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七旬董明珠,不急接班人,欢迎阅读。
文 | 源媒汇,作者 | 谢春生,编辑 | 苏淮
不遗憾单身 39 年的董明珠,可能要让格力投资者挠破头了。
从接班人话题,到格力排名未进全球前五,再到格力专卖店更名为 " 董明珠健康家 ",已经年过七旬的董明珠,依然是社交平台上的热搜常客。
眼下,当各行各业都在热烈讨论是否要接入 DeepSeek 时,进入 " 后董明珠时代 " 的格力,却在忙着强化 " 董明珠=格力 " 的市场标签。这令外界感到困惑,争议四起。
" 明明格力的品牌效应更好,偏偏要搞弄董明珠自己的名字,这是病急乱投医。" 有投资者吐槽。还有声音认为,格力 " 就是一个传统的生产空调的企业,能稳住就不错,空调以外的消息和业务就当是那东流水或者饭店点餐送的咸菜,别太当真 "。
在卖货模式巨变以及线上严重冲击线下的市场环境下,极度强化 " 董明珠 IP" 的格力,是出了一记 " 昏招 ",还是对公司未来发展胸有成竹?
今年 2 月任期结束
在 2 月 20 日播出的腾讯新闻《酌见》节目中,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话时,董明珠透露,格力已经有了三四个接班人预备人选。
这一消息,不仅让外界对格力的未来充满期待,也引发了对董明珠管理理念的深入思考。
董明珠强调,接班人的培养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她已经在不同岗位上培养了一批 " 苗子 ",关键在于谁能脱颖而出。
这一表态,延续了董明珠对格力传承问题的 " 高度掌控欲 "。
此前,格力铁娘子曾钦点孟羽童为接班人,但后者因 " 更热爱直播 " 而淡出秘书岗位,最终因考勤问题离职。董明珠曾暗批其 " 缺乏感恩心 ";另一位曾被外界热议的接班人王自如,虽然被董明珠评价 " 有市场经验 ",但也已于去年从格力离职。
董明珠的接班人逻辑,折射出她对 " 忠诚度 " 与 " 能力 " 的双重苛求。
她强调 " 手下人不敢奉承 ",要求员工对企业而非个人忠诚,并多次以 " 强管理 " 自诩,认为格力的成功离不开她的铁腕治理。然而,这种高度个人化的管理模式,也让外界质疑,若董明珠退休,格力是否会出现断层危机?
天眼查显示,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董事以及总裁的本届任期,从 2012 年 5 月 25 日至 2025 年 2 月 27 日。也就是说,还有不到一周时间,格力董事会将迎来换届选举。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届时,董明珠是会卸任还是连任?引发市场关注。不过,按照当前格力持续强化董明珠 IP 的情况来看,其连任恐会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源媒汇注意到,在 2024 年 7 月初和 12 月底的公告中,格力副总裁庄培及副总裁、总工程师谭建明,因退休先后辞去相关职位。
余下的董监高中,曾推动格力收购盾安环境的副总裁邓晓博,已于今年 1 月 10 日卸任公司董事会秘书一职,不过其仍继续担任董事、副总裁职务。
张伟是格力控股的珠海格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并在格力旗下的格力钛、格力商业保理等公司中担任监事或董事;方祥建是格力质量管理方面的负责人;舒立志则有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副处长、处长的过往阅历。
截图来源于格力电器 2024 年半年度报告
上述高管中,谁最有可能成为接班人?答案或许只有董明珠自己知道。
强绑 " 董明珠 "IP
接班人话题之外,近期格力专卖店因改名一事也引发市场热议。
多家媒体报道显示,格力多地专卖店已更名为 " 董明珠健康家 ",门头以红色大字突出董明珠个人 IP,弱化 " 格力 " 标识。
这一调整,被官方解释为 " 品牌更新 ",旨在通过场景化体验和智能服务重构零售链,推动格力从单一空调品牌向全品类智能家居转型。同时,从格力电器的回应来看,董明珠健康家开店门槛并不低,主要以新店为主,且需要有条件经营全品类家电的商家才会授权开店。
对此,舆论普遍认为,此举是董明珠将个人影响力与格力品牌深度绑定的又一尝试。
回顾历史,董明珠的 IP 化战略早有端倪。
2015 年,在董明珠主导下,格力进军手机业务,推出格力手机并以董明珠头像作为开机画面;2020 年 " 董明珠的店 " 转型为 " 格力董明珠店 ",并借直播带货强化其 " 企业家网红 " 形象;如今,再度更新推出 " 董明珠健康家 ",也令格力投资者颇为不满。
截图来源于抖音
" 改名字的事儿确实值得商榷,可能公司想的是如何利用个人 ip 提升销量,但是放弃格力这样的品牌,转而选择个人 ip,长期看问题还是挺多的。理性看,单个渠道动作,对格力的影响面,还不至于造成很大的伤害。" 有投资者表示。
也有声音认为,强化董明珠 IP,或是格力需要董明珠,而不是董明珠需要格力。
分析者称,格力当前的增长痛点,主要源自空调之外的其他家电类目的增长问题。其它家电品类的用户心智早已被各大品牌占领,如果继续用格力,等于还是强化空调心智;假若打造新品牌,则难度较大,选择 " 董明珠 ",无疑是当前的较好选择。
" 看到‘董明珠’,用户会联想到格力、空调、家电、芯片、品质、健康等强制造业心智,这也符合格力的愿景和使命,这也解释了为何最近很多格力门店改成了‘董明珠健康家’的原因。" 分析者说。
短期来看,凭借 " 董明珠 " 或能为品牌带来一定的话题和流量,但长远来看,风险系数还是比较高。
例如前文提及的退休问题,加上董明珠时常有惊人言论曝出,这些因素也加剧了品牌的潜在风险,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就更名引发争议,在 2 月 24 日下午与新浪财经等座谈时,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回应称,董明珠健康家是去年年底便开始谋划,当前的舆论情况是意料之中。朱磊谈到,外界对 " 董明珠健康家 " 存在误解,认为董明珠在转移格力资产。并解释," 董明珠 " 三字已被格力注册,董明珠本人无法用自己名字变现。
同时,朱磊还表示,董总流量大,都知流量即财富,但董总无法拿自己名字变现,因其名字属格力,她一辈子在格力,连名字也被公司拿走。
针对接班人、专卖店更名以及董明珠任期即将届满等问题,源媒汇向格力电器发去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格力未进全球前五
尽管格力目前在国内市场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其在全球市场的排名却出现了下滑。
据多家家电媒体援引英国权威咨询公司佰世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空调终端品牌市场份额前五,依次是大金、LG、松下、美的、海尔。换言之,格力全球市场份额未能跑进前五。
不久前,小米宣布,将于今年 2 月底发布米家中央空调,直接对标大金空调。
小米空调新品不将格力作为竞品,而是大金,这一变化也反映出格力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挑战——其在空调领網域的 " 性价比 " 优势,正在被新兴品牌蚕食,而高端市场仍难突破。
小米作为新兴的家电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智能化产品迅速崛起,其市场策略的调整,也给格力带来了新的压力。
此前,董明珠曾批评小米依赖第三方工厂,缺乏核心技术。如今,小米自建的智能家电工厂已在武汉奠基,未来有望实现从贴牌向自主制造转型。这对于格力而言,无疑又是一个坏消息。
在业绩上,格力已被美的拉开了一大截,并且与海尔也有一定差距。
Wind 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的总营收分别为 1474.16 亿元、3203.5 亿元、2029.7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9.61 亿元、316.99 亿元、151.54 亿元。
为了寻找更多增量,格力试图通过多元化破局,但成效不佳——手机业务折戟、造车计划停滞,仅有 " 玫瑰空调 " 等争议产品引发短暂关注。而 " 董明珠健康家 " 的转型,本质仍是依赖董明珠个人 IP 拉动全品类销售,尚未形成技术或生态层面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董明珠与格力互为标签的时代,既成就了企业的辉煌,也埋下了转型的隐忧。当 " 董明珠健康家 " 的门头在全国铺开,当接班人名单仍秘而不宣,格力正站在个人英雄主义与制度化生存的十字路口。
如何在不依赖 " 董明珠 " 三个字的前提下,重建品牌认知、培育新增长极,或是这家传统制造巨头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