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攜手蘋果,阿裡成為Apple Intelligence最佳拍檔,歡迎閱讀。
國内蘋果設備的用戶何時才能用上 Apple Intelligence?這無疑是自 WWDC24 舉行之後,國内互聯網行業一個熱點話題。現在這個問題的答案終于揭曉,2 月 13 日阿裡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透露,阿裡将成為 Apple Intelligence 本地化的合作夥伴。
百度出局、阿裡接棒,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自從 Apple Intelligence 問世以來,百度一直都是外界眼中蘋果 AI 業務實現本地化的最佳拍檔。就在蘋果之前,三星 Galaxy AI 的本土化合作方就正是百度。畢竟作為國内市場率先入局 AI 大模型領網域的廠商,百度的文心一言客觀上有着先發優勢。
只可惜,有傳言在去年年底曾透露蘋果與百度關于 Apple Intelligence 本地化合作橫生波折,消息一出基本也宣告了百度的出局。按照這一消息源的說法,百度對雙方合作深度的預估不足,使得文心大模型在理解提示詞和對用戶提出的常見場景做出準确回應方面遇到了困難。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百度的老毛病,這次的 AI 大模型競賽文心大模型似乎也重蹈覆轍了。盡管文心大模型作為曾經的國產大模型領頭羊,但随着越來越多廠商的入局,文心大模型的優勢被拉平,甚至在某些榜單中陸續掉出了第一集團。
要不然百度方面在 2023 年夏季,還曾煞有介事地介紹文心大模型在 IDC《AI 大模型技術能力評估報告,2023》中,拿下了 12 項指标的 7 個滿分,綜合評分第一。可到了 2024 年秋季李彥宏話鋒一轉,在内部會議上捅破了大模型行業跑分的 " 窗戶紙 ",直言榜單不代表所有實力。
與此同時,作為 " 甲方 " 的蘋果對于 Apple Intelligence 顯然寄予了厚望。當下蘋果最頭疼的問題就在于 iPhone 市場份額下滑,國内手機廠商衝擊高端必然會擠壓 iPhone 的市占率,在 Android 陣營廠商紛紛用 "AI 手機 " 來為產品賦能時,蘋果在大中華區也就更需要 Apple Intelligence 的加持。
别看當下智能手機上的 AI 尚且屬于 " 花架子 ",但消費者确實認它。Counterpoint Research 在去年年末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0% 的受訪者計劃在新的一年購買支持 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手機。
相比 Android,iOS 的封閉生态其實更有利于 AI 的發揮,除了系統自身的應用可以使用 AI 能力之外,第三方應用也必須遵照蘋果的開發标準,這就使得跨應用的 AI 反而更容易落地。理論上來說,Apple Intelligence 的上限要高于三星 Galaxy AI、OPPO 超級小布、vivo 藍心小 V。
回過頭再來看蘋果此次選中的阿裡,确實才是其實現 Apple Intelligence 本土化的最佳拍檔。如今,阿裡在大模型賽道的地位可以類比《天龍八部》裡的 " 掃地僧 ",實力超絕卻不為外界所熟知。
在 DeepSeek 走紅之後,網絡上曾有一個熱門問題,即為什麼 BAT 沒做出 DeepSeek?實際上,阿裡的通義千問(Qwen)模型和 DeepSeek 屬于一時瑜亮,兩者的實力同樣出色、且均為開源。根據全球最大 AI 開源社區 Huggingface 在本月初發布的開源大模型榜單(Open LLM Leaderboard)顯示,排名前十的開源大模型全部是基于 Qwen 模型二次訓練的衍生模型。
與 DeepSeek 相比,阿裡的 Qwen 缺少了一個對标 DeepSeek-R1 的推理模型,以至于沒能出圈。得到業界廣泛認可,但缺乏出圈的契機,這或許就是阿裡 Qwen 在與蘋果達成合作之前的狀态。比如,"AI 教母 " 李飛飛團隊以不到 50 美元的費用訓練了一個能力比肩 DeepSeek-R1 的 s1 模型,就正是基于 Qwen 模型監督微調而來。
更妙的是,阿裡的 Qwen 不僅強、而且大,從 110B/72B 的旗艦模型到 1.5B/3B 的小模型無所不包,極為契合當下 AI 手機端雲混合的特質。再說了,阿裡不僅有 Qwen 模型,阿裡雲同樣也是國内頂尖的雲計算廠商,算力資源充沛。
在有技術、有資源的情況,阿裡确實是 Apple Intelligence 本地化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