提升?這也是我們投資的重要出發點。
5、這兩年發生的最大變化是,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出海都不再是需要長時間斟酌的選項,而是一個必選項。當出海的維度變成全方位的,這裡面就蘊藏着巨大機會,以前只是業務全球化,現在要做到真正的公司層面的國際化。
6、企業出海行為越來越自驅動,有的為了活下去,有的出于分散風險考慮,還有的想抓住海外增量機會。我明顯感受到,更多的企業也不單純做樣子給投資人看,而是踏踏實實去賺錢,多了一份做生意本該有的樣子。
7、以前 APP 出海的套路是去到一個新興市場先把 DAU 做起來,因為移動端滲透率低、流量占據紅利,獲客非常便宜,要抓大增量。但今天,流量和資本紅利缺失,更典型的 PMF(Product Market Fit)的是在高 ARPU 值國家——推出一個好的產品,直接用訂閱的方式讓用戶付費。相比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增量型打法——起量之後再考慮變現,現在的企業 day one 就把商業化思考、盈利模式融入到產品形态中。
8、AGI 時代,我們希望創始人有非常強的技術認知,且產品能力能撬動技術杠杆,還要根據不同企業類型、不同區網域做具體判斷,需要因地制宜,一招鮮吃遍天是比較困難的。
9、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能力是第一性,AGI 時代技術能力是第一性。今天要有更強的供給側視角,每一次新模型的推出、底層技術的快速迭代都能将很多過往的東西覆蓋掉,模型即產品,不能在巨頭的延長線上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