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2024年,海底捞更便宜了,欢迎阅读。
2024 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为 97.5 元。
海底捞昨晚公布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年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2024 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 427.55 亿元,同比上升 3.1%;净利润 47 亿元,同比增长 4.6%。核心经营利润为 62.30 亿元,同比上升 18.7%。收入、净利润实现连续两年增长。
截至年底,海底捞品牌共经营 1368 家餐厅,其中自营餐厅中国大陆地区共 1332 家,港澳台地区共 23 家,加盟餐厅共 13 家。
在今日的业绩会上,海底捞董事会副主席、执行董事周兆呈表示,2025 年海底捞采用自下而上的开店策略,不会将开店数量列为强考核目标。据其透露,预计将以中部門数比例增速新开更多新店,大部分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但公司仍保持谨慎审慎态度进行严格审核和评估,坚持稳健扩张。
截至发稿,海底捞报收 17.62 港元,上涨 6.14%,市值 982.98 亿港元。
去年开出 13 家加盟店,新开自营门店 59 家
海底捞营收包括餐厅经营、外卖业务、调味品及食材销售以及加盟业务。
其中,来自餐厅经营实现收入约 403.98 亿元,同比 2023 年的 392.67 亿元仅微增 2.88%;调味品与食材销售业务也出现疲态,2024 年收入为 5.75 亿元,同比下降 27%,而 2023 年收入为 6.62 亿元,同比增长 19%。
从客单价来看,海底捞仍延续此前多年下降的趋势。2024 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为 97.5 元。而 2020 年— 2023 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水平则分别为 110.1 元、104.7 元、104.9 元和 99.1 元。
以价换量的策略确实对海底捞的经营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财报显示,2024 年,海底捞共接待顾客 4.15 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超 110 万人次,较上年增加 4.5%。此外,平均翻台率从 2023 年的 3.8 次 / 天回升至 4.1 次 / 天。
对于价格的下调,海底捞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是菜品结构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自 2024 年初宣布启动加盟业务以来,海底捞首次在公告中披露加盟店进展。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年底,已完成 13 家加盟门店的审核与落地。记者了解到,这 13 家加盟店可能涉及多种加盟模式。
海底捞在财报中表示,加盟模式实施以来,下沉市场展现出强劲需求,超 70% 的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有不少来自县级城市,来自加盟业务贡献的收入为 1670.6 万元。
在今日的业绩会上,海底捞高管表示,虽然加盟店数量占比较低,但公司还会持续推进稳健的加盟模式,同时以品牌自营店为核心运营模式。在加盟商选择上,采用资质审核、运营能力评估和长期发展匹配度的三轮机制,确保门店符合品牌标准。在管理模式上,采取店经理助派制,确保加盟模式对现有业务模式的互补,以保证品牌一致性和服务质量。
财报显示,2024 年公司新开自营门店 59 家,同时优化关闭低效门店 70 家(上半年 43 家,下半年 27 家)。
针对外卖就餐场景,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海底捞外送业务推出 " 一人食 " 精品快餐。得益于以上业务开展,2024 年,海底捞外卖收入增加 20.4% 至 12.54 亿元。
" 红石榴计划 " 推动多元化转型,海底捞拥抱 AI
面对火锅主业增速放缓的挑战,海底捞正通过 " 红石榴计划 " 开启多元化战略转型。
财报数据显示,海底捞 2024 年全年新开 11 个自营餐饮品牌共 74 家门店,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全场景,其他餐厅板块收入达 4.83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 39.6%,显著高于整体营收增幅。
在今日的业绩会上,海底捞 CEO 苟轶群表示,在红石榴计划的推动下,过去一年的核心目标并非单纯开设新品牌门店数量,而是建立多品牌创新机制。这一机制通过股权激励和现金奖励等方式激发员工创新热情,并利用海底捞在人员管理、供应链能力和商业地产合作方面的能力打造多品牌供应链商铺选择能力壁垒。
以海底捞子品牌焰请烤肉铺子为例,据其在业绩会上透露,已开设的 40 家门店中多数持续盈利。同时,还有 3 到 4 个品牌将在下一步推广计划中进入考察。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新消费日报 ",作者:徐赐豪,责编:高梦阳,编辑:梁又匀,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