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医药一哥”易主,百济神州,市值超3100亿,欢迎阅读。
文 | 侃见财经
百济神州,迎来历史性时刻。
近期,百济神州 A 股市值突破 3107 亿,其以 27 亿元的微弱优势超越传统巨头恒瑞医药,晋升为新的 " 医药一哥 "。
过去,恒瑞医药以 " 仿制 + 创新 " 齐头并进的模式稳坐医药 " 一哥 " 宝座数年,但在医药周期之下,恒瑞医药开始被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超越。
实际上,超越的背后是技术带来的变革。成立于 2010 年的百济神州前景广阔。
在药企普遍采用 " 仿制 + 创新 " 模式的背景下,百济神州却通过 " 创新 + 全球化 " 模式大放异彩,凭借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等创新药,百济神州已经成功撬动了国际市场。
资料显示,截至 2024 年,由百济神州研发的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已经达到了 13 亿美元,这也是首个国产 " 十亿美元分子 "。
不过,虽然头顶众多光环,但这位新 " 医药一哥 " 盈利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制约。
据财报显示,2021 年至 2023 年期间,百济神州分别亏损 97.48 亿、136.4 亿和 67.16 亿,三年累计亏损达 301.04 亿元。作为对比,市值被超越的恒瑞医药则没有盈利难题,同期分别实现净利润 45.3 亿、39.06 亿和 43.02 亿。
当然,百济神州在 2025 年初宣布预计实现经营利润转正,但在具体数据还未出炉之前,能否盈利,能否持续盈利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从本质来讲,百济神州之所以能得到资金的追捧,主要基于其强大创新能力所带来的美好预期。然而,如今百济神州的股价已经大涨,市值甚至超越了恒瑞医药,如果想要坐稳 " 医药一哥 " 的位置仅凭预期远远不够,百济神州还是要解决盈利问题才行。
成为 " 医药一哥 "
百济神州崛起的背后,是一部中国创新药企打破行业桎梏的进化史。
从 2010 年成立到 2025 年超越,百济神州用 15 年的发展历程颠覆了传统 " 仿制 + 创新 " 的模式,也宣布了医药 " 大创新 " 时代到来。
时间拉回到 2003 年,被誉为 " 细胞凋亡之父 " 的王晓东,带着 " 让中国患者用上国际水准的抗癌药 " 的初心回国创立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这是百济神州的前身;2010 年,王晓东与拥有麦肯锡背景的欧雷强联合创立百济神州,这家传奇般的药企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那个仿制药泛滥的年代,百济神州选择了一条 " 正确但艰难 " 的道路:主攻血液瘤和实体瘤两大领網域,重点聚焦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2013 年,当国内药企仍热衷于仿制成熟靶点药物,百济神州的首款自主研发药物 BTK 抑制剂(后命名为泽布替尼)正式立项。2019 年,泽布替尼获 FDA 批准上市,成为首个 " 出海 " 成功的国产抗癌药,这是百济神州的里程碑时刻。
对于百济神州而言,泽布替尼获 FDA 批准上市意义重大,因为百济神州采用 " 去 CRO 化 " 的研发模式,和大部分药企因担心资金问题选择和 CRO 企业共同研发不同,百济神州选择自主管理全球临床试验,其需要在数十个国家同步推进试验,且针对欧美患者设计差异化方案,甚至斥资建立自主临床数据平台,每一步背后都需要耗费巨额的资金,还好百济神州最终成功了。
2023 年,泽布替尼通过头对头临床试验击败强生的伊布替尼,成为首个被 FDA 认定为 "CLL/SLL 最佳疗法 " 的国产药物。而后,泽布替尼成功打破了欧美在该领網域的霸主地位。数据显示,2024 年泽布替尼在美国 CLL 市场占有率飙升至 60%,欧洲销售额同比激增 212%。
2024 年至 2025 年,当恒瑞医药仍在艰难复苏的背景下,百济神州却展示出了强大的增长潜力,从营收增速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的营收增速为 18.67%,百济神州的营收增速却达到了 48.63%。业绩增速上的差距,令两者在二级市场上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表现,截至 2 月 21 日,恒瑞医药在 2025 年的股价涨幅仅为 5.19%,而百济神州的股价涨幅高达 39.11%。
2025 年 2 月 21 日,百济神州 A 股单日大涨 8.21%,市值突破 3107 亿,最终以 27 亿元的微弱优势超越传统巨头恒瑞医药,成为 " 医药一哥 "。
背后的挑战
虽然市值超越了恒瑞医药,但百济神州新 " 医药一哥 " 的位置并不牢靠。
一方面,虽然百济神州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但从产品的营收结构来看,百济神州其实存在过度依赖明星产品的问题。
资料显示,百济神州的营收绝大部分来自核心品种泽布替尼贡献,2024 年前三季度该药品销售额 18.16 亿美元,占全部营收的比例为 67.7%,第三季度该比例进一步提升至 68.9%,诚然,泽布替尼确实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泽布替尼并非 BTK 市场独家产品。
据媒体报道,全球范围内同类产品还有强生的伊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等。2023 年数据显示,强生的伊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 68.6 亿美元,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紧随其后,全球销售额达 25.1 亿美元,而泽百济神州的布替尼全球销售额为 12.9 亿美元,仅位居第三位。
整体而言,虽然泽布替尼的实力不俗,但在全球范围内,强生的伊布替尼规模更大、接受程度更高,百济神州过于依赖泽布替尼充满风险。
另一方面,虽然百济神州的营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但其并未实现盈利,这也带给其巨大的压力。
资料显示,百济神州过去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维持经营。创立早期,百济神州引入了高瓴资本等长期投资者,后又通过在纳斯达克、港交所、科创板三地上市继续融资,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一二级市场,百济神州这几年累计融资接近 700 亿元。
巨额融资的支持下,百济神州在各项投入上可谓 " 一掷千金 "。据财报数据显示,2019 年至 2023 年,百济神州的营收为 29.54 亿元、21.2 亿元、75.89 亿元、95.66 亿元、174.23 亿元,累计收入 396.52 亿元;但同期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累计投入就高达 490.34 亿元,
诚然,在 " 去 CRO 化 " 的研发模式下,百济神州走的是一条高投入的道路,然而,随着体量的壮大,百济神州不可能一直依赖于外部融资。
近年来,百济神州已经出现了资金压力。2021 年至 2023 年,百济神州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 258.75 亿元、201.11 亿元、150.38 亿元,2024 年 3 季度末已继续下滑至 121.80 亿元。如果不能实现 " 自我造血 ",纵使是明星药企,但百济神州的路也走不稳。
当然,在 2025 年初百济神州宣布预计实现经营利润转正,这意味着其已经有实现 " 自我造血 " 的可能,但就如上面的内容中提到,在具体数据还未出炉之前,能否盈利,能否持续盈利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百济神州而言,超越恒瑞医药只是开始,想要坐稳 " 医药一哥 " 的位置,百济神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