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携手苹果,阿里成为Apple Intelligence最佳拍档,欢迎阅读。
国内苹果设备的用户何时才能用上 Apple Intelligence?这无疑是自 WWDC24 举行之后,国内互联网行业一个热点话题。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终于揭晓,2 月 13 日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透露,阿里将成为 Apple Intelligence 本地化的合作伙伴。
百度出局、阿里接棒,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自从 Apple Intelligence 问世以来,百度一直都是外界眼中苹果 AI 业务实现本地化的最佳拍档。就在苹果之前,三星 Galaxy AI 的本土化合作方就正是百度。毕竟作为国内市场率先入局 AI 大模型领網域的厂商,百度的文心一言客观上有着先发优势。
只可惜,有传言在去年年底曾透露苹果与百度关于 Apple Intelligence 本地化合作横生波折,消息一出基本也宣告了百度的出局。按照这一消息源的说法,百度对双方合作深度的预估不足,使得文心大模型在理解提示词和对用户提出的常见场景做出准确回应方面遇到了困难。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百度的老毛病,这次的 AI 大模型竞赛文心大模型似乎也重蹈覆辙了。尽管文心大模型作为曾经的国产大模型领头羊,但随着越来越多厂商的入局,文心大模型的优势被拉平,甚至在某些榜单中陆续掉出了第一集团。
要不然百度方面在 2023 年夏季,还曾煞有介事地介绍文心大模型在 IDC《AI 大模型技术能力评估报告,2023》中,拿下了 12 项指标的 7 个满分,综合评分第一。可到了 2024 年秋季李彦宏话锋一转,在内部会议上捅破了大模型行业跑分的 " 窗户纸 ",直言榜单不代表所有实力。
与此同时,作为 " 甲方 " 的苹果对于 Apple Intelligence 显然寄予了厚望。当下苹果最头疼的问题就在于 iPhone 市场份额下滑,国内手机厂商冲击高端必然会挤压 iPhone 的市占率,在 Android 阵营厂商纷纷用 "AI 手机 " 来为产品赋能时,苹果在大中华区也就更需要 Apple Intelligence 的加持。
别看当下智能手机上的 AI 尚且属于 " 花架子 ",但消费者确实认它。Counterpoint Research 在去年年末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 的受访者计划在新的一年购买支持 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手机。
相比 Android,iOS 的封闭生态其实更有利于 AI 的发挥,除了系统自身的应用可以使用 AI 能力之外,第三方应用也必须遵照苹果的开发标准,这就使得跨应用的 AI 反而更容易落地。理论上来说,Apple Intelligence 的上限要高于三星 Galaxy AI、OPPO 超级小布、vivo 蓝心小 V。
回过头再来看苹果此次选中的阿里,确实才是其实现 Apple Intelligence 本土化的最佳拍档。如今,阿里在大模型赛道的地位可以类比《天龙八部》里的 " 扫地僧 ",实力超绝却不为外界所熟知。
在 DeepSeek 走红之后,网络上曾有一个热门问题,即为什么 BAT 没做出 DeepSeek?实际上,阿里的通义千问(Qwen)模型和 DeepSeek 属于一时瑜亮,两者的实力同样出色、且均为开源。根据全球最大 AI 开源社区 Huggingface 在本月初发布的开源大模型榜单(Open LLM Leaderboard)显示,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全部是基于 Qwen 模型二次训练的衍生模型。
与 DeepSeek 相比,阿里的 Qwen 缺少了一个对标 DeepSeek-R1 的推理模型,以至于没能出圈。得到业界广泛认可,但缺乏出圈的契机,这或许就是阿里 Qwen 在与苹果达成合作之前的状态。比如,"AI 教母 " 李飞飞团队以不到 50 美元的费用训练了一个能力比肩 DeepSeek-R1 的 s1 模型,就正是基于 Qwen 模型监督微调而来。
更妙的是,阿里的 Qwen 不仅强、而且大,从 110B/72B 的旗舰模型到 1.5B/3B 的小模型无所不包,极为契合当下 AI 手机端云混合的特质。再说了,阿里不仅有 Qwen 模型,阿里云同样也是国内顶尖的云计算厂商,算力资源充沛。
在有技术、有资源的情况,阿里确实是 Apple Intelligence 本地化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