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倒在2024:全球独角兽遭遇灭绝,欢迎阅读。
文 | 好看商业,作者|乔珊珊,编辑|安心
极越汽车站上了生死线。
近日,这家造车新势力先是被自媒体公开追债,紧接着,其拖欠工资、原地解散员工、CEO 遭员工围堵、高层贪腐等负面消息满天飞。虽然背后站着百度和吉利两大不差钱的股东,但极越汽车的经营困难显而易见。
极越 CEO 夏一平遭员工围堵
上一个陷入经营困难的造车新势力是哪吒汽车。这家公司不仅曝出欠薪、裁员、交付难、遭多个供应商起诉追债等问题,还发生高层巨震——张勇不再担任 CEO,转任公司顾问;哪吒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兼任公司 CEO。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2023 年 6 月时,极越汽车刚完成 A 轮近 7 亿美元融资,估值约达 130 亿元。2017 年以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合众汽车 ")已完成 10 轮融资,总额达 228.44 亿元,估值一度飙升至 450 亿元。如今,两只独角兽深陷泥泞,生死难料。
烧钱是造车新势力成长的代价,但是自我造血又是很多新势力难以逾越的关卡。如今整个行业卷生卷死,洗牌在加速进行,出局将是一大批造车新势力的宿命。2024 年,在极越、哪吒之前,恒大汽车、高合汽车已经走向破产;去年倒下的是威马、奇点、爱驰、前途等。
在新能源汽车之外,昔日 500 亿元的独角兽柔宇科技因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估值 150 亿元的 GPU 公司象帝先原地解散,无不令人嘘唏。
但如果放眼全球,你会发现,近年千亿元估值的超级独角兽停业、破产的案例比比皆是。相比之下,估值 500 亿的柔宇破产已经算不上什么奇闻了。
2024 年 11 月,估值 1400 亿元的超级独角兽、欧洲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 Northvolt 申请破产保护;9 月,印度教育巨头、估值一度达到 1540 亿元的 Byju's 宣告破产。2 月,亚马逊平台上最大的第三方卖家之一 Thrasio 正式在美申请破产;它在 2021 年时估值就达到 700 亿元,是美国崛起最快的独角兽之一。
一些独角兽倒在了 2024 年,另一些在 2023 年就灰飞烟灭了:比如市值 2000 多亿元奢侈品电商 Farfetch,最终以 5 亿美元卖身。共享办公巨头 Wework 3000 多亿元市值归零,被强制退市。
" 独角兽 "(Unicorn)一词由 Cowboy ventures(牛仔基金)创始人 Aileen Lee 在 2013 年提出,特指 " 成立不到 10 年,估值超 10 亿美元且未上市的科技创业公司 "。
10 年后的今天,Aileen Lee 自己都不相信独角兽了。2024 年初,牛仔基金发布了一篇名为《十年后,欢迎回到独角兽俱乐部》的报告。Aileen 在其中提到,当下高达 93% 的独角兽企业都不过是 " 纸独角兽 ",即在一级市场获得高估值,在二级市场却无法变现。成功上市的独角兽们也并非一帆风顺,十年间,至少有 20 家独角兽公司上市后的市值跌破 10 亿美元。
Aileen 预测,美国市场上 532 家独角兽公司中将有 34% 会消失,随着投资人出手谨慎、并购环境恶劣、创始人抵制重组等因素,会有更多独角兽关停。
在全球范围内,2024 年都堪称 " 独角兽灭绝季 ",而且可能还只是刚刚开始。
谁杀死了独角兽?
据胡润研究院每年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2024 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 1453 家,其中新增独角兽是 171 家,而 2023 年全球独角兽的数量是 1361 家。这意味着,全球存量独角兽中有约 79 家在 2023-2024 年从榜单上消失了。
数据来源:胡润
消失的独角兽中,有多少是破产倒闭了?尚没有确切数据。我们根据媒体报道做了部分统计,从如下两张图可以看到,2024 和 2023 年,宣布破产 / 停止运营的独角兽超过 20 家。
数据来源:网络;制图:好看商业
中国自古有 "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 的说法。今天,全球独角兽的倒下,绝大多数也是因为没钱了,最终 " 失血而亡 "。
研究机构 PitchBook 的报告提到,2021 年以来,有 400 多家独角兽公司没有融到新的资金。Crunchbase 的数据也显示,2023 年,全球独角兽公司的融资大幅减少,约为 2021 年(市场高峰期)的 1/4。
最新陷入困境的极越,连 36 万的欠款都支付不起。据财新报道,两个月前,极越汽车账面资金不够维持生产,向股东告急。百度尽调后发现," 极越一滩烂账,有高达 70 亿元财务窟窿,决定不再继续投入 "。
此前融资 10 多轮,总计融资超 1000 亿元的 Northvolt,在申请破产前账上只剩下 3000 万美元,据说只够运营一周左右的时间。而它的债务却高达 58 亿美元,仅 2023 年就亏损 11.67 亿美元,是 2022 年的 6 倍。在没有新资金愿意接盘的情况下,不得不破产。
AI 医疗独角兽 Forward 今年 11 月突然宣布停止运营。融资到了 E 轮、共吸金数亿美元的 Forward 在烧光了所有资金后,没等来新的救命钱。
之所以没有投资方愿意施以援手,一个核心的原因是,这些超级独角兽梦想很丰满,但落地很骨感,基本没有造血能力。
Northvolt 愿景是成为欧洲的 " 宁德时代 ",撑起欧洲的电池梦,减少欧洲对中国等国家的电池供应商的依赖。在这个看起来正确的愿景下,从地方政府,到宝马、沃尔沃等欧洲知名车企都表示支持,车企们纷纷递上大额订单。
但在烧了很多钱,大规模扩张建厂后,Northvolt 却迟迟造不出电池。截至去年 12 月其电池产能只达到原定目标的 1/200。交付难导致客户不得不取消订单。
这背后,不只是 Northvolt 的执行问题,跟整个欧洲的电池制造产业链也脱不了干系。Northvolt 可以说是从零开始造电池,但它在欧洲连工厂的一线工人都招不到,最后还是从中国聘用了工人,把他们带到欧洲去上班。
Forward 的死因与 Northvolt 类似。创始人 Adrian Aoun 为 Forward 描绘了一个宏伟蓝图:就像 Apple 引领移动计算革命一样,引领一场医疗保健计算革命。
实际上,Forward 的核心产品是一个叫 CarePod 的独立医疗站。它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盒子,内置了一些技术。它告诉用户,每月只要付 99 美元就不用再去医院了,在 CarePod 就能进行心脏、血液、皮肤、血压、情绪等方面的检查,然后获得诊断结果,拿到医生开的处方。
打造一个 CarePods 的成本超过百万美元,再加上场地租金、维护费、推广费等,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它却很鸡肋,经常出现诸如自助抽血失败、患者被困在治疗舱中这样的低级问题。所以,CarePods 在市场上并未激起什么水花。
从 2016 年成立到 2023 年,Forward 收入不到 1 亿美元。这家公司如果不折腾,把融来的钱放在银行账户吃利息也能活很久。
相比 " 眼高手低 " 的 Northvolt 和 Forward,一些独角兽的倒下几乎是必然,因为他们成为独角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泡沫。
比如印度的教育独角兽 Byju's,它最初只是一家不起眼的线下辅导中心,创始人是一名老师。移动学习的兴起和新冠疫情让 Byju's 站上了风口,也受到了资本关注。2017-2021 年,在资本助力下,Byju's 收购了 20 多家教育科技初创公,2022 年其估值膨胀至 220 亿美元。
激进营销、收购扩张成了 Byju's 发展的主线,但它却忽略了一家公司最应该做的事:做好产品。疫情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回到教室上课,Byju's 用户流失严重,收入锐减。2023 年、2024 年,Byju's 因收入未达标,未能按时披露财务报告。
不仅如此,Byju's 还麻烦缠身,包括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账款,逾期未偿还贷款等。2024 年 9 月,多种监管问题以及与美国银行发生的纠纷(要求支付 10 亿美元未付款 项)最终引发了 Byju's 的破产。
独角兽倒下,谁买单?
当独角兽灰飞烟灭,几乎没有一个置身其中的人可以幸免。他们背后的投资方首当其冲跟着遭殃,巨额投资打了水漂的机构比比皆是。
高盛最近刚经历这种痛。2019 年起,高盛旗下的基金对欧洲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 Northvolt 进行了多轮投资,总额近 9 亿美元(约合 65 亿元人民币)。
Northvolt 破产,让高盛的 9 亿美元投资款直接打了水漂。不过,这时候如果想想孙正义和他的愿景基金,高盛的痛可能会减轻一些。
最近几年,软银因在多个独角兽项目失败而损失惨重;其中包括机器人披萨外卖公司 Zume、共享办公独角兽 WeWork、生物科技独角兽 Invitae、连锁酒店品牌 OYO 等。
Zume 已申请破产,软银约 3.75 亿美元的投资款颗粒无收;WeWork 高达 470 亿美元的市值已基本归零,软银在该项目的投资超 100 亿美元。OYO 虽然还没正式破产,但已经奄奄一息,软银在 OYO 投资了 15 亿美元。
据公开数据,截至 2024 年 11 月,愿景基金 1 的总收益为 226 亿美元,但愿景基金 2 亏损 210 亿美元,正负相抵,总体上算有收益,但不多。
接连在多个独角兽项目上踩雷,孙正义不仅财务损失巨大,还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光环不再。
红杉资本作为一流基金,也在共享电动滑板车独角兽 Bird 上损失惨重。去年底,Bird 申请破产保护。红杉资本曾参与 Bird 多轮融资,持股比例 5%,总投资额达数亿美元。
当然,这些股权投资打水漂后,最终买单的是基金背后的出资人(LP)。
比如高盛在 Northvolt 遭遇失败后,致信其 LP,坦承自己搞砸了,表示对这一结果感到失望,并将在年底对该部分股份减记为零;但也仅先于此。股权投资项目失败会影响 VC/PE 的业绩表现,但基金管理公司不至于自己掏腰包为失败买单。
当独角兽倒下,他们的员工、用户、供应商往往更被动,很可能成为 " 陪葬者 "。比如极越,在山崩事件前,大量员工已经被拖欠工资和社保;直播间还在直播的员工突然接到了解聘通知,一脸茫然。虽然百度和吉利两大股东宣称要为被裁员工提供补偿,但年关已至,加上就业市场萧条,他们的下一份工作在哪里无人关心。
当柔宇进入破产程式,柔宇的员工们还在为讨回被拖欠了 20 个月的工资四处奔波。据公开信息,柔宇拖欠工资薪金超 6000 万元,若加上承诺过的期权,其拖欠总薪酬达 1.6 亿元,登记维权、仲裁的员工超过 500 名。
ofo 已经破产很多年,但很多用户的押金至今还没退。以至于,"ofo 押金什么时候能退 " 都成了著名的网络段子。
反倒是一些聪明的创始人,在独角兽公司倒闭后还能独善其身。比如柔宇创始人刘自鸿,在烧光 430 亿后,公司破产,他却一脸轻松地出现在了一张门票 16 万元的美网公开赛上。
一个时代结束了
据 Pitchbook 的统计,2016 年— 2023 年 3 月 1 日,全球共诞生了 1500 多家独角兽企业,其中,1267 家表现活跃,总融资额达到 6821 亿美元,合计估值达 3.9 万亿美元。
美国是诞生独角兽最多的国家。2013-2023 这十年,美国的独角兽数量增长了 14 倍,总估值从 2600 亿美元增至 1.5 万亿美元。
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 全 球独角兽榜》上,美国以 703 家独角兽领跑,占全球独角兽总数的 48%;中国次之,拥有 340 家;印度以 67 家位居第三;英国排名第四,数量是 53 家。
可以说,2013-2021 年是全球创业、投资的黄金时代。这种烈火烹油的状态在 2021 年达到顶点:基金数量达到 7066 家,募资总额超过 1.7 万亿美元;这一年诞生了超过 580 家独角兽。
美联储长达 10 年的低利率为全球创投市场蓬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
2008 年 12 月,美联储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将其政策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从此开启了长达 10 余年的零利率时代。大量低成本的资金涌入一级市场,进入初创公司,试图通过企业估值快速增长——快速 IPO 套现的路径崛起高回报。
零利率催生了独角兽,也顺带催生了估值泡沫。在前文提到的牛仔基金的报告里,Aileen Lee 提到,在美国当下 532 家独角兽公司中,60% 是零利率政策催生出的 "ZIRPcorn"。
但在 2022 年,创投行业的致命寒冬来临。当年 3 月,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至 2023 年 7 月共加息 11 次,累计幅度达 525 个基点,步伐之快、幅度之大在美联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利率调控史中都是首次。
受加息影响,PE 机构募资变难了。2023 年全球 PE 行业募资总额约 7000 亿美元,创六年来新低。同时,募资明显向头部 PE 集中,2023 年前十大 PE 基金募资额占了全球总额的 28%。大批募资难的机构不得不放缓或停止投资,甚至关门歇业。
高息环境也令全球 IPO 市场遇冷。2022 年全球共 1333 家企业在全球上市,IPO 数量同比下降 45%;融资规模从 2021 年的 4680 亿美元骤降至 1800 亿美元。2023-2024 年,全球 IPO 市场仍未解冻。
流入一级市场的新钱减少了,同时,前期投入到一级市场的天量资金无法退出,最终必然导致独角兽估值泡沫破裂,融不到新钱的独角兽失血而死。
在创投行业的黄金时代,全球诞生了很多传奇的投资机构、投资人,以及广为流传的投资神话。
这里不得不再次举例孙正义。阿里巴巴是他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仅此一役,孙正义的回报率达数千倍。而这个投资颇具传奇色彩的地方是,孙正义是在厕所里、花几分钟时间就敲定了对阿里巴巴的投资。
从那以后,依赖直觉迅速拍板一度成了孙正义颇为得意的投资特色。在投资 WeWork 时,他听创始人介绍了几分钟后就决定要投资。只可惜,他不仅没能在 WeWork 上复制阿里巴巴式的成功,还名利双失。2020 年 5 月,孙正义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中反思说," 我对 WeWork 的投资是愚蠢的,我错了 "。
不久前,中国一级市场的著名投资人朱啸虎在一次分享中说," 我们过去 20 年所有的成功,都是时代红利,都是坐在中国的电梯上取得的,创业者、投资人一样。" 所以,他认为," 这世界全是草台班子,所有人都别自视太高 "。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当创投行业的黄金时代嘎然而止,哪里还有新的财富密码?